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宋武大帝(37)

作者: 殷扬 阅读记录

可以说,要是没有布伯率领的回回炮营的参与,焦山一战的胜负之数还很难说。在这一战中,布伯表现不错。伯颜和阿术分兵之后,布伯率领回回炮营随伯颜前来临安,由于回回炮太过笨重,行动迟缓,很难跟上进展神速的大军的推进,一直落在后面。更让布伯郁闷的是,居然下起了漂泼大雨,一下就是好几天,地面泥泞不堪,根本就不能前进。

布伯知道伯颜在皋亭山被宋军阻挡住了前进的步伐,急需他的回回炮营赶到进行增援,才不顾部下的反对冒雨赶路。地面实在是泥泞不堪,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随着布伯的吼声,那些使出吃奶的力气推着回回炮前进的士卒也是大吼起来,借着吼声的助威,回回炮才缓慢得象蛆虫一样前进。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布伯抬头望过去,只见一队蒙古骑兵急速驰来,骏马飞驰,泥水飞溅,这队骑兵不一会儿就来到跟前,骑士勒住马缰,随着一阵希律律的马嘶声响起,骑士们停了下来。

为首的军官上大声道:“布伯听令:丞相有令,要你在三天内赶到大营报道。”

布伯马上反驳:“天啊,三天?三天要赶两百里的路,这怎么可能?我们又不是鸟儿,可以飞过去。”

军官手按在刀柄上,冷冷地道:“丞相要我告诉你,已经开始漏沙了。丞相要得一个确信,你能不能赶到?”

古代计时是在沙漏里装上沙子,根据漏掉的沙子多少测算时间。伯颜治军极严,每当他下达死命令时,就会在沙漏里装上计时用的沙子,要是部下不能在沙子漏完之前赶到的话,结果只会有一个,就是杀头。这是伯颜随旭烈兀西征时在中东地区就开始使用的法子,当时的伯颜仅仅是一名小小的百夫长。以漏沙计时,非常公正,没有任何的私情,久而久之,伯颜公正之名就在蒙古军中传开了。

伯颜治军极严,说要砍你的头你的人头肯定是保不住了,布伯非常清楚这点。瞧军官的模样,摆明了是得到伯颜的命令,要是布伯不能按时赶到的话,军官马上就会杀了他,取而代之率领回回炮营赶去大营。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布伯愤怒地吼起来:“什么狗屁命令,这么不近情理?伯颜,狗屎。”

军官刷地的一下抽出了弯刀,指着布伯,随来的骑兵也抽出了弯刀,只要布伯说不能完成,马上就要血溅五步。布伯一点也不害怕,吼起来:“你滚回去告诉伯颜,我会象草原上的鹰一样飞到大营。”

军官把弯刀还入鞘中,向布伯敬个礼,道:“副总管大人,我会把你的话报告给丞相。草原上的雄鹰长着硬郎的翅膀,是折不断的。大人,告辞。”拨转马头飞驰而去。

望着骑兵消失的背影,布伯抹了一把雨水,愤怒地一脚踹在回回炮上,骂道:“狗屁命令,狗屡伯颜。”

第一卷 危局篇 (上) 第十六章 三千壮士(1)

第十六章 三千壮士(1)(本章免费)

“皇上,那个屁股上冒黑烟的是什么东西?”高达生性耿直,看一个大烟囱冒着滚滚浓烟,好奇地问起来。

高达见识过的新奇事物实在是太多了,兴奋起来,想到了就说,已经完全不顾当臣子的规矩,文天祥在他的足踝上轻轻踢了一下,提醒他:“高将军,不要忘了礼仪。”提醒归提醒,望着那两根冒着浓烟的烟囱,心里着实好奇,偷眼瞄着李隽,盼望他给出答案。

李隽是个随和的人,特别喜爱高达的直爽,一点也不以为意,解释起来:“那是烟囱。左边那根是炼铁的,右边那根是炼钢的。”

黄永善是技术专家,一听李隽这话,马上就来了兴趣,问道:“皇上,这炼的是什么钢啊?这么大,这么高的烟囱?我们炼钢的烟囱没有这么高,没有这么大。”

李隽设计的炼钢方法和宋代比起来复杂得多,先进得多,一时之间也难以说得清楚,道:“去看了就知道了。”带着一行人直去钢场。

远远地看见钢场门口站着好几十号人,排着整齐的队列好象在欢迎贵宾,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身穿朝服,腰悬银带迎了上来,向李隽施礼,道:“臣沈毕参见皇上。”

李隽以手相扶,道:“快起来,快起来。叫他们都散了吧,去做自己的工作,不要跟着我们了。我们去看看你们的进展。”

准备欢迎李隽的人只好散去,沈毕汇报起来:“皇上,三天前,我们已经放了一炉铁水,炼出了差不多一万斤生铁……”他的话给黄永善的尖叫声打断了:“一万斤?这么多,我的老天爷,你真能吹吧。”

宋代的生铁产量低,哪里比得上现代练铁工艺。虽然李隽限于当时的产业水平采用的是小钢厂的炼钢方法,依然不是他们能够想象得到的,黄永善这个技术专家不相信也很正常。

沈毕括清说:“老黄,我可不是说笑,这是真的。我们把生铁按照皇上的要求放进了炼钢炉,已经生出了波光,应该是炼好了,只等着皇上来放钢了。皇上,我们把炉子清理完成后,又投入铁矿和焦炭开始炼铁了,照这样的速度,我们四天就可以炼出上万斤精钢。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皇上,你真了不起!”

“不是我了不起,是你这沈大场长了不起,只用了十来天时间就把炉子砌好。要不是你组织得好,肯定是完不成的。”李隽心想就十来天时间就把炉子砌好,开始炼铁,不要说在宋代,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是个奇迹。这正好说明了一个结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

沈毕忙逊道:“皇上过奖了。这都是在旧有炉子上改造的,要是新起炉子的话,没有两三个月是不可能完成的。耐火砖都是现成的,各种材料都是以前库存的,没什么好说的。要不是皇上的图纸好,切合实际,无论如何完不成。”

“这也很了不起了。要不是你平日里积存这些原材料,就算我的图纸再好,一时间也不可能如此顺利,这功劳都是你的。黄永善制钢弩有功,获得了一根金带,你也有一根。”李隽边走边和沈毕说话,心里感叹无已:“我当初到钢场来了解情况,发现他库存了很多材料,省了我不少事。历史上的南宋之所以灭亡,并非没有人才,而是不会用人。别的不说,就说黄永善和沈毕他们,都是很有造诣的科学家,要是在我来的那个时代,早就是名满天下的科学院院士了。朝庭不重视,一直倍受冷遇,才能无法施展,还时不时地给斥为奇巧淫技。我只是稍加点拨,他们干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得多。我只要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不愁打不赢这场战争。”

李隽来巡视时,发现沈毕库存了不少耐火砖材料不说,还带领人砌炉子,更难得的是他克服没有经费、没有人重视、没有人支持的困难组织老百姓从城外抢运铁矿石、燃料等。在他的努力之下,原物料一堆堆的,堆得象小山。

李隽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临安是大宋朝的根本,无论如何要保住,要保住大宋朝,就要用很多的钢铁,臣这是想在蒙古人围城之前多积聚点原物料。”

李隽对他的远见赞叹不已,抚慰有加,责令文天祥配合,满足他的要求,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一定要在蒙古人围城之前尽可能多地贮存原物料。

“谢皇上。之所以能够进展得如此地顺利,都是皇上设计的新式机械帮的忙,要不是有起吊车帮忙,无论如何是完不成的。”沈毕钦佩无已地说。

他说的新式机械不过是滑轮组。李隽巡视时看见民夫光着膀子搬运材料,累得象老黄牛,不仅人累,而且效率极低,马上就想到了省力的动滑轮组,再配上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装在支架上,可供起吊。李隽画出图纸,问沈毕能不能造出来,沈毕看了一下想也不想地说:“能,肯定能,这东西不难造。皇上,这东西有什么用?”

上一篇:重生在南宋 下一篇:抗战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