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宋武大帝(159)

作者: 殷扬 阅读记录

只要宋军拥有大量火炮,他们不需要打得很好,不要打得太差劲就行,也可以打败蒙古军队。李隽不是不知道这点,实在是他有一种危机感,就是宋军这种技术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他真说不准。李隽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物,自然是知道雄材大略的忽必烈有多厉害,更不用说原本该死了地郭侃这个神人还在,谁也说不准他们会不会获得启发,而有所改变,要是蒙古军队也掌握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的话,这问题就严重了。

历史已经无数次靠诫人们:无论多么先进的敌人,只要长期打下去,落后的一方都会从先进敌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断提高自己,迅速缩短差距。汉武大帝正是从匈奴人那里获得启发,推动了军事变革,最终打垮了匈奴。

李隽对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他不能不做前瞩性的准备。事实上,李隽的判断无比正确。

“我们要采取措施,训练培养一大批能够跟上变化的军官和将领,只有打造出一支优秀将领和优秀军官队伍,我们地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地优秀军队。”李隽看着众将,告诫说:“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正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不仅不是问题,还会促进我们地提高,是我们的福音。我送给诸位一句话:要敢于直面现实,正视问题!”

“嗯,钱将军说得有道理。”李隽很是赞同钱良能的看法,问道:“钱将军此去有多少把握?你要知道,郭侃也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你与令兄之间会面的次数多了,就很可能给他发现。依我说,这次就不要去了。”

钱良能是策反队一员干将,他上次跟随伯颜大军参加了围攻临安的战斗,在临安解围战中给宋军活捉。经过李隽的洗脑,已经决心回归朝庭,甘愿进策反队与郭侃大军中的汉军取得联系。

他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钱仁通是他兄长,经过他的努力,钱仁通已经答应只要形势允可,他就率兵投降,归附朝庭。

李隽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很高兴。对于汉军,有人肯定会骂他们是汉奸,其实他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百年前北方沦为异族之直倍受异族欺凌,对异族的仇恨从不间断。宋高宗不仅不支持他们的抗金事业,还亲手扑灭了反抗的火焰。只要他们不与朝庭对抗,李隽也不会为难他们,没想到钱仁通居然要投降,这样的大好事要李隽不高兴都不行。

“皇上请放心,臣自会小心。”钱良能信心十足地道:“南营被歼,大哥也该下定决心了。臣以为,臣此去必成大功。”

宋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拉开围歼南营的序幕,那种铺天盖地的火力准备,实是蒙古人想所想,见所未见,造成的震撼效果很大,要是钱良能此时去说服钱仁通投降的话,时机应该说选得很好。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我也就不阻拦你了。”李隽不无高兴,叮嘱道:“你要见机行事,要是有变化,先回来商量。”

“臣明白。”钱良通恭敬地道。

bk

第一卷 危局篇 (下) 第一卷 危局篇 第七十二章 逼降汉军

第一卷危局篇第七十二章逼降汉军

“臣参见皇上。”廖胜功急急忙忙地跨进屋,向李隽施礼道:“请问皇上召臣有何要事?”廖胜功在指挥军队进行部署,为第二阶段作战做准备,突然接到李隽十万火急的口谕,要他马上赶来。廖胜功知道李隽是个谨言慎行的人,思虑严谨,处处为臣下考虑,要不是有非常紧急的事情,他是不会在如此紧急时刻召见他,接到口谕后马上赶来。

李隽把手里的情报递给他,道:“廖将军,你看看。钱仁通已经给郭侃关起来了,钱良能也给抓起来了,郭侃真是神通广大,居然给他先下手了。如此一来,汉军就落入了郭侃的掌控中,在以后的作战中必然会参与到与朝庭对抗的行列中来,我们一定要想个良策。”

按照先前的部署,只要打掉郭侃三个主要大营就可以收到敲山震虎之效,再辅以策反工作,可以兵不血刃就能收降汉军,现在的汉军落入了郭侃的掌握中,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围歼战的阻力会增大许多。

“原来是这样的大事情。”明白了原委的廖胜功在心里如是想,沉思了一会,道:“皇上,臣以为郭侃既然已经先下手了,我们要是再按既定策略打下去的话,伤亡会大许多。兵法之要在于因势利导,敌变则变,我们也该调整部署,臣的意思集中兵力,先把汉军吃掉,再来端郭侃大营,问题就轻松多了。”

李隽点头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只是。我们的第二阶段地部署正在进行,临时变更的话,时间上要拖上几天。”第一阶段作战结束之后,宋军并没有马上发起第二阶段作战,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火炮的重新部署需要时间。除了原来的两百门外,其余近两千门火炮都没有炮架。要靠将士们去抬去扛,部署起来花费的时间自然是长了许多。

李隽是个绝不浪费时间的人。他趁进行重新部署的时间要求军队认真总结,把第一阶段作战地得与失,好与不好,都重新审视一遍,再进行针对性突击训练,以期在第二阶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皇上,臣认为时间不是问题。部队早就处于临战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问题是我们地火炮要重新部署的话,要花点时间,臣预计三天时间足够了。”廖胜功略一估算,信心满满地道。

李隽赞同他的看法,道:“对于汉军,我相信他们还记得他们是汉人,他们的祖宗曾经饱受异族的铁蹄蹂躏,只要我们发起进攻。再辅以分化瓦解之策,相信他们不会象蒙古人、色目人一样死战到底。所以,我认为,我们投入的火炮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够阻住郭侃的援军就行了。”

廖胜功点头道:“臣也是这个意思,估计有五到六百门火炮就位足以解决问题。”

其实。李隽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都是汉人,要是把所有地火炮集中起来犁上几遍,死伤太惨重,成了同室操戈,于情于理都不太过得去。

李隽想了一下,道:“我们得把天气变化预估进去,就算是天气突然变化的话,估计有四天时间火炮也能就位了。要是四天后的天气允可,我们就如期发起进攻。”

战争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天时要是不考虑进去在战争中往往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拿破仑遭遇滑铁卢之败就是因为一场突然其来的晨雨造成地面潮混,不利于骑兵攻击。拿破仑权衡之后不得不推迟发起进攻,才使得布留歇尔在他即将取得胜的关键时刻赶到战场,最终结果自然是拿破仑饮恨终生。

李隽的思虑严谨,算计不会有遗漏,于天气自然是要计算进去。现在的宋军与以往地宋军已经大不相同了,除了军纪更严明、赏罚分明这些软环境(按:套用现代语武器装备上也大不相同,装备了不少火器。但是,火器太原始,很容易受天气影响,要是突然下雨,手掷式铸铁炸弹没法使用,火炮打不响,会给进攻造成很大的困难。

廖胜功不得不佩服李隽思虑周详,道:“皇上圣明!”

李隽接着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这次行动以攻击东营为主,对于北营就摆出歼灭姿态,再派人去策反,我相信东营被歼,北营也该破胆了,不得不降,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汉军就可发完全解决。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劝降不成的准备,到那时,我们就毫不留情,进行剿灭。”

按:我个人认为《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空谈之言,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了。这固然是用兵的最高境界,但是也是最难的,纵观古今中外地战史,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要是没有强大的武力,谈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反而会不战而为人屈。

上一篇:重生在南宋 下一篇:抗战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