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肖帝(77)+番外

作者: 辛宸 阅读记录

在他原本所在的时代,尚未推行什么以孝治国,虽然也讲君臣父子大义,但并没有将一个孝字上升到足以评价人品乃至治国的高度。

而后来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不断强化提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加强君权父权,甚至到了后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谓的以孝治国,就是要人从父从君,忠孝二字之下,绝不容反抗。

可最初,系统接受的素材和资料,是源于孝经和孔子的论语,其实里面很多释义,和后世的理解并不相同。

这就让赵政有了发挥的余地。

在赵构尚未离去的时候,让他临朝听政,赵政都“乖乖”听话,并未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确让赵构很满意。

然而,这种满意,也不过区区两三分而已。

显然,在赵构的心里,根本没有将他当成真正的儿子,自然也就不会对他所谓的“孝顺”感到满意,能真正让他满意的,恐怕只有他自己生个亲生子吧!

原身的亲生父亲已经过世,在赵构的压力下,原身甚至不敢与亲生父母兄弟接触,反倒是赵政穿过来以后,暗地里让人去探望了一番,帮着原身兄弟谋了个差事,从原身亲生母亲那所涨的孝道分值,甚至超过了赵构所给的三瓜两枣。

可见,孝,并不仅仅只针对父亲。

那时候赵政就意识到,与其死盯着从赵构身上获取孝道值,不如换个思路。

比如,原身的亲生母亲,还有名义上的养母,赵构的皇后,还有庶母贵妃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被赵构认定已再无生育能力的女人,早就成了后宫的装饰品,在那个冰冷幽暗四季潮湿的皇宫中等着发霉腐烂,看不到一丝儿光明。

甚至在赵构以为金兵要打进杭州时,他逃之夭夭的同时,带上了早让人从江南选取的秀女,甚至还有歌姬舞女,却根本没想过带上皇后和四妃们。

所以等他走了以后,赵政挺身而出,北上抗金时,皇后和四妃甚至亲自为他送行,以前并不喜欢他甚至对他还有些冷漠的皇后,第一次认真地替他准备了出征的行装,甚至当众承认了他“太子”的地位。

哪怕她明知道赵构根本不会在这个时候立太子,甚至让他监国都是为了甩脱战事不利的罪名。

可皇后和四妃们都是经历过靖康之变的人,她们就算没亲眼看到,也曾听说,在先皇先太上皇被俘后,先皇后不忍受辱而自尽,其他妃嫔帝姬宫女们,在饱经□□摧残后,都被金人掳去北国,如同驱赶牲畜一般,一路上不知死了多少人。

就连赵构的两个女儿和原来的侧妃也是那时死的死,掳的掳,听闻后来还有被送进金国浣衣院的,还按照赵构的年号被封为绍兴夫人。

这等奇耻大辱,赵构都能忍。若是这次临安被金人攻破,那么轮到她们头上的,也将是一样凄惨的结局。

这个时候,肯出头为她们奋战的赵政,立刻就成了她们的主心骨,甚至后来赵政收复汴京后,当时的吴皇后还写表嘉赏,送了他不少孝道积分。

之后赵政黄袍加身,吴皇后成了太上皇后,赵政的养母张氏被追封为贤太妃,而那些赵构晚年宠幸的才人美人,因为吴皇后见到她们就难受,赵政干脆放她们出宫另嫁,免得他不在临安时,后宫闹出些什么岔子就难堪了。

可没想到这一放就放出了上百的孝道积分,显然都是吴皇后送的,这就让赵政瞬间灵感爆棚,找到了正确的刷积分方式。

既然太上皇远游,没法尽孝,那他对太上皇后和养母亲生母亲尽孝,不也一样?

亲生母亲那边好说,只要他给原身的亲兄弟赵伯圭加官进爵,哪怕只是封了个空头的王爵,还给亲生父亲追封为秀王,那位母亲就激动得慈母之心爆表,瞬间给了他过百积分。

太上皇后就更好说了,赵政将她和家人接去汴京,让人好生伺候着,任命她的妹夫韩诚为宝宁军承宣使,外甥韩侂胄年方十岁,就得了个校尉的荫封,可以开始领七品的俸禄,以示皇帝的恩宠和信任。

太上皇后完全站在了新帝的一方,有她在宫中替自己教养照顾三个儿子,赵政十分放心。

毕竟,三个儿子替自己在祖母膝下尽孝,也是替自己刷分的方式啊!

这不,看到长子赵愉今日默书后送去给太上皇后,得到太上皇后的点评赞许,赵政这边的孝道积分蹦出来个+2,次子赵恺和三子赵惇只是背了两首古诗,还背错了,居然逗乐了太上皇后,赵政的孝道积分+1+1……

当然,赵构在临安看到皇城的城墙被拆,御花园改成了对外开放可租赁的大众公园后,气得差点昏厥过去时,赵政的孝道积分-1-1-1

赵政一点儿也不在乎。

就算赵构现在亲自带人上汴京来,他也不怕。

赵构带去海上的那些亲卫,时隔一年回来,早已经失去了对原来羽林卫和皇城司的掌控。

那些原本忠于赵构的人,赵政压根没带,都留在了临安,哦,现在的杭州行宫,连北上抗金都不敢的怂货们,就算白送给他,他也不要。

就这些一听金兵来犯就闻风而逃的怂货,赵构就算带着他们来汴京,难道就能从猪队友变成猛虎下山?

如今赵政身边的禁卫,都是经过几番与金兵的鏖战,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精兵强将,才能活着站到此时。

而他们对于上阵时敢冲在所有人前方的赵政,已经不仅仅是出于身份上的尊敬和职责所在的护卫,在赵政一马当先斩下完颜亮的人头时,在赵政带着他们击溃数十万金兵后,在无数人的欢呼声中,赵政带着他们夺回了汴京时,就已经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

不仅仅是天子,不仅仅是职责所在的护卫,而是现在大宋的精神支柱和信仰所在。

尤其是当有人怀疑赵政性情大变的原因,加上黄袍加身的典故,传出开国皇帝英魂转生消息后,简直全军全民沸腾膜拜,将他捧到了一个大宋几代皇帝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就这样的情况下,赵构还敢来汴京算账的话,赵政就等着,且热烈欢迎。

看看是你能做我老子,还是我先当你祖宗。

第五十三章 孝宗不肖父(17)

赵构最终也没敢去汴京,只是派人送了封信给赵政。

或者说,太上皇的“诏书”?

亲笔信,字体十分优美,言辞恳切真挚,充分表达了对过继子登上皇位的肯定,赞美了赵政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坠大宋皇家声威的品行,以及对赵政收复汴京后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的评价。

最后,委婉地表示,他如今年事已高,又因为早年渡河受寒风湿入骨,恐怕受不了北方的气候,打算继续留在江南行宫养老。

积极撺掇太上皇北上“教训”新帝的临安旧臣们,还有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等着太上皇驾到后舌战群儒的汴京新贵们,一下子全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