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350)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阿慕有些激动,见洛泱摊开手掌,便小心的将一撮稻米放在她的掌心里。

洛泱的竹筒育苗杯起作用了,用仅有的一袋原土育出壮苗,再将壮苗移植到田里。壮苗适应能力强,从出苗到稻谷成熟,仅仅用了五十四天。

赶在寒冬来临之前,绿柳庄收获了第一批占城稻。

小庄头曹福广立下的誓言,他做到了。

“曹福广说,只试种了一亩田,收的稻子都不许吃,全部留作明年的种子,就这一袋送给小娘子和夫人尝尝。”阿慕笑道:

“我听说,小曹庄头现在可威风了,他种出了新稻子,殿下就要施行原来的约定,明年不再要大家交铜钱,两税都用粮食抵交,大家等于省了一笔钱。

再加上占城稻是谁种谁得,一亩只用交回一袋种子,这谁不愿意?

咱们东庄明年也这么干。几个庄子都商量着,明年家家养猪,这样一年也能吃上两回肉,再到东庄酒坊沽点酒,就快活似神仙了。”

李奏、元枫他们没为吃穿发过愁,这种快活没有太深切的感受。

但阿慕和那些庄户一起生活过,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见洛泱还看着手心的米,阿慕小心翼翼的问:

“小娘子,这是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洛泱被他逗笑了,自己在绿柳庄,鼓励他们种占城稻时说的话,他就这么记住了。一时间,她豪气冲天:

“对!就是要让跟着我们的人先富起来。”

院子里的人全都满心欢喜。

那些突厥小子早尝到了甜头,这次小娘子生辰,阿夔的娘也让人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其中就有他们爱吃的羊奶酪。

他们有些人添了弟弟妹妹,有些人升级做了舅舅叔叔。

就像阿夔说的,他娘再不用为族里添了人口,拿什么来养活发愁了。

元枫想起一件事,对洛泱说到:

“我们在东市又开了一家食铺,这已经是长安城里第四家了,季扬托我问问,不知郡主几时能赏脸光临自己的食铺?”

现在他们的食铺不再叫铁板烧,因为龙门小彭庄已经开始用石炭冶铁,他们食铺已经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铁锅。

季扬除了能做小娘子菜谱上的炒菜,他还根据唐人的口味,做出了各种鸡鸭鹅的做法。

让这些便宜的家禽,做出了更多的好味道。

------------

第247章 那一次擦肩

五郎押着粮草、军资,踏上了回同州军营的路。

他带去的,还有半袋占城稻米。

洛泱站在春明门外,看着五郎渐渐远去的背影,穿着军装铠甲的他,威风凛凛,再不是与自己嬉笑打闹的那个青葱少年。

从春明门回城,城门边就是兴庆宫,洛泱索性进宫去看望太后。

“伊阳!”

刚走到龙池,就听见清源叫她。转头一看,清源正急急匆匆从花萼楼方向走过来。

“见过清源公主。”

“快免礼。刚才我在楼上看到你的马车,猜你是出城送你五兄。你五兄......他是回营了吗?”清源走得有点急,脸上红扑扑的,很是好看。

洛泱忙笑道:“是,本来还可以多留几日,但今年冷得早,他就赶着回去了。”

两人拉着手往太后住的南薰殿走。

清源叹道:“你大兄驻守边镇,二兄、五兄又随父亲防御京畿,一家人真是聚少离多......我父亲殡天的时候,我才九岁,生母走得更早,那才是天人永隔。”

“清源......”

“没什么,我当你是朋友,才能感慨一下。你阿兄再回来,要到明年八月了吧?”

洛泱停下脚步,后知后觉道:

“你是见过我五兄的吧?在乞巧节的时候,我好像听你说过。他这次回来大半月,你就在花萼楼上远远见过他两次......哎,可惜了。”

清源脸都红了:“什么呀,我也是碰巧,谁知道你们出城会从春明街上经过。”

“那就是缘分。”洛泱嘻嘻笑着摇她的手:

“明年八月,我阿爹他们换防,要回上京述职,你等着,到时我把五兄抓来见你。”

“你臊不臊,自己还没出嫁,就忙着给别人做媒。”清源甩开她的手,自己上了殿前台阶,走两步又停下来,回头道:

“还不快走,你这时候来,不是赶着吃太后殿里的小食?”

“还是阿姊了解我。”

洛泱快走两步追上她,两人又牵起手,抿嘴笑着进了南薰殿。

太后正在用早膳,两人连忙见礼,她见洛泱来了很高兴,让她俩入座。两人一左一右挨着太后坐下来,宫女们忙端来温水、擦手巾让她们洗手。

“快来尝尝马蹄糕,这是哀家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小点。宫里有福建的厨子,可马蹄不常有,只有冬天才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