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直播通古代(124)

作者: 斩风留雪 阅读记录

抱着好奇心慕名而来的外国网友, 第一时间遭受到当初种花家网友的“学历”痛击。

痛, 实在是太痛了。

明明属于兔子的一个交流平台,它的学历认证却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就连第三世界边缘小国人口学历系统都有收录,只要网友敢填学历,恨不得这辈子所有成绩档案都会被博古通今网站监测出来。

不同国家网民受教育程度本就不同,网络垃圾无处不在,只可惜这些垃圾想要登上博网兴风作浪的话,首先要经历一轮学历认证。

然后博网还会私戳给出一份注册用户全世界网络舆论发言不文明记录,视情况选择禁言多久之后解封。

简直过分!

混乱的国际论坛待习惯了的再过网民一时间脑子里只有一件事。

兔子的傻逼博网,还想让老子跪着过来上网?

但很快,大规模滑跪的外国网民表示:跪着过来上网也不是不可以。

因为博网覆盖全球的实时语言翻译功能,能够根据用户注册国籍在线转换所有别国语言。

甚至这么一个网络平台的实时在线翻译水平比他们当地方言都要地道!

这真的是当今世界能够开发出来的编程系统嘛!这踏马的也太牛逼了吧!

对于此功能继续让兔子高强度活跃出现在国际视野,狗子表示:穿越大千世界,带出那么多宿主,语言功能不够强大,如何融入当地?一个地球蓝星语言全面转换功能而已,小菜一碟!

……

得知自己畅游一两年的博古通今开始面向国际开放,种花家网友都比较激动。

期待之中又带着一丝顾虑,就像那一年兔子成功申办背景奥运会。

每个中华民族后人,都想要这么一个对世界开放的机会,让他们好好看看如今的兔子,不要再抱着偏见坐井观天!

以往的国际论坛被西方把持,兔子压根没有公平辩解的机会。

如今兔子开门迎客,但首先,你得是礼貌文明的客人。

……

国内网友开始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博古通今留下更多精彩的种花传统文化创作,等外国网友上线,好好认识一下如今的中国。

因此在国内全民打鸡血,准备拿出最骄傲的文明来迎接客人之时,网友们开始对国内文娱环境的忍耐底线变得极低。

各大卫视轮番成为网友批评对象,这些省级公共平台多少年没有交出精品,娱乐圈流量当道,粉丝饭圈文化崩如山洪臭名远扬。

博网开放在即,这些丢人现眼的乱象使得博网网友的不满越来越压不住。

这个时候中原卫视突然推出一档综艺。

疫情那几年,这个卫视春晚凭借一档【唐宫夜宴】火爆出圈,强势带动了一波种花传统文化的崛起。

隔壁文娱卫视挨着这么个老大哥不知被拎出来对比鞭尸多少回。

而如今怎么大家心中代表着传统文化崛起的希望苗苗居然也开始搞综艺了!

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好令人失望的。

不过中原卫视的综艺倒是符合其一贯穷苦风格,官宣即上映,压根没有宣传。

综艺首发中原卫视,博古通今同步播放。

网友们带着对中原卫视的失望涌进直播间,突然就集体失声……

为什么……考古工作也能被玩儿成综艺?

综艺名称——一眼千年。

这么一个看起来有土又俗的名字,谁看了不觉得是一个土味儿相亲恋爱类综艺?

所谓一眼千年,原来是下墓的那一眼,去看千年之前的墓主人?

不过很快网友便被考古队那唯一演员的窘迫狼狈之态吸引。

既然是考古综艺,那排场做的,估计也只有中原大地这片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大户拿的出来!

综艺主角都是中原省内顶级考古专家,多年来泡在历史典籍与文物之中的学者气质,是荧幕上普通演员永远演不就来的神韵。

也只有这样一群潜心学问的老学者,才真的将队伍里那位演艺圈实力影后当做是省考古院新招来的后勤……

因为……他们真的不认识这位影后。

参与综艺的艺人要求不允许在考古队暴露身份,老学者们只以为跟队拍摄的剧组是科教频道的记者,拍一些纪录片,很正常的事情。

文修作为考古队唯一一个外行,待在剧组一路小心翼翼。

因为【一眼千年】的综艺可是博网那个神秘背后老板扶持,这不仅名正言顺在中原省级过了明路,甚至可以说是背靠国家后台……

在这种专业队伍里,文修是一点影后光环都不敢给自己贴。

合同里明确标注了,一旦艺人在考古队暴露身份,会当场踢出综艺,提前退场。

这第一期的【一眼千年】,导演组私下其实考察过不少演员。

因为条件实在苛刻,初级筛选唰下绝大多数高中文凭以下的艺人。

剩下符合条件的又对剧组霸王条款望而却步。

若非如此,排资论辈还轮不到文修。

待在这个剧组,艺人真的是没有半点优待。文修之所以硬着头皮一直坚持下来,还是抱着对种花传统故事的那些热爱。

她喜欢自己这个民族的历史。

……

剧组开班,目的地定在最南方一个边陲小县城。

作为豫南边界,这里曾经是古楚与中原交界,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无数次在不同文化之间交接流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客家文化。

这里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

墓主人身份未曾确定,从已出土的资料来看,墓内并非传统中原文化。

文修跟着考古队,隐瞒着演员身份,满头大汗替老教授背着考古工具袋,气喘吁吁的实地下墓。

偶尔落下队伍,文修嗷嗷大口喘着气儿,对着镜头欲哭无泪。

“导演说我传统文化积累不够,安排技术工种不合适,我干不了技术活,所以目前我的工作……”文修晃了晃胸前的工作牌:“是后勤打杂,哎。”

随着文修惨兮兮吐槽,观众却忍不住快乐加倍。

本以为考古队实地工作就像盗墓小说里那般精彩刺激,实际上文修抵达工地后,装备都没收拾好,就被老教授叫出去勘察地形。

然后挖了一周的土坑……

“连续一个星期啊!!!”文修抱着铁锹颓废的靠着土墙,躲着队里其他人员,痛苦的吐槽:“真实的考古就是这样子的吗?没有挖墓道?没有躲机关,有的只是挖不完的土!”

视频加快速度,在连续快进了文修一周挖土工作之后,墓主墓地的大致轮廓已经出现。

早已灰头垢面毫不在意形象的文修豪情万丈的丢掉铁锹,以为进度条终于走到主线,如今只剩下墓,开棺!

然后队里前辈交给文修一套弯铲。

“这座墓时间太久远已经坍塌,地下文物早已与土地融为一体。考古队发掘古墓是为了保护,从现在起换弯铲挖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