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宋武大帝(430)

作者: 殷扬 阅读记录

对于进行炮击的一方来说,准确掌握对手的行动,给予最有效的杀伤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奥德河战役,朱可夫通过情报得到德国人发起进攻的时间,在德国人进入出发阵地时进行毁灭性的炮火打击,让德国人损失惨重。这一战的情报还是有问题,因为苏军的炮击早了两个小时,要是晚两个小时的话,德国人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自从南宋拥有火炮之后,为了发展火炮,李隽是不遗余力,这也是南宋拥有如此之多火炮的原因之一。郭侃不得不承认,南宋对火炮的使用非常棒,每次大战之前,总是调集足够的火炮进行饱和的火力准备,打得蒙古军队无还手之力。南宋大量使用火炮,遏制住了蒙古人的骑兵,这也是蒙古人这几年一败再败的原因之一。

对于南宋火炮的厉害,众将是有共识的,要是能够避免给南宋的火炮打击,那当然是好事,众将自然是没有异议。可是,要是情报不准,南宋趁蒙古军队后撤之际,南宋发起进攻,那将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蒙古人的防线。

众将不无顾虑,撒拉因问道:“大人,要是南宋不进行炮击,直接进攻,那怎么办?”

“我们要伪装好。”郭侃在纸上写道。他的意思是说军队撤退之前要做好伪装,以此来消耗南宋的弹药。

众将大有拨开乌云见青天之感,无不是齐声称好,道:“妙计,妙计。”

哈哈儿问道:“请问大人,南朝会在什么时间发起进攻?”准确地掌握南宋进攻时间,对于蒙古人来说非常重要。

“就在这一两天。”郭侃在纸上写道:“南朝之所以迟迟不动手,是想用我们作饵,以此来钓伊儿汗。我估计,伊儿汗也快到了,那么南朝的进攻也就迫在眉睫了。”

郭侃就是郭侃,从南宋的迹象中就做出如此判断,非常准确,实是不容易。他一旦明白了杜大用的用意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抓住这难得的一点机会,进行最后的准备,挖了更多的战壕,重新调整了军队的部署,可以这样说,就这短短的几天时间,蒙古军队比之以前更加难以对付。

“那我们应该马上行动。”哈哈儿很有信心地道:“只要我们拖住南朝,不让他们分出兵力对付伊儿汗,伊儿汗一到,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包准南朝全军覆没。”

这正是众将所想,无不是信心倍增,道:“很对!”

一阵接一阵的爆炸声过后,整个城头化为一片火海。轰隆声中,城头给火炮炸出几个大口子,宋军好象潮水一样涌了进来,无边的杀声响彻天空,蒙古军队在宋军如潮的攻势面前根本就无法抵挡。

阿术和张弘范这两位忽必烈的宠臣,见识过在忽必烈治理下的蒙古军队曾经盛极一时,兵锋所向,列国宾服。可是,自从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切都变了,蒙古军队是一败再败,败得不可收拾。将领还是以前那些将领,可是盛况已经不复,辉煌已成过过去,现在的蒙古军队和他们的先辈披坚执锐,勇往直前的气慨比起来实在是让人伤心,他们在宋军的打击面前其表现和以往一触即溃的宋军没有什么两样,只顾着逃命。

这种事情,在阿术和张弘范记忆中,那是宋军的专利,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难以接受,昔日屡败的宋军现在是强大无匹,勇往直前,而昔日无坚不摧的蒙古军队现在已经是胆小如鼠了。

二人对视一眼,仰天长叹道:“天乎!天乎!苍天,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英难子孙不能创造成吉思汗那样的辉煌?”

成吉思汗的成功,固然有他卓越的军政才干,被当时人公认为最有可能夺“鹿鼎”之人,正是冲着他一代天骄的气魄,不少人归顺了他,使得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是一个很奇怪的产儿,一方面他的血腥、暴行让他身边不少人反感、反对。可是,这些人对他又是忠心耿耿,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比如郭侃的祖父郭宝玉,此人文武双全,给成吉思汗提出了“先取西南,再经略中原”的战略建策,这一建策给很好地执行了,蒙古人先灭了西夏,最后再取中原。

还有耶律楚材,此人虽是契丹人,却久受汉文化影响,比起那些蒙古人富有更多的仁心,给他从蒙古人的屠刀下救出的百姓不在少数。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应成吉思汗之邀不远万里去到西域,与成吉思汗相处数月。后人对于此事一再牵强付会,说成吉思汗是为了求长生不老之药,其实是误会。长春真人其人有很高的才情,也许行军打仗他不善长,但是说到治理国家,收拾民心,要不是当世第一的话,也是相差无已。宋金两国多次征召,他都不出世。唯成吉思汗多次力邀,才西行。究其原因,无非是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很可能“夺鹿鼎”,他给成吉思汗出了一些收拾民心方面的策略,给很好地执行了。

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成吉思汗还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他生活的时代金国已经没落了,“猛士已不复在”;西夏衰弱了,南宋更加愚蠢了。就是这样,他的征服战争也是几经起落,多次是险胜。最危险的莫过于两次,一次是进攻金国在野狐岭一战。当时,金国投入四十五万大军,而他只有十万,整个形势对他是很不利,他很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他却胜了,胜得很漂亮。

究其原因,一是金军统帅的愚蠢,没有用好这些军队,更有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在两军大战之际逃离了战场。另一个原因是成吉思汗杰出的军事才干,他知道他的军队无法战胜四十五万大军,他集中所有的军队直攻金军中军,一举击溃了金军中军,用三十万金军的尸体铺满了野狐岭的山岗。

另一次的好运降临是他在西征花剌子模的时候。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的实力对比他弱很多,他却赢了。主要是当时的花剌模子苏丹摩诃末太愚蠢,制订了一个错误到愚蠢的战略。他否决了王诸札兰丁集中优势兵力,趁成吉思汗立足未稳之际与之决战的战略构想,实行分兵守城,把军队分散在各个城市。其结果,却是成吉思汗从容不迫地把军队分成几路进行大扫荡,各个击破。

平心而论,摩诃末非常聪明,他很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明皇,先明后暗。他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征服了不少国家,使得花剌子模盛极一时。然而,他在成吉思汗面前的表现让人吃惊,让人吃惊的不是他的雄姿英发,而是胆小如鼠和狂妄自大。

他制订了一个愚蠢到家的战略,就是再多的军队也不够成吉思汗打的,打了败仗很正常。他并没有调整部署,而是“猛士已不复”,就知道逃命,逃啊逃的,直到他在逃跑途中死去。临死之前,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把札兰丁扶上苏丹的位子,可惜的是为时已晚,札兰丁也是回天乏力了,花剌子模终归是灭了。

灭了花剌子模的成吉思汗,实力大增,西夏,金宋这些腐朽的国家皆不是对手了,从此以后,成吉思汗的大军所到之处,无往而不胜。

就是这样,南宋也与之争斗了几十年而不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尽管南宋朝廷无能积弱,但是中国势大,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历行改革,革除积弊,使得南宋的潜力发挥出来。

几千年文明沉淀的中华古国实力本来就雄厚,再有李隽这样的明君主政,不要说忽必烈,就是起成吉思汗于地下,也是不敢与之交锋。对于这个道理,阿术和张弘范哪里想得到,徒呼奈何而已。

正在两人无奈之际,一个声音响起:“二位将军,别来无恙?”

阿术和张弘范定睛一瞧,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去而复返的扬风道长。此时的扬风道长比起先前,更多了几分活力,一点也不象一个谦冲恬退的出家人,倒象是一个神采飞扬的大将军。此时的阿术和张弘范是伤透了心,听了扬风道长的话,只觉象是钢针在刺他们的心一样难受,张弘范没好气地道:“哪里钻出来一只不吉利的鸟?”

上一篇:重生在南宋 下一篇:抗战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