关灯
护眼
字体:

戏明(550)

连阅遍群书的老丘当初想到要修一本《本草格式》的时候,都因为自己三十年没怎么出京师而搁置了。

这不是端坐屋中看看书就能搞定的东西。

朝廷已经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来修这本书,要是修出来的成果不甚理想,那无疑是等于白干了。

文哥儿虽然从小爱跑太医院玩耍,却也没达成医术专精的成就。

他脑壳痛了一会,只能认命地干起了汇总和跑腿的活,再次当起了翰林院和太医院的桥梁。

专业的事还是得专业人才来干!

文哥儿走到太医院门口,还遇到了许久不见的刘文泰。

刘文泰瞧见文哥儿抱着叠文稿过来,笑呵呵地说道:“《本草》还在修啊,我还以为已经修完了。”

刘文泰这位院判当初被排除在修《本草》的名单之外,心情很不愉快。

后来翰林院慢慢把那些只能算八品小官的御医们撇开了,刘文泰没少对他们冷嘲热讽。

现在见到文哥儿过来了,哪怕明知道文哥儿关系网极其庞大,刘文泰还是忍不住酸上一句。

没别的原因,纯粹是刘文泰老觉得自己现在坐冷板凳的次数越来越多和这小子脱不了关系。

要不怎么丘阁老的路子他走不通了,李阁老他们的路子他也走不通了?每次一开始都是好好的,他上门送礼讨好都很顺利,结果后头就没信了。

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

文哥儿哪知道自己不小心把刘文泰得罪狠了?

他听了刘文泰的话,便知晓翰林院还是瞧不上地位低微的太医院,只差没把御医们直接踢开了。

只能说跨衙门合作这种事本来就不容易。

连他正式上岗这段时间也是忙于各种公事私事没及时过来沟通。

有刘文泰给提了个醒,文哥儿有了心理准备,进去的时候便没想着大伙还能像以前那样对他热情相待。

幸而小神童的面子还是有的,见是文哥儿亲自过来了,御医们脸色都缓和下来,远没有刘文泰那样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等到文哥儿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本草》没你们绝对不行”的坚定态度以后,他们心里头那点芥蒂便消散了大半。

御医们和文哥儿叙了会旧,很快便不计前嫌地唤来手底下的学徒们,找医案的找医案、搞摘录的搞摘录,气氛一下子跟以前那样热火朝天起来。

一直忙碌到饭点,文哥儿才溜达回翰林院吃工作餐,顺便跟同僚们分享一下自己昨晚新创作的诗文。

诗文的具体内容自然是太子养羊!

再忙再累,也绝对不能忘记推锅!

必须趁着锅还热乎,牢牢把它扣在朱六岁的龙脑壳上!

咱们的太子天纵英才,六岁便这般牵挂百姓,甚至还决定要亲自养一只小羊羔来提醒自己和陛下勤政爱民!

厉害不厉害?

感动不感动?

是不是该对朱六岁进行鼓励式教育?

文哥儿积极地给大家介绍完诗文背景,最后终于图穷匕见——

咱们是谁,咱们是翰林官,是皇家御用笔杆子!

咱太子这么棒,就说你夸不夸吧?

同僚们:“…………”

怪不得你今儿没在太医院蹭饭,而是特意回来跟我们一起吃,敢情是在这里等着我们!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组织同僚拍龙屁!

御史们:奸佞!奸佞啊!

朱六岁:开心地顶着锅跑来跑去.jpg

*

努力粗长地更新!

今天一整天!忍着没躺下!晚上应该能早睡早起了(安详躺平

*

①为什么又是让刘文泰当恶人……因为懒得找别人(bushi)

一事不劳二主,顺手捞出来黑一黑,不代表历史上本人的品德和医术!

-

②粉笔划线的事例:很常见的一个事例,具体参考最近不知从哪里捞出来的不知啥版本的《大学语文》

永远不知道自己买过啥书……以及当时为啥要买……

第337章

文哥儿这活儿以前一般是李东阳干的。

自打李东阳入了内阁,翰林院的诗文产出都少了大半。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李东阳那样有诗瘾的。

据说李东阳曾经因为自己碰到啥都想写诗太耽误正事,痛定思痛写了首《止诗诗》广发朋友圈,表示让亲朋好友一起来监督他要是谁再看到他的新诗他就请客吃饭。

结果没憋多久就不得不杀鸡买酒请客了。

足见李东阳这家伙写诗的瘾头到底有多大!

也足见人们在自己喜爱的事物面前那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的三两下就能缴械投降。

李东阳一高升,没了他这个狂热的诗文爱好者在边上撺掇大伙可不就消极怠工吗?

没想到文哥儿这个当学生的居然跟李东阳一个性格,才当上翰林修撰没几天就组织起大伙写诗文来了!

王华这个当爹的也听得十分怀疑人生。

又是觉得王家和李家抱错了小孩的一天。

这小子怎么不学点好的,净学李东阳那一套?

他才几岁啊有李东阳那个号召力吗?难道他就一点都不担心要是没人响应,让他这个牵头的人独自尴尬?

王华一颗老父亲的心顿时又提了起来琢磨着要不要由自己这个当爹的稍微捧个人场,省得这小子才入仕途就倍感受挫……

结果还没等王华把诗文酝酿出来,王鏊就表示自己吃饱了,灵感也来了当场让人取了笔墨来提笔写就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记下这件事。

王鏊那是有名的才思敏捷当初写应试文章便是落笔就来写好后整个国子监争相传阅。

别看他平时看起来为人十分正经其实他私底下对于记录这种朝堂逸闻(八卦)也颇有兴趣,平时在家里没事就整理整理一些有趣的官场见闻准备将来退休后印刷成书供老友与后世人看着下饭。

什么“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什么万安眉目如画且与宪宗皇帝深入交流了一箩筐房中之术都是他要写进书里的老素材了!

所以要说写这种记叙文章,王鏊专业可对口了。

太子养羊这事儿吧,起因还是他们苏州老乡周臣画的《乞儿图》。人文哥儿一个浙江的都能把画献上去,他一个苏州吴县人哪能不动笔?

花花轿子人抬人,夸人等于夸自己!

有王鏊一出手,其他人自然也陆续写起了相应的诗文来。

都是搞文学出身的,这种诗文谁不是信手拈来?哪怕朱祐樘父子俩只是一时兴起,他们也要往死里夸,夸到他们为了面子也得把事情落实下去。

若是圣上和太子真要能说到做到的话,他们这些笔杆子倒也算是有点用处。

大伙自我说服了一番,纷纷抱着“我不是在为自己拍龙屁,我是在为江山社稷以及广大黎民百姓拍龙屁”的态度开始落笔,吹嘘起来那叫一个大气又开阔。

读起来格局都特别大!

文哥儿拿到以后顿时肃然起敬,越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些前辈们吹捧起来可比他高明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