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42)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买了你也不会用,要参加他们那啥协会,才教你使。”

“参加就参加,不就是签个契约吗?不主动做假账,我们做掌柜的,要不是主家指使,哪有主动做假证的?”

他俩顺口说着,柜台里面的二掌柜手一抖,算筹又乱了。

史墨白咬着后槽牙板着脸转身离开。

“哎呀,我说覃二掌柜,看你家阿郎脸色不好啊……”

那二掌柜哭丧着脸道:“您就别再说了,算完您的账,我就该卷铺盖回家啦!”

“那你可以去苏家的掌柜协会啊!他们教算盘,还教记账,学好了还怕找不着饭吃?”

覃二掌柜愣了一下:

“还有这么好的事?他们家这么做,图什么呀?”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他们不知道,洛泱在茶友会、掌柜协会后面更大的布局:

大唐官府的单式记账法,用“入、出”为记账符号,按账务发生时间进行记录,而且出现了统一的会计体数码字,摘要中财务去向清晰,责任人明确到官职。

这在当时已经很先进了。

但民间的记账则五花八门,连规范的“收、支”符号都很少有人使用。要发展民间手工业、商业,配套的会计技术不可少。

要想查商人的账,因为不规范,查账难,隐藏的猫腻也不容易被发现。

洛泱跳过官府的单式记账,推广更为科学的复式记账法,民间掌柜从无到有,很容易接受。

这对将来整顿奸商、行业清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当然,这都是要等李奏上台之后才能做的事。

不费鞋的“掌柜协会”,在春茶上市第一天,便借着算盘,这一华夏算术神器的吸引力,开开心心成立了。

------------

第390章 刚性兑付

史墨白虽惊叹于苏洛泱的创造性,但在他游刃有余的做买卖上,还是没把这将军府里的小女郎放在眼里。

他选择性的忽视了史家茶叶铺最初几天的冷清,等到发现苏家已开始陆续往外出货,这才在屋里踱起了步:

“只有两家订货?这怎么可能?榷茶之前我们的客商有六十多家,现在怎会只有两家?”

坐在椅子上喝茶的颍王,似乎被茶汤里没滤干净的茶渣粘住了舌头,“呸呸”的吐了两下,把茶盏往几上一放:

“给本王泡杯绿茶来!”

“绿茶?咱们家没有......绿茶。”茶娘看看史墨白小声道。

颍王鼻子里轻哼一声,淡淡笑道:“史大郎,你也忒小气了,虽是竞争对手,也该喝喝他们的绿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

这几天东市里的动静挺大,西市里更是出了奇事。

日本国、新罗国,一向追随大唐茶文化,皆用团茶、饼茶,只是在茶具上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两国使者去年庆成节结束就赖在长安没回去,直到如今天气转暖才打算启程回国。

可他们最近品尝了苏家茶叶铺推出的散茶,便提出让朝廷把赐给他们的团茶换成散茶,还要配套的天青琉璃盏。

先找了四方馆,四方馆哪见过这样要求换赏赐的?

通事舍人赶紧找中书省。。

中书省也没辙,骂骂咧咧上奏给圣上,算是把毬踢出去了。外交无小事, 就算是圣上这段时日寒暑交替受了风寒, 还是打着喷嚏召见大臣商议:

“李爱卿,你怎么看?”

李宗闵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中书省正是归他管。他没品过散茶,只是见小儿子李瓒夸了几次什么绿茶。

在街上看见靛蓝少年,好奇问了下仆人,说那是送绿茶、花茶、牛乳茶和茶点的。

本以为是长安城万花丛中一点绿, 没想到被番邦使臣折腾成了一片林。

“回禀圣上, 散茶不过是少年郎推崇的新鲜玩意儿,大唐主流还是团茶、饼茶,还是让四方馆好好劝说两国使者,圣上赏赐则是精华, 何必追求细枝末节?”

李宗闵并不是很在意, 他建议道:

“他们不过是想在临走之前多要些赏赐,不如就在西市上采购些散茶送他们个人,得了好处, 自不会多话。”

王守澄站在圣上身侧,提醒道:

“去年庆成节,新罗国就向大唐索要过《艺文类聚》,该书记录了大唐天文地理、风俗成就,大臣们反对将此书送给新罗国,说此书一去,大唐精华必被新罗据为己有。

圣上已经拒绝过一次,这次不过是要点茶, 臣以为, 若再次推脱,难显大国风范。”

礼部侍郎杨嗣复禀道:

“禀陛下, 臣赞同王大将军的话。藩属贫国, 眼皮子浅,什么没见过的东西都想往家里搬。我们是宗主国, 一再拒绝会有损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