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00)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围着她的歌姬们一起拍起手来:“这首歌更好听,我们从来没听过。小娘子,您这首诗能送给我们吗?”

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简单生动,她们一下就记住了歌词,领头的女子松开一个口子,拉起洛泱的手。

大家唱着“去年元夜时”,欢快的转起圈来。

李奏在人群前面看着轻舞飞扬的洛泱,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生活在太平盛世,一个能让心爱女人恣意歌舞的太平盛世。

他的眼光穿过歌舞的女人们,投射到对面负手而立的男人身上,那男人身披羊皮大氅更显得他身材魁梧,灯火的颜色染红了他毫不掩饰的笑容。

他欣赏的看着正在踏歌的洛泱,旁边的阿南笑着捅捅他:

“我们在草原的时候,也是这样无拘无束的唱歌,她还真像我们阿史那女人。”

“你会说话就多说点,不会说就滚。”

(以下内容正在光速赶来)

虽然是帝家,但婚礼前后的礼节在如今民间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差别只是排场。主要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我们一个个来看。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会儿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

------------

第359章 送别

踏歌的女子一曲唱罢,洛泱和那领舞的女子拉着的手都热得润起来。她向洛泱行了个福礼,笑道:

“婢子宜春院内人马芸,她们都叫我芸娘。。。多蒙小娘子不弃,与我们载歌载舞,将来您有了好词,还望能来太极宫教坊传授一二。”

“原来你们是教坊的?难怪跳得那么……精致!”

洛泱原以为是像旅游景点的歌舞一样,大家都能参与进去同乐,谁知从头到尾只有她一个外人冲进来,真是闹了个大乌龙。

好在她也不在乎什么身份地位,李奏还在外面给她鼓掌打拍子呢,他应该也不在乎。

听说是教坊的舞姬,她不由得好奇问道:

“你住在太极宫里,就算想找你,我也进不去啊。”

芸娘笑道:“我们每人每月都有一次家人探视机会,每年诞辰也可以让家人前来同庆,太极宫不比大明宫,管得不是很严。

我从小就没了父母家人,您来找我,就说是马芸妹妹,金吾卫会让您进来的。”

“好棒!想不到我以前的梦想,竟然用这种方式实现了。”

洛泱眉开眼笑的拉着芸娘的手转起了圈圈,芸娘虽不解其意,但她也喜欢上这个大大咧咧的贵女。

骤然间,芸娘松开洛泱的手,给走上前的李奏行礼道:

“芸娘参见齐王殿下。”

“免礼。希望没有打扰到你们演艺。”李奏说着,伸手把洛泱拽走了,他坦然道:

“你还真是爱交朋友,三教九流,你就没有不认识的。你知道吗?宫中教坊本已经解散,我父皇沉迷酒色,内侍们才把教坊又组建起来。父皇、大皇兄,带着朝臣公然......所以我很讨厌她们。”

“这是教坊歌舞姬的错吗?错的明明是你父兄,你讨厌她们,是不是害怕自己也会如你父兄那般?”洛泱嘻嘻笑着,她摇摇他的手,道:

“这样吧,我做一个香囊送你,你挂在身上,别的女人就知道你有爱人,不会来缠着你了。”

“香囊?我不挂,挺幼稚的。”

大唐男子佩装笏板的紫荷,装鱼符的金鱼袋,只有那些喜欢玩香的纨绔少年郎,才会在身上佩戴镂空金银香囊,配合他们的脂头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