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超级高科技霸主(82)

作者: 青云飞剑 阅读记录

虽然各项措施做得比较到位,但浙江光复对于各省新军造成的冲击着实不小,如今黄兴等革命党人早已潜伏入了武昌等地,正在策划着一些重大的事变,各省新军内部也群情激奋,革命之火正在被暗中在四处点燃。

革命党人除了受到振国军起义的刺激之外,还对浙江革命军短暂的生命感到懊恼,认为振国军对于革命党人而言已显得并不可靠,接受了这次教训之后,革命党人认为他们必须在国内其他省份重新着手布点,进行新的起义斗争,以争取建立自己独立的势力范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振国军蚕食南方各省,毕竟双方追求的目标并不十分一致,谁都想这个世界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来运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在这种混乱的时期,只要是有思想、有追求、有信念的人都不会放过机会做一次英雄人物,李天成已初露头角,可谓是家喻户晓,孙中山、黄兴、蒋介石、袁世凯等人同样都想要在这个时代千古留名,成为万人瞩目的天子骄子,而历史也给他们恰如其分地提供了这样一个合适的平台,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表演了。

还在几天之前以苏南狭小的地域抵御清兵的包围之势,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振国军而言,非常不利于抗日持久的作战,因为清兵只要封锁苏南的陆上交通要道,振华的工业品在国内的销售就基本中断,而海上由于受到列强的制约,清兵不敢封锁上海等地港口。

而且列强各国现在与振华的生意做得很大,许多工厂都需要用到振华的各种新产品,振华的民用产品也在国外逐渐走俏,所以清兵若封锁振华的出海口,将对列强国的国内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此时清廷海军积弱,执行封锁任务稍显困难,不过振国军如今虽然也有几艘炮艇在黄浦江内巡航,但相对于清海军而言,还相对弱小,所以几艘军舰从来都未驶出过黄浦江。

清兵的海军舰艇也未进入苏南长江段,湖北舰队在长江中游驻防,其它舰队则分布在沿海各地,因为惧怕振国军的岸防大炮的威力,振国军在长江口和控制江段设有反舰重炮阵地,可以对江面的舰只进行炮火打击,对于狭窄的长江口江面而言,不利于海军舰船的机动作战,而且海军的作用也有限,打击范围受到限制,所以这次对抗之中,海军还没有被调动。

另外到了清末时,海军之中同情革命的人很多,武昌起义之中,清海军实际上没有成为清廷的有力帮手,而是没多久便倒向了起义军一方,此时清廷对他们也不敢太依赖。

此后战事稍稍平息了两天,双方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北洋军已加快了南下的步伐,但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各部清兵惧怕振国军的炮火威力,暂时按兵不动,保持距离。

对付振国军的炮火,除了类似的炮火相抗之外,目前还没有别的办法,此段时期北洋军装备的炮火,大多是七十五毫米口径以下的过山炮等小口径火炮,射程远不及振国军的榴弹炮和加农炮超过二十公里的距离。

北洋军内其实也有大口径重炮,但大都是不可移动的炮台,如张勋的江防重炮口径达一百五十毫米,这些重达几十吨的固定炮,无法四处机动,这个时代也没有重卡车,这种巨炮在陆地上搬运十分困难,相比之下,振国军的重炮重量只有几吨重,全部都是轮式可牵引机型,只要不是在山地作战,便可在人力或是马力拉动下四处机动,比较灵活。

目前只有京城禁卫军拥有十八门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榴弹炮,此前因为保卫京师的需要,没有被调用,这次浙江光复之后,清廷焦急难耐,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这十八门大炮也一并运往了天津,准备通过海军抵达南方,但这种大炮搬运较为困难,到达苏南还需要一段时间。

鉴于振国军明显的火炮优势,清兵不得不从国外采购更多射程远、而灵活机动的火炮,但这些火炮从国外进口回来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一时间尚不能形成战斗力,振国军可以抓住这段时间采取进一步行动,获取更多的地盘。

利用几天的间歇时间,李天成去长兴岛基地秘密视察了一番,两艘潜艇上的人员都已齐备,这些艇员的训练工作也已完备,每艇四十五人,各岗位人员操作熟练,每艘潜艇上的二十四枚水雷也已装载完毕,提前进行了一次检修,没有发现故障,可以即时使用,他们已接到李天成的命令,准备在十月二十九日上午潜伏至东海,进行拦截日本运送黄金的货船行动。

第一卷 辛亥大战 第八十三章 潜伏

另外四架直升机之中的两架也准备参加这次行动,以增加行动成功的把握。

这四架直升机原本是两个批次生产出来的,每批次生产了两架,上次军演时发生故障的是第一批次的一架飞机,经检验之后,发现其旋翼绞部分发生裂纹的原因是因为两个结合部件之间长期受到的扭力过大造成的,这一点属于设计上的缺陷,为确保绝对安全,必须改进局部结构的设计,更换结构部件后才能继续使用。而第二批次的两架直升机旋翼绞的设计上略有改良,所以尚未发现因扭力过大而造成损伤的状况,目前还可以继续使用,这次使用的两架飞机就是第二批次的飞机。

在浙江南部的台州地区、温岭以东一百公里之外的海面上,一轮红似烈火的骄阳当空而挂,炙热的阳光映射在此起彼伏的蔚蓝色浪涛之上,折射出点点刺目的霞斑,两者相映成趣,形成一大片星星点点的绚丽星斑。

在几处闪耀跳动着的光斑之间,一个如海面漂浮物般的空气导管正静悄悄地悬浮在海面上方,这是零一零号唐级柴电动力潜艇从水面之下升出的通气管,另外一艘零二零号潜艇正在不远处的海面下方潜伏着,它的柴油机也同样正在工作。

柴电潜艇是依赖柴油机给电瓶充电而获得电能,潜艇在水底潜行时使用电机提供动能前进,此时两艘潜艇的柴油机正在高负荷工作,将机械动能慢慢转换成为电能储存到电瓶之中,这是出发前的最后一次充电。

这个时代其它各国的潜艇还没有设计这种能升出水面的通气管,因此每次启动柴油机进行充电时,必须浮出水面才行,这样便增加暴露目标的风险;而且此时各国设计的潜艇吨位大都在几百吨之间,与两艘唐级二千吨的排水量相比,差了好几倍,配备的鱼雷发射管和鱼雷数量也相差好几倍。

而且唐级潜艇已配备了主动和被动声呐,可以搜索十几海里之外的目标,其它潜艇还没有装备声呐,不过唐级潜艇使用的鱼雷依旧是老式的直航鱼雷,而并非后世的线导和尾流制导鱼雷。

直航鱼雷的特点是不会拐弯,只能依照原始发射的方向前行,线导鱼雷具有制导能力,能跟踪目标实现曲线机动,所以线导鱼雷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发射,不必担心目标会移动离开发射方向,而直航鱼雷发射的时间点、距离、方向都要求比较严格,要求鱼雷手配合和操作相对熟练,击中目标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

这个时代的潜艇在对水下潜艇作战时,一般都是能够通过潜望镜观测到对方时,才会发射鱼雷,而且潜艇的首、尾部都有鱼雷发射管,可以前射和后射,唐级潜艇依旧保留这种特征,在尾部保留着两具鱼雷发射管,首部则有六具鱼雷发射管,共配备二十四枚鱼雷。

此时无线电通信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军舰之中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电发报机等通信方式相互联系,但潜艇与己方舰艇之间的通信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电磁波在水中衰减速度很快,所以潜艇通信必须在离水面较近的地方进行;后世更加先进的潜艇装备了拖拽式的天线,也可以潜伏到更深的海域进行通信,但潜艇的通信比水面舰艇和飞机要困难,如不浮出水面,通信距离也会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