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40)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今春西川执行榷茶政策,果然比别的藩镇都顺利得多。

当地的种茶大户不但没出来闹事,还主动找州府,愿意跟州府找来的苏家长期合作, 以换取炒茶技术。

从榷茶这事上, 让李德裕、宋申锡看到了齐王“富国强民”不是一句空话,那么占城稻就给了他们必胜的信心。

大唐人口鼎盛时期在安史之乱前夕, 那时总人口超过五千万。

连年战乱, 使得人口锐减,天灾人祸更使得饿殍遍野。

平民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生男孩怕被抓去当兵, 生女孩又怕堕入风尘, 百姓生娃的欲望降到谷底。

八十年过去, 大唐人口不增反降。

现在有了粮食,让逃亡百姓重回家园, 再加上这些能让百姓致富的手工业作坊,饱暖才能思那啥, 久而久之,不就有人了?

洛泱东南、西南两路春茶陆续都进了京,东市、西市已经为实行榷茶后的第一次春市热闹了起来。

榷茶商除了自己售卖,最主要还是卖给官府指定的售卖茶铺。

至于官方指定的售卖茶铺上哪家的货,主要看榷茶商开的价格和货品的质量。榷茶商价格是官府指定榷茶价的六倍,那茶铺至少要挣榷茶价的一倍。

收茶价十斤一贯,榷茶商卖出去就是七贯,茶铺价就是八贯。

洛泱之前借着花茶给绿茶做宣传,他还让靛蓝少年给这些官方指定茶铺送了茶水过去, 让他们提前品鉴。

但送去的是泡好的茶,只看见舒展开的叶子, 并没看见茶叶本身。

这就让大家好奇心拉满,今天听说苏家的茶入京了,整个茶行就像娶新媳妇一样兴奋。

刘掌柜也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

“香啊!”

大竹筐一掀开盖子, 围在苏家茶铺里的人都赞叹道。等到再把里面的小茶篓拿出来,一张桌子打开一篓,清新的茶香更是扑面而来。

“这、这是散茶?”

有人已经等不及抓了一小撮放在鼻子下闻, 掌柜贺拔惎得意的笑道:

“哎,这位兄台有眼光!我们家的是散茶,一来保留茶叶的原香,二来清爽干净,不用虑茶渣,三来用热水茶冲泡即可饮用,不用放在茶锅里烹煮。”

贺拔惎跟苏洛泱签了契约,这才知道,到他茶园里去的是齐王和伊阳郡主。

做小官的时候,天天盼着能抱上王侯将相的大腿,哪知混不下去辞官后,大腿自己走到他茶园里去了。

他一撸袖子追回到长安城里。

洛泱见他性格耿直, 是个宁折不弯之人, 确实不合适在官场, 但他喜爱饮茶, 对自己那片小茶园视若珍宝是真,便让他来管理自己的茶铺。

贺拔惎考过进士,读过算经。

洛泱便让人做了把几算盘,教贺拔惎、忻德、萧崇义他们珠算口诀打算盘,还把苏家所有的账簿,改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洛泱把这個烙在她脑海里的复式记账法核心思维,和宋代才有的算盘传授给了大唐生意人。

“贺拔掌柜,您家这散茶......价钱不便宜吧?”有人小心问道。

“看你要哪一种,要多少?每种茶的折扣都不一样。”

“一等的要一斤,二等的要十斤,三等要二十五斤,您给我算算,一共多少钱?”

贺拔惎从柜台上拿起算盘,噼里啪啦拨了一通,说到:“一等九五折、二等九折、三等八折,共一万二千三十五文。”

“哇!贺拔掌柜,您用的这是什么神器,算得那么快?”

唐代这会算术还用算筹呢,数字多要边摆算筹边记录,哪有算盘那么方便?

贺拔惎摸摸他的山羊胡子,自信的笑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叫算盘,我家主人发明的好东西。谁算术比我的算盘快,我贺拔惎白送你半斤一等茶!”

来看货的可都是各家的掌柜,大家被贺拔惎一撩拨,都被这个算盘勾起了兴趣。

说到出题,各位掌柜纷纷把心里进货的数量报出来,顺便看看和心里低价相差多少,结果大家都吃了一惊:

怎么可能?这么好的茶,竟然比团茶便宜一大截!

------------

第389章 掌柜鞋会

苏家茶叶铺里,挤满了来进货的掌柜。

贺拔惎趁着给大家打价钱,还顺便卖弄了一把他家的算盘。

站在人群里的刘掌柜心中拔凉拔凉的,伊阳郡主的“制茶器”图纸已经被阿奴偷了出来,可工匠做出来一个不知怎么用的木箱子。

这些散茶真是那个木箱子做出来的?

透亮的茶水,口感比加了姜葱蒜盐的茶汤清新许多。

他想不通的不止是散茶,更是它低廉的价格。

伊阳郡主疯了吗?苏家都做赔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