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盲(230)

先生临终前告诉我,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幸福,我们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条不归之路,九死一生。所以,我希望你幸福,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

小雨,我想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要离开你了。

今生今世,我们可能再也不能在一起了。我不敢奢求你的谅解,但我希望你能好好珍惜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能够忘掉我,开始你全新的生活。

张海峰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深夜

第7章

王玲雨捧着张海峰这封十年前写给她的信笺,完全呆住了!

白山馆地下山腹中,导火索终于即将燃到尽头,房宇狼吞虎咽地吃着最后一盒罐头。他将空罐头盒在身边放好,他的周围已经码放着一圈已经都吃完的空罐头盒。房宇拍了拍肚皮,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妈,我吃饱了,好吃,哈哈……”

这时,导火索燃尽,房宇哈哈大笑。

突然,剧烈的爆炸声响起,大地震动,看守们惊慌失措,四下奔逃。医护楼办公室内,房间内所有的窗户都被震碎,家具倒了一地。

王玲雨似乎根本没有察觉,依旧捧着那封信,愣愣地站在那里。剧烈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房间内一片狼藉,马上就要倒塌。就在最危急的关头,突然,房门被人踹开。王玲雨抬起头来,泪眼朦胧,冲进房间的人竟然是张海峰。

王玲雨愣住了:“是你?”

张海峰奔到王玲雨面前,两人久久凝视。

张海峰:“小雨!”

张海峰一把将王玲雨紧紧抱住,两人就这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四周不断地响起剧烈的爆炸声,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白山馆山脚下的河对岸,冯进军等人蹚着水,互相搀扶着正往岸上走去。听到巨响,众人回过头,看到火光冲天的白山馆都呆住了!同一时间,青盲灰正站在山脚公路旁的山坡上,慢慢放下望远镜,别有深意地笑了……

(完)

后记

这几年来,一直有读者问我,《天眼》第三卷什么时候开始动笔。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回答,在这里一并作答吧。

一半的原因,是因为《青盲》。

《青盲》这个故事的原创作者是张海帆,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在新浪第四届的原创文学大奖赛上结识,都是北方汉子,性格也相投,就成了好哥们儿。之后2007年动笔写《天眼》第二卷小说的时候,张海帆帮我出了不少好主意。

2007年底,张海帆构思了《青盲》这个故事,四个月后,完成了《青盲》最早版本的小说,名字叫《青盲之越狱》。

2008年4月,我将这本小说推荐给慈文影视。慈文影视购买了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并委托我做编剧,来改编这部小说。

我当时非常犹豫。按照计划,我正准备动笔写《天眼》第三卷,但犹豫再三,最后我还是答应了。

当时很多朋友对此非常不理解,他们说你也会编故事,为什么不写自己的故事,非要去改编别人的故事呢?

我当时面临的选择是:《天眼》的第三卷小说;《天眼》第二卷的剧本;或者改编《青盲》这部小说。

最终,我选择了《青盲》。

原因很简单,张海帆的《青盲之越狱》是个好故事。这个故事,具备改编成一个经典故事的雏形和基础。我有把握把它改编成一个远远超过《天眼》的好看的故事。

于是,我选择了《青盲》,暂时放弃了自己的两部作品。

从2005年辞去公职,选择写作的那一刻,我的理想就是,写出更多更好看的故事来,所以,我不管这个故事的原创作者是不是我,只要我最终能够给读者呈现更多好看的故事。

2008年5月,我动笔开始改编《青盲之越狱》这本小说。

将故事重新打碎、赋予人物性格、重编故事大纲,用了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

2008年9月底,开始具体写作。第一遍初稿完成,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初稿完成的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正是我母亲去世17年的纪念日,那一天,感慨万千。

针对《青盲》的初稿,我和我的助手佟睦、影视公司老总马中骏、导演杨文军一共进行了两个月的讨论。

我们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故事的情感戏,最终是导演杨文军提出的整个情感戏的故事核,被大家一致认可。

所以应该说,《青盲》这部作品最终的原创作者,应该是张海帆和杨文军两人。张海帆创造了故事雏形,杨文军创造了感情戏雏形,作为改编者,我确立了其中每一个人物的个性、情感纠结和冲突,以及重新构架整个故事,并新编了最后文稿中出现的绝大部分故事桥段。

2010年3月初开始动笔修改。

三个月后,2010年6月底,《青盲》开机。

开机以后,导演杨文军、演员于和伟(张海峰的扮演者)、石文中(孙德亮的扮演者)等,也帮助我构建了大量的人物细节。

最后呈现的文稿中,很多故事和人物的细节,都是他们帮我构建的,比如:张海峰十年前潜故事的第一场戏;比如:张海峰入狱后的第一场打戏;比如:张海峰最后对决中打死周八的戏;比如:孙德亮的最后性格定位,以及最后杀掉李圣金替王万诚报仇等……

《青盲》的最后完稿,是在剧组杀青的前一天,2010年10月16日上午。还记得最后写的一场戏是十年前潜故事的第一场,王万诚让张海峰离开王玲雨的那一场戏。

第二天,2010年10月17日,《青盲》全剧杀青。

至此,《青盲》的写作累计用时两年零五个月。在这期间,可以说不眠不休、呕心沥血、倾尽全力。

我希望,最终呈现给读者的《青盲》是一个好故事,也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故事。

景旭枫

2011年4月25日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上一篇:青盲之越狱 下一篇:抗战之最强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