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配音演员在七零[年代](186)+番外

作者: 大漠风铃 阅读记录

轮到李潇潇的时候,她从容地走了进去。

偌大的课室里只放了面试官的桌椅,总共有三名面试官,她最熟悉的叶老师并不在其中,边上还有一名文艺干部演员拿着一叠纸,站在一边。

李潇潇走到面试官们中间的正前方,然后停了下来。

她站得笔直,微微向前倾,脚跟并拢,向外打开六十度,肩、手、头、颈、双唇、下颌,所有细节一丝不苟,双眼平时前方。

面试官们面了一上午,李潇潇是唯一一个站了标准立正军姿的人,不由得多看了她一眼。

面试官手上有她的资料,里面没详细写她父亲李卫国的信息,只写了是复员军人。

来进行文艺兵选拔的人里,也有不少是部队里军官的亲属,会站军姿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像李潇潇这么标准的确实不多见。

小姑娘像一颗挺拔的小白杨,站得既正又直,每一次都透着勃勃生机,连最严苛的教官,恐怕都找不出半点错误。

面试官们当然不知道,训练李潇潇军姿的人,曾经是兄弟军区里最顶尖的那拨侦察兵之一,各种军姿最容易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她之前当然会着重训练。

左边那名面试官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长相温婉,看着十分有气质,朝李潇潇笑了笑:“李潇潇同志,现在选拔正式开始了。请你先念一下纸上的内容,一分钟内,能念多少是多少。”

女人的声音像珠玉落盘,明亮悠扬,在这个年纪仍旧能保持这种音色,显然是花了大功夫保养和训练,李潇潇一听就知道这应该是位歌唱家。

面试官朝干部演员点点头,干部演员朝李潇潇走过去,递给她一份稿纸,上面是一大版文字。

李潇潇接过后快速看了一下,里面是一篇流水账日记。日记的主人应该是一名刚入伍的文艺兵,里面零零散散地记着一天的训练流程,有不少碎碎念的感想。

让演员念稿的目的,一般是看演员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尤其是方言口音重的地区,这点是必不可少的考验。

在现代,有个汉语方言种类划分,一共分成七大种,除了官方普通话之外,其他六种都是南方方言,粤语就是其中之一,样板戏中甚至有专门的粤剧,如沙家浜。

粤语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不一致,互不相同,粤省人民说普通话时,通常都会带着非常重的方言腔,能说出标准普通话的人并不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粤省里的小地方文工团演员,即使跟其他省的演员混在一起,只要一开口,就很容易被认出是粤省人。

市级以上的文工团,挑选演员当然是宁缺毋滥,除了要求发音准确之外,口齿灵活也是基础条件,在此之上,才考虑台词戏感。

在现代,正常语速每分钟大概是240个音节,播音语速大概是每分钟300个音节。

李潇潇看了下内容,心中有数。台词功底是基本功,面试是一次展示的机会,做到要求是及格线,多出要求之外,才是加分点。

面试官既然看的是咬字和语速,那她就在这基础要求之上,再给出和内容相符的台词感情。

一分钟准备时间之后,李潇潇开口了——

“昨天被罚跑,今天差点起不来,实在是太累了。”

“为什么要连坐唉,那对做得好的人也不公平啊。不过小王很厉害,明明长得最瘦小,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我得向她学习才是!”

……

李潇潇的语气从疲劳无奈,到强打起精神抱怨,到转念一想时语气微急,连眼神都跟着亮了亮,继而又迸发出少年人该有的积极心态。

整个转变过程流畅自然,连加速的语气,塑造的是一名性格略带急躁的少年人,丝毫看不出是在念稿赶答题。

李潇潇时间掐得刚刚好,一分钟后刚好停在了日记的中间,断句完整。

右边的那位面试官听完后,朝女面试官笑了笑:“庄老师,你入伍新兵训练时的心情是这样的?”

李潇潇微微睁大了眼,这居然是面试官的日记?

庄老师咳了一声,眼里也带着笑意:“差不多。”

她朝李潇潇赞赏地点了点头:“咬字清晰,感情用力时还能让人听清楚词,台词功底很不错,没有只用喉咙发音,这点很好。”

李潇潇连忙说:“谢谢庄老师。”

庄老师朝右边的面试官说:“袁老师,我这边没问题了。”

袁老师“唔”了一声,低头看了一眼李潇潇的履历。

烈士遗属,根正苗红,成绩瞩目,履历非常漂亮,团里也很久没招到这么耀眼的新人了。

袁老师又抬起头,看着她说:“李潇潇同志,你曾经跟随羊城剧社到白沙村,当时光州军区的指战员也在那边外训,你当时唱了一首方言歌,是自编的,是吗?”

李潇潇点点头:“是的。”

有个从其他战区复原的爹,部队里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互相学方言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袁老师只当她是从自己父亲那边学的方言。

他问:“目前话剧统一使用普通话,你觉得方言对话剧表演有什么用吗?”

李潇潇觉得有点意外,为什么会问这种题?

在这个年代,在话剧表演中能说标准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1976年之后,话剧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种,话剧团如雨后春笋冒出,甚至到了只要能说标准普通话,就能被招进去当演员的地步。

可在文艺兵面试中,居然问方言相关的问题不过,方言对于表演确实有用,而且大大的有用。

李潇潇想了想,说:“非常有用。”

“文工团的作用是鼓舞人心。这个“鼓舞”,不一定是激昂式的。所谓“化悲愤为力量”,其实强调的都是心情转化的力量。”

“给他们所想,才是最直接的心灵支持。好比,当一个人饥饿时,给他食物才是最实际的。同理,指战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人离乡背井,思乡心切。”

李潇潇缓缓地说:“作为演员,我没法让他们见到他们家乡的亲人,但我可以让他们听到家乡的话,这比唱一出大戏,更能缓和他们的思乡之情。”

当时她用《红灯记》里一个唱段改变,其实原身的京剧功底并不扎实,唱原版会暴露很多缺点,但是改编成方言版,所有人的注意力只会集中到方言上。

即使有出错,比起京剧演员练了千百遍而不该出半点错误的原版唱段,大家对改编版的容错度必然会高很多,因为这么多种方言放到同一首歌里,难度很高。

更何况,那时除了团长出现时,她因为被吓到而卡了一下,其他地方没有出错,指战员们都亲切地喊她为“小铁梅”,观众里有一位副团长,当时去向指挥员提出让剧社表演时,原本还想指定让她唱李铁梅的角色,可想而知那首方言歌,是有多受欢迎。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将剧本的某个角色台词改成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