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肖帝(113)+番外

作者: 辛宸 阅读记录

“哦?”嬴政打量了他一番,这位享誉千古的风流才子,如今方过三十便已两鬓斑白,身形瘦削挺拔,原本清俊风流的五官在经历了一番牢狱之灾后,少了几分飞扬傲气,倒是多了几分沉稳风霜,仍不失为一个美男子。

说起来,弘治帝和唐寅还是同年出生,甚至还比唐寅小了几个月,如今两人若是并肩而立,说唐寅大了他五六岁都没问题。

“你想要的人,是户部中人,还是另有相识之人举荐?”

唐寅迟疑了一下,说道:“当初科举弊案事发,微臣虽被贬浙藩小吏,但蒙陛下之恩,令微臣戴罪立功,查办浙藩盐引之案,微臣方有今日。然当初与微臣同罪者,还有一人……”

嬴政略一沉思,想起了那个害得唐伯虎科举失败,断送仕途的徐经,当初虽然查无实据,但程敏政行事不谨,被降职贬谪,如今还在西北边镇开荒,而徐经和唐伯虎则被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

在原来的历史中,两人都没有去赴任,唐伯虎自此消极颓废,成为桃花坞的主人,自娱自乐。

而徐经则闭门著书,开放族中万卷楼藏书,一心求天子赦令能够重返仕途,最终因病客死京都,也不过三十五岁。而他的重孙徐霞客,则彻底不入仕途,走遍大江南北,成为探幽寻秘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堪称千古奇人。

无论是徐经还是徐霞客,能撑得起他们科举和旅行的梧塍徐氏,乃是南直隶江阴大族,不仅有万亩良田,亦有万卷藏书,徐经本人的经济之才,远胜他的辞赋作文之才,便是因为科举弊案之事大伤元气,徐家依然能够撑得起百年世族,养得起徐霞客这样一生悠游天下的玩家。

只是嬴政没想到,唐寅当初是被徐经连累才落得失去科举资格,从小吏做起,在江南卧底了一年多,破获盐引大案,才得以重踏仕途,却依然毫不避嫌地举荐徐经,真是令他十分意外。

“你所说的,可是徐经?”

“皇上明鉴,微臣所荐,正是徐经。”唐寅说道:“徐氏久处江南,乃江南望族,若是能以徐氏为引,调查江南世家之事,必可事半功倍。徐经此人,豪爽耿直,不懂遮掩,故而交游广阔,徐氏又有万卷楼收拢人心,人脉远非微臣可比。若得此人相助,定能不负陛下所托。”

嬴政闻言呵呵一笑,点头说道:“既是如此,那朕便给他一个机会。只不过,先前说了贬为小吏,便让他从市舶司做起,若是做得好了,再行封赏。”

“谢陛下隆恩!”唐寅大喜过望,急忙拜谢。

嬴政又让人递给他一卷画册,说道:“泉州市舶司往来客商诸多,你让人多加留意那些海外商人所带的物品。若有如此册中所画的植物或种子,务必送来京城皇庄,此事关系到天下百姓,万不可疏忽。”

唐寅接过画册,看到里面所画的形状奇奇怪怪的根茎,看着像是长歪了发育不良的萝卜,颜色却是土褐色十分丑陋,旁边写着红薯二字,还有个颜色浅一点形状圆一点的,写着马铃薯,他记在心中,方才告退。

系统:“宿主,你明明可以在我的商城里换取马铃薯和红薯玉米种子,为何还要派人去找?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嬴政却摇摇头,说道:“借用外力者,终非正途。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这几种作物本就是大明时期传入中原的,只是被人发现种植推广的晚,并不代表现在到达大明的商人手里就没有这些作物。只要让人留心,就可以找到,又何必劳烦你呢!”

系统:“……”呵呵,宿主你也不必将抠门省积分说得如此清新脱俗,我会信才怪呢!

作者有话说:

注:新建侯王守仁、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

第七十六章 一夫一妻独生子(15)

唐伯虎和徐经在科举考场上一败涂地,可在江南的官场商场战场上,却如鱼得水,无往不利。

嬴政很快就收到了雪片般的弹劾奏折和告密信,同时也有锦衣卫的密报送来,几乎堆满了他的整张御案,他只是看了一眼,便让秉笔太监高路将那些弹劾奏折和告密信都收到内书堂去,记录下弹劾者名单和内容后,留存待查。

嗯,他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偏袒,在这个时候,敢来告唐伯虎和徐经的,除了那些跟江南世家豪商们有勾结的,没有别人。

他已经将自己眼下的施政方向指明,连内阁的几位大佬,虽然有些担心他用力过猛,引起江南世家反对,那些豪商世家坐拥大半土地财富,若是挑起事来,动乱之下,遭殃受苦的还是底层百姓。

弘治帝原身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将那税改改得十分温柔,只按预算复核,可若是官员上报灾荒拖欠,依然会批准减免,如此一来,那些窥准他宽仁之心的地方官,依然会从中作梗,继续打着灾荒和拖欠的名义,申请减免赋税。

可嬴政并没有原身那么多的考虑,在他看来,既然有好的方案和选择,那么只需要排除干扰项,大力推进便可。

对他来说,挡我者死,顺我者昌。

他所驾驭的帝国犹如后世的战车,所过之处,将碾压一切荆棘坎坷,就算前方有山,也会劈山开路,绝无转圜,在前进的路上,总会有牺牲,以前他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只要能达成目标,现在牺牲多少人,付出多少代价都可以……

或许这就是他被称为暴君的缘由吧!

而如今他有了更多的方法,可以兵不血刃,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利器,更不会畏惧和退缩,靠出让利益来维持虚假的和平与繁荣。

从大宋到大明,一个亡于蒙古之手,一个打败了蒙古结果又亡于清兵之手,哪怕是拥有当时占据世界科技和造船也领先水平的大宋,和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大明,与其说他们亡于外族之手,倒不如说是死于内患之中。

嬴政在收集了后世图书馆的藏书之后,曾经仔细阅读过不少后世历史学家对各朝各代的分析和研究,就感觉各朝各代都在重复着上一代的历史。

无论开国君主如何英明,中兴之主如何力挽狂澜,最终总是会有无数铁打的世家和流水的宗室勋贵们,占据着朝堂之位,官商勾结之下,大肆吞并土地,将盛世积攒下的那点人气和财力消耗殆尽后,他们过上了奢华无度的生活,却让底层百姓缺衣少食、名不聊生,失去土地沦为奴隶,经不起任何灾荒打击,最终不是饥寒交迫冻死累死饿死,就是揭竿而起掀翻这个王朝。

而新建立的王朝,无论开国之君以前是什么出身,世家的李世民也好,将门的赵匡胤也罢,要饭乞丐和尚出身的朱重八,流氓亭长出身的刘邦……就算他们有着体恤百姓的心思,认识到土地问题,可子子孙孙传承下去,龙生龙的少,虎父犬子败家子的才是常见,结果便一代代的兼并吞并肆意敛财下去,直到彻底挖空这个国家,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