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少将行(98)

作者: 十七场风 阅读记录

“疮疤并非无中生有,它始终在那儿,只是从前大师不想看见罢了。”

“剜肉祛疤确实痛苦,这许多年,与其说是修行,不如说是逃避。”了渡说道,“我自幼居于人上,恃才傲物,心性甚高,未尝过被父皇冷落滋味,个中感受分明,不过是不愿承认自己是个输家罢了。”

了渡当年还是晏清王,是赵渊最喜爱的皇子。在戚家出事前,长陵内外心知肚明,将来赵渊的皇位十之八、九是要传给赵冉。

可溯望原之战,不仅倒下一个赵韵书,同时遭到皇帝疏远的还有二皇子赵冉。

赵冉与靖北王世子戚庭晔是同窗,自幼相识,感情甚笃。

当年战败消息传入长陵,赵冉随南林侯出征赶赴漠北,协助霍城镇压回讫。后来戚家背上谋逆罪名,朝中凡是与戚家交好的王孙大臣全部禁足,接受东厂调查。

彼时霍城还留在漠北,赵冉先回的长陵,刚入城门便被禁军押下,囚困府中。

赵冉被禁足了整整三个月,三个月足以令朝堂重新洗牌。

等到赵冉被放出来,朝中与戚家相关的大臣下狱的下狱,贬谪的贬谪,大臣中许多生疏面孔,一批人换下,一批人补上,长陵宫中竟找不到一个为戚家说话的人。

当时朝中势力青黄不接,大皇子懦弱无用,赵安邈尚未崛起,皇子中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就只有赵冉和赵珩,可赵冉仍然在一日日被长陵边缘化。

这是一场来自皇权的无声驱逐。

赵冉自幼聪慧,自然看出赵渊想要打压他的心思。

一山不容二虎,赵冉郁郁不得志中看清自古帝王多薄情,血缘亲疏都是扯淡。

开始研习佛法是想静心,否则他恐怕会在那样明目张胆的孤立中发疯。

于是赵冉如皇帝想要看到的那样,渐渐远离朝堂。

他整日念经诵文,在府邸烧着厚重檀香,让人闻的头晕目眩,经过都要绕着道走。后来赵冉以修养身体之名,搬去长陵宝华寺,一住就是一年,期间从不出席宫中各种庆礼,连皇帝寿宴都无法请动他,还留话说,父皇不会想要在寿宴上听到儿臣念经。

这话将赵渊气得不轻,此后更加不待见赵冉。

又过两年,赵冉不打一声招呼来到南林,上了回岚山,在洄澜寺内剃度出家,法号“了渡”。从此长陵城中不见晏清王,回岚山上多了个了渡和尚。

进山之前,赵冉一剑了断前尘,在山门巨石上留下深重刻痕。

他无数次劝解自己放下,在佛法道义中学会释怀,却困顿于一间樊笼之中,始终无法解脱。

师傅说他不属于这里,雄鹰不该困于囚笼之中,他终有一日要回到浩然天空。

那一剑斩断的是过往,是皇家血脉,亦是父子亲情。

“殿下此言早矣,不到最后,谁又能知道鹿死谁手呢。”

“今非昔比,我已不是当年的宴清王了。”了渡眉目垂下,“我连如今朝中何人掌权,何人当政都不知道,你来找我又有何用?”

“我既然敢来求见殿下,自然是为殿下谋划好了后路。”林霰说道,“只看这枚玄铁戒的分量有多重,够不够赢得殿下信任,能不能请动殿下下山。”

了渡与林霰对视半晌,平静双目中陡然掀起波澜。

“你可知如今靖北军归谁所管,两枚虎符现世,来日靖北十万兵马听谁号令,你,还是霍松声?”

山寺钟声轰然响起,一片惊鸦掠过。

萧索寒风中,林霰不疾不徐,却字字铿锵道——

“如若殿下信得过我,从今往后,世上只会有一枚玄铁虎符。漠阳关以北,漠北十城,溯望原十万兵马,皆听霍将军号令。”

了渡眼睫颤动,缠于手掌的念珠轻轻擦碰在了一起。

“所以阁下今日见我,凭何身份?”

“看殿下想做盟友,还是君臣。”

“阁下病入膏肓,怕是做不了君臣。”

林霰十分应景的轻咳几声,旋即展眉一笑:“那就走完这一段,送殿下去该去的地方。”

林霰伸出左手:“殿下,要赌吗?”

“贫僧戒赌已久。”了渡垂下眼,“但我要赢。”

了渡用缠绕念珠的手拍在了林霰手上。

第六十九章

林霰将文书取出来,轻放在桌上,推至了渡面前。

了渡疑惑地抬起眼睛:“这是什么?”

林霰说:“殿下打开看看。”

了渡依言翻开,往下一扫,正色起来:“这是海上运粮记录?大历十九年……十年前,怎么还有回文?”

林霰身上的寒意顺着骨头缝往外冒,全身筋骨发酸,面上却丝毫不显:“近日西海海寇猖獗,我奉皇上之命前往督战,这是在海寇据点找到的。”

“西海与回讫相隔十万八千里,怎么会有这个?”了渡指了指中间那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林霰说:“知道。”

他将文书凑近一些,眯起眼睛看了看,像是在分辨字迹,然后他轻声将那行回语读了出来。

读完说:“它的意思是:大历十九年七月十三,岷州发粮至溯望原,五百万石,预计通航时间,四个月。”

了渡瞳孔骤缩,谁都知道,大历十九年冬,靖北军大战回讫,战败那天下着大雪,是腊月十九。

“怎么回事?这上面所言是真是假?”当年之事无人清楚内情,了渡急于向林霰求证。

大历的航运发展于近年,过去朝廷给征战地运输粮草基本都是走的陆地,战地多在边陲,每次运送粮草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路远,粮草在路途中损毁的几率太大,一次运粮少说要几个月的世间,送一百石,运粮队的人要吃掉四十石,再加上途中损坏的,等东西送到战场,真正给将士们的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漠北,它位于大历西北部,地质原因几乎无法种出粮食,最近的城镇也相距甚远,靖北军十万人驻守溯望原,全靠附近州府运送物资粮食,缺粮少米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当年戚时靖曾直言上奏皇上,说只要保证粮食供应不绝,靖北军可在三年内将回讫赶回老家。

只可惜粮食问题一直从戚时靖延续到了霍松声身上,至今都得不到有效解决。

了渡记得非常清楚,在朝廷对于溯望原之战的有关记载中,只有一次粮草补给,是那年赵渊松口放戚庭霜去漠北时,让他带过去的,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次运粮。

朝廷掌握天下粮仓,一切粮食调拨必须经由皇帝,加盖玉玺,才算生效。溯望原驻扎十万大军,粮草消耗不是小数,仅靠漠北几座小城无力供应,这种粮食调度一定是大规模的,负责人见不着圣旨绝不会放粮,想要造假非常困难。所以朝廷只记了一次,就不可能有第二次。

“而且运送粮草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不通报朝廷。这并非一人所能遮掩,上上下下几百上千个人需要从中周旋,还涉及到南北调粮,装载运输都需要人手和钱财,想要瞒的密不透风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