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143)

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胤祚找了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生锈的农具、刀具如果扎进人体身上,就容易感染破伤风,严重起来容易死亡,这就是细菌造成的。”

康熙和太子似懂非懂,决定回去就让人调查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

“听起来是个好东西,卖吗?”

“不太好卖。”胤祚为难道,“酒精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稍微卖一点没关系,如果大量堆积,一不小心倒了,再弄个火星,就会造成大面积火灾。”

这会儿大清的建筑多是用木头造的,一旦引起火灾,不容易扑灭,伤亡很大。

皇宫之中,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放一个盛水的大缸,就是为了预防火灾。

康熙:“那你弄这个是为了什么?”

一个是前世做实验的习惯导致的,另一个就是……胤祚抿着嘴笑:“皇贵妃娘娘不是快生了吗?每个女人生产都跟过鬼门关一样,其他方面帮不上忙,弄点酒精消消毒,避免细菌感染,我还是能够做到的。”

康熙的元后,太子的额娘就是难产而亡的,这个话题让康熙和太子都有些怔愣。

不知不觉间,父子俩异口同声:“用了酒精消毒,就能避免难产吗?”

“难产有很多因素。”胤祚在医学方面没有成就,只因为关系还不错的表姐怀孕,从妇产科医生那里了解过一些常识。

“年纪太小,孩子太大,产妇太过焦虑,身体太弱等等。”犹豫了一下,胤祚还是说了出来,“女人生育的最佳年龄是二十三到三十。”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女性大学毕业就已经二十三岁了,还要工作和赚钱,寻找合适的时机怀孕,所以生育年龄在不断后移。

然而,古代平均寿命短,上面这个年龄范围都不太可能实现,别的胤祚也不敢多说。

康熙和太子忽然明白了什么。

仁孝皇后十六岁生下嫡长子承祜,二十一岁生下嫡次子胤礽,都没到生育的最佳年龄。

父子俩正沉浸在元后、额娘早早难产而亡的痛楚之中,又听胤祚说:“男人女人结婚太早,圆房太早,生子太早,都容易损耗身体……”

太子的俊秀面孔又红又黑,有羞的,也有气的。

康熙的脸色漆黑漆黑,“闭嘴!”

胤祚拍着康熙的胳膊,满脸“你别无理取闹啊”的表情,语重心长地道:“汗阿玛,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和医学常识,就跟不能讳疾忌医的道理一样。”

康熙心累:“……闭嘴吧你!”

第96章

康熙的语气不太好,但是不代表他没把胤祚的话听进去。

即便从整个大清的范围来看,孩童夭折的概率都是很高的,以前康熙没怎么在意,或者说是逼着自己不去在意。

他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十四岁初为人父时的喜悦,可惜第一个儿子不到三年就早早夭折,喜悦变成了哀痛,后面生一个死一个,痛着痛着就麻了。

因着宫里孩子夭折太多,还出现过许多不利于爱新觉罗家的传言,说他克妻克子克亲,注定这辈子孤寡一生。

他不在乎也不能在乎那些流言,百般犹豫,还是将老大和老三送出宫,万幸都好好活下来了。

老大是他十九岁时出生的,自那以后出生的儿子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活下来,老三之后倒是只夭折了一个,那时他已经二十四岁了。

或许,胤祚所说真的有些道理?

康熙决定回去就扒一遍皇族的族谱。

在康熙陷入沉思的期间,太子已经抓住胤祚来了一顿思想教育,大意就是:你年纪还小,不要整天把成亲、圆房之类的词挂在嘴边。

胤祚想说自己今天才是第一次说,并没有整天,但是见到太子耳朵通红,还要忍住羞涩教育他的模样,怪不忍心的。

他接受过现代两性常识的洗礼,能够平静地看待男女生理上的特点与差异,看个动作片或者比较露骨的言语描述都能面不改色,可那些对年纪尚幼的太子而言,怕是相当刺激的。

“好,以后不会了。”胤祚爽快地答应下来。

肉眼可见的,太子松了口气。

康熙不觉得臭小子能有这么好说服,不过不管胤祚心里怎么想,只要不经常挂在嘴边就可以了。

很快,他想起这一趟来皇庄的正事,故意板着脸说:“朕可没同意你把朝堂上那么多大臣全部扒拉过来。”

胤祚玩起文字游戏:“可汗阿玛你也没不同意呀。”

康熙:“……”

那不是因为当时怎么回答都不太对吗?

算起来,还是因为这小子太坑爹!

“那都是朕辛辛苦苦寻来的大臣,你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眼看着胤祚的小眉毛挑起来,即将要开口反驳的样子,康熙立马想起来这小子挖人之前还是打过招呼的。

“……你那招呼连大臣的名字都没说,人数也没点,模模糊糊地来一句让朕放人就算啊?”

胤祚开始摆烂,扒拉到碗里来了的就是他的,别想让他再还回去。

“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他们会拉谁过来帮忙,当然没法给出指定的名字和人数,拉过来了,你不就知道了吗?”

康熙心说,马后炮有个什么用?

“你这不会还缺人吧?”

“缺啊!”胤祚一秒钟从摆烂无缝切换到哭唧唧,“汗阿玛你都不知道,我这已经缺人缺得想把兄弟们拉过来帮忙了。”

康熙:“……”

太子:“……”

至于吗?

张英、索额图、纳兰明珠、李光地,哪一个不是康熙重用或者曾经重用过的大臣?他们身边围聚的少有庸才。

方才在后院围观混凝土钢筋墙壁测试的官员里没有姚启圣,也没有近期精简折子内容的几人,可想而知,出现在这里的人数不过是九牛一毛。

康熙眉目微挑,“你都已经从朕这挖去二十多个了,还不够啊?”

就这二十多个还是他没找人调查,和太子粗略合计得出来的人数,不知道背地里还有多少个正在蠢蠢欲动呢。

人数肯定不少,否则张英和纳兰明珠不需要靠儿子,才能抢到下次铺水泥路的参与名额。

“挖来了也不是立马就能用的,人才要分类,像我这样的就是纯粹的研究人才。”胤祚反手指着自己,再指指外面,“索额图那样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和谁都能谈得来,那就是天生的做生意人才。”

索额图向来和纳兰明珠搭配出现,康熙没听到胤祚提起来还有点不习惯,主动问:“纳兰明珠呢?”

胤祚精准定位:“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感兴趣都要学,思维不古板,能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什么都不精通,十项全能,思虑周全,长袖善舞,长得好看,是能带出门当门面使的管家型人才。”

康熙:“……”

太子:“……”

光从描述的词汇量和详细程度就知道,臭小子/六弟更喜欢纳兰明珠,就是不知道其中纳兰明珠长得好看这一点加了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