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59)

他就越有和竺年谈婚论嫁的筹码。

他来的时候想的很好,但万万没想到,竺年竟然不知道从哪儿拉来了镇北王府的势力。

“就觉得应该有,然后去看了看果然有啊。”竺年攥着笔,苦大仇深地盯着纸,“我说给你听就行了,没必要都写下来叭?”

快乐,消失得比兰花豆干还快。

驿站房间光线不好,蒋参军看到他们搬着一张桌子在廊下做功课,笑了笑没过去打扰。

倒是竺年看到他,赶紧站起来叫住:“蒋叔!”

鸟羽编织的大氅跟随他快步的走动在身后飞扬,光线照上去显出五彩的光,像是在少年的背后长出了巨大的翅膀。

蒋参军赶紧迎上来:“小殿下有何吩咐?”

“本来今天要继续赶路的,我怕是没法马上走了。皇叔那边军务紧要,还得劳烦您走一趟。”他大概是第一个因为要补作业延误军机的崽,“京城春日多雨,我让人筹措了一批雨布,现在应该送来了。不过数量不多,后续会再送去,您安排人接收一下。”

“好。”蒋参军笑道,“下官定不负小殿下所托。”

他想了想又说道:“小殿下不必过于忧心。王爷那边准备充分。”

粮草、兵器,短时间内肯定是不缺的。

后续的辎重、兵力,也会源源不断过来。

他们已经稳住了京畿北部的局面,或者说禁军一开始就放弃了京畿北部大片区域,让他们捡了个便宜。这样他们的补给路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遇到问题。

当然,他也知道竺年这么急着安排补给送过去的用意。

主要是为了稳定军心。

这里不是他们镇北王府的主战场,而是敌军的主场。

深入陌生的地域,肯定会给军队带来心理压力。

后勤保障的完备,可以让军队安心——瞧瞧,在这种地方,他们也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

蒋参军跟随士兵去查看了竺年所说的雨布,发现是一种类似油纸的材质。已经有厢军开始把大块的雨布,罩在装了粮食辎重的车上。

除了雨布之外,还有许多蓑衣,数量比雨布还多一些。

负责筹措这些物资的人是个精瘦矮小的汉子,瞧着三十不到,一脸精明相,操着一口东萍府的口音,倒是不难听懂:“你别看蓑衣装了这许多车,其实没多少。这东西占地方。雨布倒是这次让我捡了个便宜,只是如今路不好走,其余的还在后面,保管够用。”

蒋参军听他这么说,就问:“您怎么称呼?路上怎么了?”

精瘦汉子一拱手:“可不敢,大人叫我一声小曹就行。我就是在东萍府做些小生意,以前日子倒是还不错。不是这两年打仗了嘛,沿途总有些不便。好在多少还有些南地过来的商船。南地多雨,他们那儿的雨布蓑衣,比咱们北地的可好多了。”

蒋参军一听东西是南地的,想到事情的起由就是南王府发难,不由得有些不喜,但春季多雨,这些防雨的东西确实是他们急需,也确实有些考虑不足的。

小曹见他板起一张脸,也跟着正经道:“我知大人不喜南地。我也搞不懂什么陛下王爷之间的事儿。我就想啊,事情有是非对错,东西可没有错。反正东西能用上,不就行了?”

蒋参军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小曹,总觉得他每一根小胡子都透着精明:“你倒是看得通透。”

小曹嘿嘿一笑:“那是,谁会跟钱过不去……咳,我是说,能用就好能用就好。”

蒋参军也笑笑,没再跟他多说话,检查完车队之后,下令出发!

他想,小殿下也不知道打哪儿认识的商人,怕是只要给足够的价钱,什么东西都敢卖。

又想,这等小人应该不是小殿下直接认识的,肯定是底下的人找来的,反正能用就好,现在特殊时期,倒也不用太计较。

唔,这个事情倒是可以给小殿下布置一篇功课。

长长的队伍走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是走完。

竺年找着各种理由,出去看了好几次。

最后一次,尉迟兰站在他身边:“好了,看完了?”

“嗯。”竺年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还能看得到的车尾,“感觉驿站一下子空了。天都亮堂了。”

尉迟兰轻笑两声:“那咱们也走了?”

“走叭。”竺年看了看天色,“这几天难得好天气。”

前两天下过雨,都不大,沾湿了路面,倒是不妨碍交通。也有地方下了大雨,不过他们没碰上。

尉迟兰看着不算放晴,也不算阴沉的天气:“你对你‘皇叔’倒是想得周到。”

竺年咂摸了一番里面的酸味,嘿嘿嘿地笑了很久。

不过到下午,他就笑不出来了。

一场瓢泼大雨直接把他们堵在半道上,什么雨布和蓑衣都来不及穿,把他们浇了个透心凉,还好走了不远就有一个茶摊,可以让他们避雨。

这个茶摊就是个普通茶摊,屋顶铺的茅草,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老板娘是个麻利的,一看他们这幅样子就觉得不成:“你们这样要冻出病来,赶紧随我当家的去家里,得换上干衣服才成。”她不等众人的反应,冲着屋里叫,“当家的,过来把人带家里去,多少点热水,给他们擦擦,换身干衣服。我这儿多煮点热汤!”

这实在没什么好拒绝的。

一行人顶着大雨,跟着老板快步到他家里。

老板披着蓑衣,一边吩咐家里的小子烧水,一边往外面走:“我让邻居们也烧水送来,你们赶紧把湿衣服换下来。”

老板家有两个小子,大的十来岁,小的五六岁,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他们不好意思让两个小孩儿伺候,接过厨房的活计,又从马背上搬下带的东西。

这次为了赶时间,加上这边算是大月腹地,沿途吃饭住宿都不成问题,都是骑马,没有用马车,带的东西不多,倒是有一个为了应付竺年破讲究的小铁皮炉子。这会儿也聊胜无地烧起来。

小子们见他们干衣服干布都有,就没再多张罗,手里一人拿着一张饼子,好奇地围着铁皮炉子研究。

都是身强体壮的大小伙子,还是军中严苛训练出来的,不多时就全都打理干净,喝上一碗老板娘送来的热汤,热乎乎发了一身汗,连个喷嚏都不打。

大概是因为开个茶摊,多少也算是个小生意,这家的房子在村里算是很不错。

但是再怎么不错,也容不下几十个人,还有那么多匹马。

一群人站着都挤。

好在茶摊老板夫妻都是利落人,不到片刻就给他们连人带马全都安排妥帖,分头住进了村里各家各户。

回来的时候,老板和他们说道:“说好了,饭食就在住家里吃。就是村里没什么好东西,主人家吃什么,小兄弟们跟着吃什么。到时候你们看着给点钱就成。”

竺年有些好奇:“我也不知道该给多少,到时候万一给少了怕人家不愿意,要不您给个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