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102)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杨太清忙抱拳道:“下官愿听苏三公子提点。”

苏元枫并不急着回答,反而转头问杨丽娘:

“京师最近流行听什么曲?跳什么舞?梳什么发髻?贴什么花钿?画什么眉?帔子用纱还是用锦?领口开圆……还是方?”

杨丽娘垂眸看了一眼自己玩小心机,开得有些暴露的衣领,不由得有些当场被戳穿的心慌,哪里还答得上这许多问题?

但杨太清有些不屑道:“这都是小问题,等小女去了京城,自然就会知道。真进了宫,还有管事姑姑指点。”

听义父这么说,杨丽娘也恢复了自信,她微笑道:

“我的歌舞是一位宫中教坊里出来的明娘子教的,明娘子你们应该都有所耳闻吧?当年京中舞蹈,她称第二,没人敢趁第一。

她说过,我条件好,比宫里最受宠的舞姬跳得还好。这一点丽娘很有信心。”

元枫不再看她,嘴里却并未停止发问:

“要进宫,你可知道圣上喜欢吃什么甜食?喜欢喝加盐还是不加盐的茶?喜欢什么时辰去赏花?他最喜欢的那只斗鸡叫什么?

宫里哪位妃嫔得宠?太后、太妃最不喜欢什么?早前被圣上踢了一脚,又让太后赐死的淑人,到底得罪的是谁?”

元枫得了妹妹提示,再把他在长安生活多年的经验发挥发挥,简直不要太顺滑。

这下连李好古也不禁点了点头,杨太清慌了,苏三公子说得没错,这些他们确实无从得知,他赶紧再次行礼,心悦诚服道:

“请苏三公子指点迷津!”

站在后面的李奏忍住没笑,心里却乐开了花:

叫你想办法,想不到你小子还真开了窍!

只不过……

这说话的风格,倒是和某人很像……

------------

第六十九章 古琴配芭蕾

元枫像开了挂似的“吧啦吧啦”,果然引得杨氏父女心慌意乱的请他指点迷津。

他留意听外面的声音,终于听到外面卫兵在问:

“小娘子,您找哪位?”

元枫放下心来,语重心长的说:“刚才杨娘子说起京城的明娘子,她出名的时候,我也在京城,只有十二岁。现在的两京流行的可不是当年那一套了。”

“我不信!”

杨丽娘吃了一惊,除了美貌,舞蹈是她的才艺杀手锏,当时母亲为她重金请了明娘子,她可是信誓旦旦说,她的《春莺啭》、《凌波曲》,随便学会哪个都是一绝。

“不信?刚好我船上带着个女亲军侍卫,她虽不比舞娘,却也懂其中精髓。不妨让她给杨娘子示范示范,若是你连我的亲兵侍卫都比不过,谈何惊艳长安?

乐师,阮籍的《酒狂》可会奏?”

琴师表示可以,但平时并无人将此做为舞曲。

“好!”元枫拍了拍手,一首节奏欢快洒脱的曲子,在船庐中响起。

轻快的节奏中,一位简单束发,以白纱蒙面,上穿窄袖小衣,下穿微蓬百褶襦裙,裙子长度刚好到脚踝的小娘子,她从船庐门口就踮脚跳了进来。

经过李奏身边时,李奏的两撇小胡子会心的动了动:

原来是你!

她依旧穿着织锦云头鞋,不过,鞋底变成了皮制的;她的裙子也不用撕了,因为原来就短了两寸;裙子里似乎还多加了两层纱,纱裙将她的襦裙微微撑起,就算是静静站着,也像是风将裙摆微微吹开,如花朵初放。

最迷人是她纤细的脚踝,踮起来的双脚,让她整个人那么挺拔,有种自信的舒展。

就是她这自带光芒的自信,让李奏过目难忘。

他似乎又看到了荷塘边与鹤共舞的那个小女人,她是那样朝气蓬勃,又是那样恣意张扬。不在乎别人对她怎么看,那一刻,她只取悦她自己。

好吃的烤肉,占婆国的旱稻,元枫的辞令,也全都因为她?

李奏眼里的笑意更深了。

七弦琴弹奏出来的古曲,和洛泱跳的芭蕾舞蹈动作,忽然之间,在这个并不十分宽敞的船庐里,得到了充分的揉合。

学校芭蕾舞社团里学的基本动作,和现代舞的叙事元素,在洛泱的即兴发挥下,成了这些唐朝人见所未见的奇特舞蹈。

唐人歌舞本就有许多胡人歌舞的影子,杨丽娘已深深相信,自己学的舞蹈已过时,要吸引圣人的注意,还要学学这些新玩意儿。

元桢绕了一圈回到客船上,就看见几个亲兵和内侍,躲在门外探头往里张望,他一个头上敲了一记,众人散开,他也探头往里望。

三弟几时坐到里面去了?杨太清父女脸色都不太好看,正在跳舞那位......蒙着面,可身形却很熟悉。

元桢脸上阴晴不定,这位女郎他要认不出来,就白当她十五年大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