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人在逃(179)

作者: 将欲晚 阅读记录

在四个人的忙碌布置下, 小院逐渐成型, 陶令仪在凉州的日子也逐渐步入正轨。

凉州虽然算不得偏远,但是相对于长安来说, 还是过于靠北了, 一开始在食宿上很不习惯, 但她现在的身体已经比从前好上许多, 渐渐的也适应了, 甚至还能胡姬酒肆里喝上几杯葡萄酒。

且因为凉州多胡人,酒楼食肆里不仅能吃饭喝酒,更能听曲儿赏舞, 活泼热辣的胡姬美人穿着艳色胡衫, 在围坐的宾客中跳胡旋舞, 衣袂飘飘, 眼波勾人。

别说是醉了酒的男子对此欲罢不能,便是陶令仪这个女儿家,都会被吸引的移不开眼。

相比于饶州的富足安乐,凉州城更加的自在逍遥。

-

虽然凉州和长安距离千里之远,但陶令仪的近况仍旧会传到燕臻的耳朵里。

簌簌一个人离开长安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无论如何都是放心不下的,因此沿路一直有人保护她,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深夜,他常会翻一翻手边日渐加厚的信件,仿佛透过这些轻薄的信纸,就看到了簌簌在他面前。

看她一路游山玩水,看她在胡姬酒肆买茶吃酒,看她在庭院中读书弹琴……

燕臻搁下那些回禀的密信,命人取笔研墨,摊开空白的画卷,他在一派安静中落笔,簌簌的模样就在他的脑海中,几乎不用犹豫,笔触流畅成型——

长榻上,一身杏黄春衫的陶令仪盘腿而坐,怀里抱着紫檀木的五弦琵琶,上嵌玉石和螺钿,映衬着她皙白的手背,比春景更美。

勾出初图之后,他换笔沾墨,在已经成型的五官上轻轻描摹,动作异常轻柔,好像那不是一副画,而是陶令仪当真在他眼前。

他是为她画眉染发,而不是借画思人。

有事朝臣求见,看着他们的陛下当真如从前所说的那样,再也没有踏出过紫宸殿半步,心里都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谁都知道,当今陛下不是薄情,而是将这一腔真心都搭到那位贤妃娘娘身上了,只可惜贤妃娘娘仙逝多年,陛下的一颗心也空落落的找不到归处,只能空置后宫。

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过于重情并不是好事,前朝不是没有后宫乱政的前车之鉴,后宫不稳,前朝必定会跟着乱起来。

如今他们的陛下是后宫空无一人,登基几年只有那一个妃子,又是随王的家臣之女,倒也算得上另一种程度上的雨露均沾。

可是若单单只是不立后也就罢了,后宫里连个女人都瞧不见,如此一来,没有子嗣,皇位不稳。

群臣为此都急得火烧眉毛,燕臻的态度倒是一如既往——概不理会。

折子不看,原封不动的退回去;朝会有人提起,就直接岔过去,有没有眼力见的人再提起,第二天便能教他后院起火,再严重者,几十年前的旧账都能被翻出来。

好在燕臻虽然后妃凋零,膝下子息不丰,政局还算稳定,这与他多年如一日的勤勉是分不开的。

在大雍盘踞了多年的陶家终于被彻底拔出,搜出来的银两将国库的门都要挤出来,朝廷手里宽裕,燕臻主动减免赋税,用这些银子在各地建学堂,鼓励教育科举。

这些年朝中人来人往,许多顽固不化的老臣都被燕臻逐渐地提出了重臣队伍,反而是不顾劝阻的提拔了许多年轻的臣子。

科举由三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这些人多数都是从最低层的贫寒之家考上来的,英雄不问出处,燕臻一视同仁,甚至对于他们的看重,更优于那些鼎盛多年的勋贵之臣。

也正是因此,民间兴起学风,不断地往朝廷输送人才。

人多的同时,朝廷里的官位却没有多,有些吏治机构反而被接连削减,由此还剩下了一大笔的俸禄。

同时重视官员考核,尤其是最基本的州县父母官,燕臻一直都知道,只有这些人才是与百姓真正接触的,这些也是大雍真正的根基。

除了严肃考核之外,还会每年两派按察使到各地方巡视民情,纠察百官,赏罚分明。

这一系列的改革下来,朝政倒是清明不少,燕臻的身形却是明显削瘦了几分。

有好几次燕长风来回禀事务,看着燕臻愈发清减的面容,都会忍不住地劝:“无论为了什么,陛下还是要保重龙体才是。”

燕臻总是会说:“朕心里有数。”

因为他知道,自己总有放下政事的那一日,可若是因为他离开长安就朝政不稳,无论因为什么,簌簌心里必然愧疚。

簌簌不在,他整日除了在紫宸殿里发呆作画,就是将自己淹没在无数的奏折之中。

偌大的紫宸殿分外安静,燕臻时常就这样将自己关在内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只有日复一日流过的光阴才知道,他是如何在这样寂寞中熬过那日增不减的思念。

上一篇:小盲妻 下一篇:东宫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