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寻坡[种田](239)

作者: 英桃 阅读记录

黎阳问道:“咋了?”

“煮面要戴围裙吗?”

以为他是在说自己上次小题大做,黎阳说了一声不用,坐在厚实的木桌子旁边,等着吃饭。

没过一会儿,大毛哥俩笑着下来了,他俩都没穿鞋,湿漉漉的脚在木地板上留下一个个印迹。

谭帅盛饭的时候,崔磊切了几根香肠,又拿了一些拌菜,不管咋样,杂七杂八的凑了一桌子。

不得不说,谭帅做饭现在越来越有章法了,煮的面味道十分醇厚,黎阳吃的都有点撑,主动站起来去刷碗。

不过,这个活被其他人抢走了,这些人推着黎阳去休息,说是这些事情不用他操心。

作者有话要说:

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不知道写了啥,明天起来再改

第133章

到了地方, 黎阳和黄立安在小洋楼里舒服的睡了一觉,再醒来时,楼下有好几个人在说话。

楼下办公室里面, 谭帅正在跟公司的员工们开会, 说是开会,其实就是碰头, 汇报一下这几个月的工作情况。

屋子里温度不冷不热, 带有弹性的高高的床垫十分舒服,听着下面的动静快要结束了, 黎阳才爬起来。

旁边大毛哥俩还没醒,黎阳起来简单的洗漱,下楼时, 他们的会议果然结束了, 黎阳见到了安娜,向她和帕维尔问好。

安娜的学校已经复课了,但是她早就辞了那边的职位,一直在外贸公司做事,因为时间方便, 她能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几个孩子。

周乐在客厅看电视, 整个人窝在沙发里面, 听到动静, 懒得站起来, 把脑袋弹出来跟黎阳打招呼, “你这个大忙人,想要见着可不容易。”

周乐在后面那条街买的房子, 比谭帅的这个大一些, 他本来是不想在异国他乡置业的, 但是这边的生意还在做,不知道啥时候回国,房子卖的价格不贵,想着以后等这里的时局稳定了,价格只涨不落,走时再卖掉就行了。

“看看我身上晒的……”周乐掀开半袖,让黎阳看袖口外面比里面明显黑了一大截,“我爸带我们全家从农村走出来,我还以为这辈子都不用种地了。”

不单他,崔磊和大毛他们也黑了不少,因为盖那些大棚,他们在日头底下忙活了好久,风吹日晒。

“辛苦了。”黎阳道:“等菜下来,送你两车慰劳一下。”

“可别了。”周乐把袖子拉回原处,笑着道:“我又不是兔子,吃不了那么多菜。”

说了一会儿话,大毛也下来了,他们平时没有这么闲,是知道黎阳和黄立安他们来,这才坐火车赶到莫斯科,其实不比黎阳他们轻快啥。

说着说着肚子饿了,一个屋子十几个人,黎阳想要做饭,让谭帅给拦住了,“出去吃吧。”

都嚷着要出去,黎阳也乐得清闲,一行人换好衣服,结着队出去了。

因为是黄立安过暑假,大家都问他想吃什么,黄立安好奇的打量着长长街道上五花八门的招牌,停在了一个东南亚餐厅的门前。

一进门,浓浓的泰国气息扑面而来,菜单上是泰文、俄文和中文,黄立安按照上面的图片点了几个。

他点完,菜单传递给其他人,各自点自己喜欢的。

吃到咖喱蟹,黄立安眼睛瞪的又圆又大,螃蟹吃过,咖喱对他来说还挺新鲜的。

餐厅中间放着音乐,有泰国美女在跳舞,这一桌子没人抬头瞎看,低头吃饭,一直吃到饱。

他们人多,点了许多菜,有一些没咋吃完,黎阳让人装起来带走。

吃完饭,一行人在街上溜达了一圈,然后到了广场那边喂鸽子,最后转到莫斯科河边,顺着河堤回到家。

在首都地界歇了两天,他们一起到火车站,按照路线的远近,先去了拖拉机厂。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

第134章

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九千多公里, 火车横贯西伯利亚,要走七天六夜,而坐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

火车和飞机一样都不拥挤, 黎阳他们选择了飞机。

飞机在哈巴罗夫斯克落地, 这是远东第一大城市,以工业为主, 整个城市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 日常用品几乎全部来自进口。

大毛他们在这里有三家店铺,跟首都的严查相比, 这里相对宽松一些,但前提是得打点好关系。

七月,这个城市的平均温度在十五到二十四度左右, 早晚得穿外套, 否则还有点冷。

下了飞机,他们休息了半天,第二天开车从市里出发。

因为汽车走了大道,直到看到那一排排高高的烟囱,黎阳才发现拖拉机厂快要到了。

这片工业区比今年前来时更荒凉了, 路况变的更差, 很显然, 这几年的动荡, 造成的影响还未完全恢复。

汽车停在拖拉机厂门口的时候, 正好有几辆货车经过, 上面装满了木头,每根都很粗, 颜色黯淡, 是冬天采伐的树干晾晒之后拉回来的。

谭帅等人进到工厂, 先去了车间,车间正在成产,里面机器轰鸣。

刚进去时,他们遭到了工人的阻拦,后来有人认出了谭帅,然后放行,黎阳看了看,正在成产的是T—25A农用拖拉机的液压泵。

因为之前的历史,俄罗斯各大拖拉机厂只生产一两种基本型号的拖拉机以及少量的特殊型号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生产通用零部件,用以供应各种不同型号的拖拉机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促进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但是经过几年前的事情,这种统筹规划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市场化。

现在,拖拉机厂用的还是从前的生产方式,但是效益却很差,自从股份制改革之后,一直都是亏损状态。

在车间里看完,黎阳跟着谭帅去了办公室,看了一眼去年的年报和今年的半年报,一直皱眉。

企业改革之后,国家投入减小,更致命的是没有了对农机政策补贴,想买的买不起,想卖的卖不掉,农机市场低迷到了极点。

动乱之前的两年,俄国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拖拉机数量平均是十几万台,这两年,骤降到了三四万台,排名靠前的两家拖拉机厂占市场份额七成以上,但数量都不够塞牙缝的,剩下的十三家拖拉机厂跟着喝汤。

谭帅所在的拖拉机厂因为复工早,算是喝汤喝的比较多的,但是也不能填饱肚子,好再去年他们试验田没有耽误种植,一万公顷的土地收获的粮食卖了七十万美元,勉强算是把拖拉机厂的窟窿给堵上了。

黎阳来时,正赶上帕维尔休息,俩人没碰上面,下午,谭帅开车,他们去了试验田。

拖拉机厂的试验田分为四块,离拖拉机厂最近的这块面积最大,有六千公顷,也就是九万亩地,真正的一望无际,开车从这头走到那头都要七八分钟。

这片田里种了小麦、大麦和大豆,离远了看郁郁葱葱,车子靠近时就会发现,地里草很多,而且不分垄,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跟精耕细作完全不同,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收成的多少全看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