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宋武大帝(10)

作者: 殷扬 阅读记录

李隽递了一杯茶给赵佥,搬过一张凳子要赵佥坐下。赵佥心想现在的皇帝比原来那个皇帝更有人情味,更平易近人,根本就没有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尊,更象一位年长的长者,特别是李隽对军事的娴熟让他这个带惯兵的人感到吃惊,有好多东西乍见之下无法理解,仔细一想无不是绝妙之事。

赵佥不知道李隽这个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战争英雄,有歼敌数百的英雄事迹,更有创建模范师的领导才干,要不是投身教育,说不定早就是军委首长了,对军事当然是不陌生。南宋和新中国虽然隔了上七百多年,丰富的军事阅历,渊博的学识一加印证,李隽指挥南宋军队自然是有板有眼。

文天祥把茶一饮而尽,不等李隽问话,站起身来谢恩道:“臣叩谢皇上救命之恩。”

李隽一愣,心想自己可没有什么救命之恩,只听文天祥接着道:“要不是皇上派人相救,臣已为鞑子所虏。皇上睿智神武,臣景仰万分。”

文天祥心气极高之人,要从他嘴里说出一句真心的赞扬话,那可是难得要命。乍听文天祥如此盛赞,李隽真有点飘飘然而了,心想:“《宋史》不是记载着你去和谈,触怒了伯颜,给他抓到镇江去了。你趁乱逃出来,历尽磨难,九死一生才逃到南方,开始了抗元大业。”

李隽很是期待地道:“履善,把经过说说。”

“遵旨。”文天祥把出使经过说了一遍。

文天祥凭一首《零丁洋诗》羞死吕文德一事,史书无考,李隽不知道,顿时感兴趣,道:“履善诗情剑意,诛贼诛心,妙事妙事。”

“臣这首旧作是昔年路过零丁洋,感叹国势日渐衰落,偶有所感写下这首诗。没有想到羞死吕文德,这都是吕文德还有几分羞耻心,不似吕文焕那般无耻,让皇上见笑了。”文天祥忙逊道。

“这诗不明明是临安失守,文天祥在广东坚持抗元经过零丁洋写的诗吗?按时间推算,现在应该没有写出来。现在倒好,早就流传于世了,还诗情剑意,骂死了一个名臣。看来,历史错乱得够离谱了。我一定要努力,让正在发生的历史与史书记载的大为不同。”李隽暗中下定决心,问赵佥道:“赵将军,事情还顺利吧。”

“回皇上,一切顺利,都是按照皇上预计发展的。”赵佥钦佩地说:“臣按照皇上的旨意,派出一批士卒假装送礼物给鞑子,诓住了鞑子,丞相才得以走脱。鞑子马快,很快就追上了丞相,正好臣率兵赶到,不仅解了丞相的围,还顺手牵羊,把三百鞑子兵给做掉了。”想起在伯颜率领的大军赶到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三百蒙古兵,忍不住一阵兴奋,道:“鞑子也是肉长,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敢打敢拼,不愁打不退鞑子。”

“说得好。”这声称赞出自李隽和文天祥之口。

文天祥道:“皇上,臣以为我们当积极备战,从各地调军勤王;缮修城池,加固城防;把城外百姓紧急疏散,以免给鞑子抓去,重演常州之战的悲剧;调集武器,粮食,被服,做好长期坚守临安的各项准备工作。”

李隽在心里暗赞不已,名臣就是名臣,首先想到的就是朝庭安危,百姓性命,真社稷之臣。转念一想,又开始为历史上的宋朝惋惜不已,文天祥如此忠臣不仅没得到重用,反要遭受无理排挤打压贬黜,暗暗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重用文天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李隽望了一眼脸色略显苍白的文天祥,知道这是劳累所致,道:“履善所言极是有理,这事,等你们休息好了再议也不迟。蒙古人打过来也还有几天,不争这一寸光阴。履善,你把这份手稿送到军器监去,要军器监连夜赶工,镌刻出来。”

文天祥接过手稿,道:“游击战争手册。皇上,什么是游击战争?”

文天祥所问,正是赵佥所想,他在城门口和李隽一道阻止大臣逃跑就见李隽在赶工,早就想问了,一直没有机会,忙问道:“皇上,这游击战争是怎么打的?”

李隽不答所问,拿起一份名单递给赵佥,道:“你按照这份名单通知下去,要他们来参加培训。等培训完了,你们就知道什么是游击战争,就明白游击战争怎么打了。”

送走文赵二人,李隽坐在御座上,刚刚拿起毛笔,就听一个宫女道:“皇上,寿和圣福请你过去。”

“寿和圣福?她有什么事吗?”李隽有点摸不着头脑地问道。

宫女回答道:“皇上,奴婢哪里知道。皇上去了,不就知道了。”

李隽知道谢道清这个老太婆没有主见,老是出尔反尔,别是又要改变什么主意了,忙放下笔,向谢道清的住处赶去。

第一卷 危局篇 (上) 第六章 威压权臣(1)

第六章 威压权臣(1)(本章免费)

李隽刚进慈宁宫就听一个人诌媚道:“寿和圣福,臣以为,当今的形势已是刻不容缓,议和之事必须早定。蒙古人已经到了皋亭山,离临安只有两个时辰的距离,要是不趁我们现在手里还有点谈判的筹码和谈,等他们到了临安,我们就是想谈也没有机会了。”

能在这时节向谢道清鼓吹和谈的人只有一个,李隽不用想都知道是贾似道,蒙古大军压境,已经够乱的了,他还来游说谢道清,无异于乱上加乱,李隽恨得牙痒痒的。

“贾卿啊,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事是该好好想想了。文天祥享有才名,是议和的最好人选,可惜给皇上召回来了。”谢道清信心动摇了,接着道:“要议和,也要个穿针引线的人,贾卿,这事你和蒙古人打过数次交道,你去如何?国难见忠臣,贾卿是朝庭的大忠臣,一定会不顾年事已高,为朝庭走这一趟。”

“为国尽忠,为朝庭出力,臣份内事。只是,有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只要此人出马,议和一定成功,还请寿和圣福圣断。”贾似道轻描淡写地把这一苦差事推掉了。

谢道清一下子来了精神,忙问道:“是谁?贾卿,快说。”

“臣琢磨着,这事还得非履善不可。”贾似道诌媚道:“寿和圣福,你也知道朝中大臣就履善反对议和反对得最厉害,这和议出自他的之手,就不怕再有话说。不仅他没有话说,还可以让其他的大臣无话可说。”

他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要真如此的话不仅文天祥无话可说,就是其他大臣也是没有话说了。谢道清胆子小,虽是给李隽说服,毕竟心里不踏实,对能不能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一点底也没有,要是能和谈是最好,精神立即来了,赞道:“贾卿,你的法子不错。我这就要皇上再派文天祥去。”

“其二,议和由文天祥来做,不仅可以堵住群臣的嘴,还可以让人再也抬不起头来,不敢不对寿和圣福尊重些,说话做事就会乖很多,哪象现在这么野,仗着自己是一时名臣,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贾似道又抛出一个诱饵。

文天祥忠直之臣,直言切谏,实话实话,谢道清喜欢听好听的,早就觉得文天祥的话刺耳,只是苦于无法整治他,要是按照贾似道的办法去做,到时,对议和的结果就有同意与不同意两说了,如何判定就由自己决定,进而对文天祥这个和谈之人就可以随意处置了。想到其中的好处,谢道清大为高兴,道:“贾卿,幸亏你提醒,要不然老太婆听信皇上的,可太糊涂了。咦,皇上怎么还没有来?再去看看。”

“我来了。”李隽走了进来,心中有气,盯着贾似道看。

李隽这是第一次见到贾似道,只见这个历史上因钻狗洞而出名的奸臣长相英俊,英俊中透着精明,一双眼睛很是明净,颇有几分威仪,一身太师朝服,站在那里就威风凛凛,要是不了解他底细的人肯定会把他当成一个好人,当成忠臣。

上一篇:重生在南宋 下一篇:抗战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