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是我爹的心尖宠[年代](129)

作者: 寡人的包子铺 阅读记录

但是,他随即就觉得这想法晦气,很快将其抛之脑后。

宝珠对“太岁”与“大运”不以为意,但是看着她爹这几个月来“上蹿下跳”的心理变化,她只能哄着老头,时不时说上一句“是是是——”。

结婚前的几个月,水生几乎天天往玉河村跑。

禾泰县的工程在他回来的前一天结束了,他把木方等材料全部托运了回来。

回来之前,他打电话找权会儒商量过这方面的事,权会儒倒不吝啬于指导他。

“常平县的确是个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权会儒替他分析了常平县的经济现状,以及政府对其土地的规划等方面,让水生彻底放下了心。

回来后,水生只在周边几个村接了点私活,都是私人家建房子的,简单的活,工程队里的工人们都能干。

队里的人大抵是信得过的,水生给的工资不低,他们又想长期在工程队里干,鲜少会偷奸耍滑,于是水生能腾出不少的时间筹备婚礼。

跛子在后门处刨出了一小块地,专门种些小青菜,水生就会来帮忙打理。

因为来得勤快,玉河村的人都知道了,这个长得俊俏干净的男人,是跛子家的准女婿!

跛子额外找大师算出了个好日子,让两人于当天领证。

照结婚登记照的时候,闹了点笑话,宝珠落落大方的,笑容自然又甜美,水生则放不开,不是坐得太远,就是忘了笑,或者双手双脚不知道往哪放……

工作人员帮他摆了几个姿势,又教了他如何笑,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打趣道:“来,男同志,坐得近一点,旁边坐着的是你老婆,不是读书时划三八线的同桌。”

闻言,宝珠和水生同时被逗笑了,工作人员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地钻到了老式相机上盖着的红布里。

只听“嘭”一声响,一阵耀眼的白光袭来,照片便拍好了。

两人齐齐闭上了眼睛,工作人员已经拿着底片过来了,他将黑色的底片举高对着灯光,王婆卖瓜般说道:“瞧我这技术,给你们照得像不像对明星夫妻?”

两人也很是满意,连连称赞。

两人付了结婚登记工本费,和拍照服务所收取的额外费用后,需要等三个小时才能拿到结婚证,择日不如撞日,两人草率地决定了今天拍结婚照。

宝珠循着记忆,带水生去了县里的“建东影楼”,辍学那年,她与爹娘在这拍过一回“艺术照”,时隔多年,影楼还开着,还是从前的样子。

在那之后,全家人去过别的影楼拍全家福,但并不是这家,因为这家的均价比旁家贵,郑玉兰不想被“宰”。

但事实证明,贵的“东西”,除了贵这个缺点,啥都好。

这家影楼的拍照风格宝珠很喜欢,隔三差五,她都会翻出旧相册来看。

影楼已经淘汰掉老式相机,换上了新式的简易相机,可以拍摄黑白照片,也可以拍摄彩照。

彩照会比黑白照贵,宝珠毅然决然地选了前者。

听闻两人要来拍结婚照,服务员立刻向他们推销起了证件照服务:“咱这也能拍两寸的标准结婚证件照,民政局里的是黑白照,很多顾客选择在我们这拍了彩照,带过去办结婚证的。”

听闻还能这么搞,宝珠立刻后悔了:“早知道咱来这拍证件照了,彩色的多好看啊。”

水生安慰道:“我们拍的黑白照也好看,工作人员不是还夸我们拍得像明星吗?”

闻言,宝珠心里总算好受了点。

见两人已经在民政局办完结婚证了,服务员便开始推荐结婚照风格。

“小姐先生,你们可以拍一套正式庄重的结婚照,中式传统的凤冠霞帔,外国流行的洁白婚纱,都可以安排上;再拍一套日常生活风的,穿点摩登好看的衣服,更贴近现实。我们店很多新婚夫妻都是这么选择的。”

“两套啊,这不是得花好多钱。”宝珠佯装为难地看向水生。

水生斩钉截铁地说道:“没关系,我们有钱。”

服务员看出了夫妻俩的小情趣,捂嘴笑道:“小姐,结婚一辈子就这一次,可不得照得尽善尽美?年年都能拿出来回忆回忆不是?你先生疼你,你就可劲花就是了。”

宝珠:“几年前我可在你们这拍过一回,就是你们新店开业的时候,花了二百四十元,老顾客了,可得给我们算便宜点。”

服务员:“是了,是了,老顾客自然是要便宜的,给你们打九折,怎么样?”

摄影师和化妆师看到来顾客了,也凑上前来推销,你一言我一语,送了三张照片,又连带着送了一本相册以及一打小礼物,总算是说服了宝珠。

婚纱照包括室内取景与室外取景,影楼里配有拉拉车,专门拉顾客前往指定外景地点拍摄照片。

婚纱照拍了一整天,临了,服务员还很热情地将两人送回了兴安镇。

踩着五点半民政局下班的点,两人取回了结婚证。

半个月后,两人取回了结婚照。

店家很贴心,将小照片整齐地放进了相册里,大框床头照,用了宝珠喜欢的粉色系塑料框架。

两人很是满意,边翻阅着照片,边回忆着相应照片所对照的场景。

所有照片都由水生带回了家,床头照用以装饰新房用。

按照习俗,结婚前三天,水生和宝珠就不能再见面了,否则不吉利,婚姻将不顺遂。

结婚当天,宝珠穿了一套洁白的婚纱,婚纱款式繁复精致,是婚纱店最昂贵的新款,头纱上压着一顶小巧的花冠帽,脖子上戴了一条昂贵的珍珠项链,蕾丝手套衬得手指纤细修长。

宝珠家张灯结彩的,在迎亲的大巴驶进玉河村时,提前收到了消息的跛子就踩着时间,点燃了两条挂鞭,等接亲的队伍到时,挂鞭正好燃到了尾声。

七零年代至今,大多数人家接亲用的都是自行车。

早些时候,各家各户吃不饱穿不暖,买上自行车的寥寥无几,他们就会在接亲当天向人借,亦或是去租用。

后来生活逐渐富裕了,就算是没自行车的人家,碰上结婚这种喜事,都会去买一辆。

如今接近九零年代,自行车已经不算稀罕玩意了,小轿车才是,但玉河村里,唯一开上小轿车的人家只有汪队长一家。

不过接亲的人多,梁家的亲朋好友来的有十来人,于是跛子租用了五辆大巴,一辆接近新娘用,其余五辆接远亲以及朋友。

这是有钱人的做派,租用大巴的费用快抵得上一辆自行车了,讲排面的人家才会专门雇车,将亲朋好友送至指定的礼堂“吃酒”。

跛子因此遭了点闲言碎语,说他“刚还完钱就原形毕露。”,“打肿脸充胖子”,“轧钢厂的生意指不定能红火多久,不想着存点钱,等以后有要花钱的地方,没处哭去!”……

跛子不以为意,他家的闺女,他爱怎么宠就怎么宠,郑玉兰则受不了这个气,在村口聚集点,人最多的时候,将家里唯一一件貂皮大衣穿上,打扮得雍容华贵的。

上一篇:雾色缱绻 下一篇: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