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339)

她作为一群人中唯一的女性,非要和人挤吉普车,估计大家都得让着她,犯不着,还不如干脆去和刀鹤兮一起坐越野车,至少这样舒服。

当下也就拎着行李,跟着保镖过去越野车旁。

Maddocks:“我们见过。”

初挽笑了下,伸出手来,Maddocks略有些意外,也伸手和她握了握。

初挽:“是,又见面了,承蒙照顾。”

说着,她看向车内:“这是刀先生吧?不会打扰到他吗?”

Maddocks:“不会,出门在外,也没那么多讲究。”

初挽:“那就好。”

一时Maddocks帮初挽把行李安置好,非常绅士地帮她打开车门,初挽也就上去了。

上车后,就见刀鹤兮略靠在座椅上,就那么侧首看着她。

他生得好看,带着与生俱来的讲究,即便是在这黄沙漫天的戈壁滩,他依然仿佛从西方古老城堡中走出的公爵,面色苍白,淡漠幽凉。

初挽微颔首,带着不亢不卑的礼貌:“先生,我们又见面了,麻烦你了。”

刀鹤兮并没什么反应,微凉的眸光毫不避讳地直视着她。

初挽略挑眉,带着疑惑。

刀鹤兮便收回了目光,看向窗外。

初挽便没再说什么。

两个人现在并不熟悉,并没有上辈子那点交情,况且刀鹤兮这个人脾气本身就很怪,不能以常理推测。

此时的戈壁滩是最热的时候,走在外面一会功夫浑身就会湿透,不过这越野车里却有空调,凉爽舒服。

初挽坐在真皮座椅上,看向窗外,有低矮土黄的房屋掠过,房屋上方搭着的树枝枯草都被覆上一层厚厚的黄沙,和这茫茫戈壁滩仿佛融为一体。

除了偶尔掠过的沙柳和胡杨外,竟是浑然一色的苍茫辽阔。

就是在这一片区域,在千年之前,也曾经是繁华古都,商旅来往不绝,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驿站。

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这个已经被黄沙淹没的地方,自被发现以来,就吸引了那么多探险者和考古学家前来,去探寻千年前埋葬在沙漠中的神秘。

初挽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自己来新疆的机会还有,但是能以考古队员的身份来尼雅的机会只有这一次。

所以,她能不能挖掘出她想挖掘的,就看这一次了。

这时候,低而凉的声音突然在车厢中响起:“你叫什么名字?”

初挽散漫的思绪被扯回车厢内,她侧首,看了他一眼,道:“我叫初挽。”

刀鹤兮:“初挽?”

初挽颔首:“对,初一的初。”

刀鹤兮:“为什么你姓初,这个姓我没听说过。”

初挽听这话,淡声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姓氏本就罕见,至于初姓,明朝《氏族源流》中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初这个姓,是商开国君主成汤王的支庶后代。”

刀鹤兮听这话,若有所思,之后道:“我姓刀,刀光剑影的刀,这个姓氏,是什么来历?”

初挽上辈子就研究过刀鹤兮的名字,当下也就道:“刀姓起源有三,这要看先生祖上是哪一族?”

刀鹤兮:“你说来听听。”

初挽:“一起源于傣族,为元朝帝王为云南傣族首领贡禄赐姓;一起源于苗族,为古渤海国女真族姓氏——”

她说这话的时候,深深地看他一眼。

刀鹤兮:“还有一个呢?”

初挽这才缓缓地道:“汉族的刀姓,据传是湖北黄麻人为了避难逃亡巴蜀一带,改姓为刀,看来刀先生是汉人了。”

刀鹤兮微颔首:“也许吧。”

初挽:“不过——”

刀鹤兮眉眼微动:“嗯?”

初挽笑了下,才道:“如果是汉人的话,这个刀应该是通假为刁,不应该读刀。”

刀鹤兮听着,低头,若有所思,之后才低声问:“那你说,我的名字呢,又有什么典故?”

初挽:“先生的名字是?”

刀鹤兮:“鹤兮。”

初挽:“这个名字源于苏轼的《放鹤亭记》,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她望着刀鹤兮,道:“为先生取下这个名字的,应该是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吧,取名鹤兮,其实埋了“归来”二字在鹤兮心中。”

刀鹤兮沉默了一会,才道:“也许吧。”

初挽笑道:“这次考古调查,听说是刀先生资助的?”

刀鹤兮几不可见地点头。

初挽:“刀先生对考古很感兴趣?”

刀鹤兮缓慢地瞥了她一眼,却是抿着唇并不说话。

初挽见此,也就不问了。

鉴于上辈子的种种,她对刀鹤兮有足够的包容。

他本来性子就古怪,这种接人待物的凉淡,她犯不着在意。

于是她收回了目光,闭目养神。

还要走好长一段,越野车里这么舒服,能休息的时候自然要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第155章

在大半天的奔波后,越野车终于抵达尼雅遗址,初挽看过去,尼雅遗址的东西两边是非常固定的条形沙梁,南北则是一片胡杨林。

据说正是这种结构,才阻碍了流沙进入,变相保护了这片遗址。

解放汽车也在这时候到了,初挽感谢过刀鹤兮后,便下了车。

Maddocks帮她取下来行李,初挽要接过来,不过Maddocks还是坚持帮她提过去,她表示了感谢,也就随他了。

初挽很快和大部队汇合,大家聚集在这边的中心帐篷中,这应该是被充作临时会议室的。

大家先听培训队的莫老师讲了这次的行动规则,又各自被分配了帐篷,之后便安营扎寨,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行李都安顿好。

初挽大致听了听介绍,他们这二十一个学员,分为四组,每一组大概五六个人,需要内部商量选定位置,每个队伍独立挖掘五个探方,每个探方必须是四米乘四米的,要达到两米多深,最后要所有灰坑互相叠压。

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配合这次的中日考古调查队完成一些考古任务。

莫老师讲解过后,大家自然各种问题,七嘴八舌问起来。

初挽等大家问差不多了,终于也问了一个问题:“这次调查队的考古工作,是中日联合考古,我想问问,考古成就方面,是怎么规定的?这个应该有相关的约定吧?”

她这个问题有些特别,于是培训班所有的人目光全都落她身上了。

莫老师也愣了下,之后解释说:“这次中日联合考古,是签订了正式协议的,详细约定了考察费用和保护合作费都是日本方面承担,出土文物归中方,但是考察成果由双方共享,至于遗迹的测量挖掘工作,都是中日共同完成。”

大家一听,便明白了,等于日本人过来,他们用拉来的投资出钱,但是可以沾一个成果的便宜,东西还是归中国。

初挽又问:“那我们培训班呢?我们培训班的培训费用是由中国考古研究所出的,现在我们过来,是协调考古同时兼具考试的性质,我们的成果,不是日本经费来负责,那我们应该和日本共享我们的成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