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528)

(完)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都大学 ...

车队在京城郊外的驿站刻意停留了一晚,等第二天早晨,摆开所有的仪仗进城。

相比较欣欣向荣的京城,上都的一切似乎还是竺年离开时候的样子。

中央广阔的大街站满了全副武装的禁军,两边的商家全都门户禁闭。

远远有一些胆子大的百姓张望,脸上却没有太多的表情。

车队缓缓进入皇城,整座死寂的城才慢慢活过来。

竺年嘴上没说什么,但在见到了黎公公,看到熟悉的宫人们,才松了一口气,笑中多了几分真诚:“都起来吧,以后除了年节之类的就别跪了。”

跪来跪去的,浪费时间还磨损衣服。

有这时间干什么不好?

黎公公就带头道谢,跟宫人们一起起身。

人还是同样的人,但像是脱掉了脏兮兮的冬日的破棉袄,换上了颜色鲜亮轻便的春装,瞧着就轻快。

黎公公这个人精,哪能看不出竺年所想,换做是姜卓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姓姜的皇帝,他肯定会劝慰“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您的好,等过阵子就好”之类的话。

但现在是竺年。

竺年需要的不是宽慰。

黎公公伺候两人回房更换了合适的衣服,稍事休息,见了上都的文武百官走了一番过场之后,他才搬了一批册子来:“两位殿下,这是奴……是我这些日子整理的一些资料,两位看看有没有能用得上的。”

尉迟兰头一回见黎公公,知道就是这位把宫中的历代姜国皇帝的笔记手札留下的人:“费心了。”

竺年和尉迟兰重新成亲之后,尉迟兰被封为姜王,但这不表示剥夺了他的管家权力。

无论是王妃还是太子妃,这个家当然是他来负责的。

他看竺年已经去看那些册子了,就没凑过去看,反而找随从拿了一本名册:“原先就算了,现在得先把规矩立起来。”

黎公公双手接过名册,不意外地看到是一份宫里头所有人的。

里面有人名、年龄、籍贯,对应的职务等等各种内容。

名册之外,另外有一份各个职务对应的职责和待遇,奖惩规矩等等。

这几天,竺年他们还得祭祀天地先祖,意思是说明,这块地以后就是由他们来管了。完了之后,上都的小朝廷就开始正式运转起来。

除了每旬会整理一份大事纪要送往京城之外,小朝廷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朝廷。

京城对小朝廷并没有任何约束,联系多的反而是经商和教育方面。

竺年更是直接划拨了一部分的皇宫,作为上都大学。

此举遭到了来自小朝廷和京城的反对,但竺年颇有点一意孤行的意思:“空着还得花钱维护,给我大梁未来的栋梁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才不算浪费。”

姜国的皇宫单看面积,比大月的要小一点。但是大月皇宫有湖有山,建筑不算太多。姜国的皇宫房屋要多出不少。

竺年和尉迟兰就两个人,别说嫔妃了,身边伺候的宫人都不多,也没有子嗣。哪怕尉迟兰已经对宫人的居住环境做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把一部分靠近前朝的宫殿改建后归入六部使用,剩下的空房子还是多到不行。

空着也就算了,还得让人打扫,还得花钱维护。

竺年不用拨算盘就觉得血亏。

“一个大学,一个图书馆,再把太医院半开放出去,等过个一年,我就不信有人还敢再跟我逼逼!不自己培养人才来治国,靠着一群把自己家永远放在国家利益前面的庸人蠢货治国吗?靠一群‘只有千年的世家’来治国吗?怕不是国都没了!”竺年气得捶桌。

“咳。糕儿,注意一下用词。”尉迟兰轻声提醒,拉了竺年的手检查,结果手还是白白嫩嫩什么事情都没有,扎实的御案上多了个薄薄的像是画上去一样的拳头印。

他想到之前被竺婉掰成两半的紫檀桌子,再看看浅浅的拳头印,“功夫退步了?”

竺年一听,颇有点恼羞成怒:“没时间做早课,晚上你倒是给我时间做晚课啊!”

尉迟兰含糊地“唔”了一声。

御书房内当值的大给士就当没听到。

太子殿下虽然用词不雅,但是姜王殿下直呼太子的小名,显然也不太对。后头的涉及到人家的私事,还是当没听见的好。

在这片姜地,哪怕推行他已经习惯的成熟的政策,遭到的阻力也远超预期。

这片地方无论是叫姜,还是叫别的什么,和南面的月地,确实同文同种,早年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国家。但是长期的分离,导致的隔阂体现在方方面面。

姜国的顶尖势力在连年的战事中被消除了七八成,好处是方便他安插自己的人手,坏处是当地没有能够说了算的势力,别说推行政策,就是把原有衙门的功能维持下去,都得花费许多力气。

姜地相对地广人稀,竺年在这一片并没有什么人望基础,统治起来就格外困难。

在南地,有南王府的数代经营。作为南王府的嫡长子,他身边有人有资源,人们是自然相信他的。

在沃州,他说什么都有人信。推行政策,只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在银城,那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不需要人望不人望的,他就是一言堂。

尉迟兰看出竺年的急躁,但只能稍加安抚,也知道竺年并不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相反,竺年也就是嘴上骂的凶,实际做事的时候格外稳。

春耕,各级官员的招募、培养,土地丈量,新法的逐步推进……

在竺年看起来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搭了一个草台班子,实际上这套能够直接把官吏结构直接安插到村的体制,已经让人觉得格外可怕。

就如竺年所说的,给他一年时间,整个姜地肯定不会再死气沉沉。但恢复过来的姜,和原来屹立在这片土地之上的那些庞然大物们,将会毫无关系。

有识之士当然能够看得到前景,但未必能看得到好处。

毕竟这样的“好处”,是属于百姓属于国家的,不会再有人供养他们土皇帝般的生活,更不会拥有类似的权力。

以前地方上有相对统一的大势力,只要和这个势力搞好关系,就能让地方官做事情比较容易。

现在大势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趁虚而入的小势力。

这些小势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规矩,要不是竺年派给地方官的力量足够,给地方官员下黑手的胆子他们都有。

杀人倒是容易,但这不是他要的。

竺年想了几天,最后做了个决定:“办报。”

报纸,并不算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朝廷内部每月会有一份邸报,内容格外干,主要是朝廷的政令,官员的变动,以及一些重大案件之类。遣词造句格外官方,排版也不怎么谈得上。要是没有专人解读,只是认得几个字,压根就看不明白。

虽然许多大城的书局和衙门,都能够买到或者借到邸报,但看得明白的人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