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庶子为尊(198)

“王爷的意思是?”付森不解,为何王爷在评价帝皇野心大的时候,还带着笑容,且笑的如此痛快。

“他想撤蕃,想一统天下。”雍王也不隐瞒,这是自己最信任的下属,如问自己的手足兄弟。

“什么,他撤蕃?”付森想的却是这个。“众藩王会同意吗?王爷您?”

“本王已经把封地的兵符交给他了,但他似乎很怀疑本王的诚心。”雍王想起帝皇刚才的表情,有些哭笑不得。

这是付森第一次看到一向稳重严肃的王爷,露出这样的表情,似乎很欣慰,似乎很高兴。王爷……很喜欢皇上。但是:“王爷把兵符给了皇上?王爷同意撤蕃?”

“就算兵符给了他,本王一手训练的亲兵,又岂是他能够控制的?”雍王自傲道。

也是,雍王征战沙场时,那十三万兵马都是跟他生死与共过的,就算没有兵符,他们也只听雍王的。

“那王爷此举,又是何意?”付森就不明白了。

“给咱们的帝皇一个心安。”雍王回答,“不过,本王的做法,也仅仅是代表本王,碌王和平王就不得知了。”

“那两位向来野心很大。”付森客观道。

“说起那两位,我那恭王兄才是真的憋屈。”雍王大笑几声,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恭王是先皇长子,才华自然是好,他的母妃又是先皇最宠爱的妃子,当年太子位置的竞争者,就是他和恭王。

只是没有想到,先皇钟意的竟然是皇四子。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实权的王子。但是没有关系,先皇为他铺路,把端磊、沈令言、老国公全给了他。

再把他过继给林皇后。

这无比的宠爱,一时之间整个朝廷都震荡了。

可先皇手段刚硬,朝廷震荡又怎样?谁敢在先皇面前说个反字?

最奇怪的是,恭王没有册封太子也就算了,竟然连封地也没有。聪明如雍王,当然也猜想出其中有些事情肯定被隐瞒了,只是怎么也没有查出来,后来他也就失去了兴趣。

一统天下吗?

想起年轻的帝皇信誉旦旦的语气,和坚定的眼神,雍王知道,这不是空口白话。真是厉害,这般年纪,有如此勇气。

雍王嘴角勾起一抹笑,这才是他赵家的子孙。这才是先皇的孙子。一统天下的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赵家人就行。

雍王平静了这么多年的心,终于开始沸腾了,连血液也开始起舞了。

帝皇虽然年轻,但有其抱负,有前面的桩桩事迹,不免让人有些期待。

御书房。

“来人,传端相和沈相。”

在雍王离开御书房不久,赵元崇拿不定雍王交出兵符的意思,就叫了端磊和沈令言来御书房商量事情。

“微臣端磊(沈令言)参见皇上。”

“两位相爷请起。”赵元崇对他们因为信任而尊敬,“朕传两位相爷来御书房,有事情相商,你们看这是什么?”

赵元崇扬了扬手中的兵符。

“这是?”端磊眯起眼,兵符上刻着雍王的雍的字,端磊又想起雍王已经到了京城,于是他双眼一凝,“这是雍王的兵符?”

“不错。”赵元崇点头。

“敢问皇上,这是从何得来?”沈令言忙问。

兵符之于将军,就像玉玺之于帝皇,如今雍王的兵符怎么会在帝皇的手中?

“朕告诉雍王,朕是赵家的子孙,朕要一统天下,朕兵力不够。”赵元崇回答。

端磊和沈令言面面相视,这种话,也只有皇上敢说。雍王是谁?先皇时期的第一猛将,就算是已逝的林老将军和如今的老国公,在用兵上也要敬他三分。

林老将军威名远播,老国公作为李家的子孙,自然也不用说,但是他们的经历比当年的雍王丰富,而当年年少的雍王,在缺少经历和阅历的情况下,却依然用兵如神,虽不如央国的战王杨子圣那么威名远播,但那是因为召国名将众多。

可虽如此,在当年的林老将军和老国公心里,雍王两字,在战场上,还是极有分量的。

而现在,帝皇竟然在雍王面前如此讲话,是要逼雍王造反吗?

端磊和沈令言,偷偷捏了一把冷汗。

“所以,雍王叔就把手中的兵符交给朕了,他说他手中的十三万兵马,随时为朕效劳。”

端磊和沈令言再次面面相视,接着沈令言道:“皇上,雍王手中的十三万兵马,都是跟着雍王出生入死来的,就算有兵符,也未必会听皇上的。”

这话说来有些大逆不道。但是沈令言,他信眼前的帝皇,三年的效忠,沈令言对年轻帝皇的性格,大概也有了了解。他不重视繁文缛节,也不重视君臣之别,他重视的是朝纲、百姓。

“所以雍王叔把兵符给朕,是取笑朕吗?”赵元崇眼神一沉。

“那倒是未必。”端磊道,“如果是这样,他大可说兵符没带在身边,用不着如此犯险。雍王此人,很令人捉摸不透。”

“所以,朕只能静观其变?”赵元崇问。

原本只是试探雍王,现在倒是好,雍王直接丢出兵符,难题却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那倒是未必。”端磊眼睛一转,一抹狡诈的光芒闪过。

沈令言对端磊太了解,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老师的意思是?”赵元崇好奇。

“不管雍王给皇上的兵符意欲为何,皇上倒是可以利用这兵符来试探碌王和平王。”端磊说出心中的计划。

赵元崇一听,顿时所以的烦恼烟消云散了,之前他一直纠结雍王交出兵符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一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平王明日到达,碌王后日到达。朕想借这次的机会,直接告诉他们朕的决心,撤蕃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他们不同意……”赵元崇顿了一下。

“如果他们不同意,皇上打算如何?”端磊问。

“那他们的选择就只有造反。”赵元崇道,“对于造反的人,朕从来不手软。”看他处理宇文霆造反的时候就知道,一干人等,能杀都杀。

这句话,其实有些残忍,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封地本来就是召国的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藩王没有野心,撤蕃又有什么关系?官位爵位还在,只是封地没了,兵权没了。高贵的身份还在,只是把住处从封地搬到了京城而已。

当然,有野心的就不同了。

“做大事者,当不拘小节,皇上英明。”端磊道,年轻的帝皇的确有魄力,可是,“众藩王若是联手,恐怕召国的内乱会非常严重。”

“就算召国的内乱严重,别国还有胆子在十国关系敏感的情况下,打召国的主意吗?”赵元崇反问,自信满满,“谅他们也没有这个胆子。”

是的,十国的和平即将扯断,哪个国家先动了心思,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十国平分的囊中之物。

“皇上所言甚是,老臣没有结合当今天下的情况。”这一点,端磊忘了。

“但是……”沈令言道,“藩王手中的兵马加起来,如果跟朝廷对抗的话,长年累月的战争,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这天下间没有不苦百姓的战争。”赵元崇回答,“取舍之间必须要有所牺牲的话,就必须果断的选择。”

赵元崇做事情,一向目标明确。

“而且,朕会尽可能的减少对百姓的伤害。同事提高藩王的利益,平衡他们的心理。”

“皇上不打算把他们传来京城?”端磊意外。如此,那撤蕃是?

“不,比如雍王叔用兵如神,镇守在封地的确适合。”

“皇上的意思是,藩王的封底要撤,亲王的爵位要留,然其位其职,就看他的用处?”沈令言问。

一语击中。

“不错,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赵元崇回答。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这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初用张甬承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