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64)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会儿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油络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车饰,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把圣旨搁胳膊弯里,太荒唐啦)。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天完全亮,这当婚使的得起早贪黑啊,真是体力活!)。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主人的佣人(即傧者,专门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和门口的婚使面对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主人再拜。所谓“纳采制”,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现在要遵圣母皇太后之命,

------------

第407章 先斩后奏

义军的派来的人,终于到了长安。

他们的随从安排在荐福寺的禅院里,张议潮兄长张议潭、邓万春族兄邓万林,带着各州堪舆图和归唐奏疏到了苏府。

长安城的车水马龙、繁花似锦,让这两位西北汉子震撼感动,游子归来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张议潭拱手道:

“议潭参见齐王!恭贺齐王晋封皇太弟,当时在凤翔得知这一消息, 在下恨不得立刻写信报告给家弟。”

“你们一路辛苦,先在苏将军府里住下,这两日便引你们入宫面见圣上。”

“圣上?”张、邓二人对视了一眼,张议潭道:

“可我们只想将堪舆图交给您,没有您我们不可能南北配合,互相牵扯吐蕃兵力, 更不可能扯起归唐的大旗,一呼百应。”

李奏微微笑道:

“你也知道是‘归唐’带给大家的勇气, 只有让朝廷承认你们的新政权,让张、邓二位大将军接受朝廷敕封,你们才真的有了归属和底气。

你们放心,我会在朝堂上为你们争取更多的自治权。纵是河煌山高路远,但只要是大唐领土,朝廷定不会对你们置之不理。”

邓万林笑道:“这我们相信,我们现在就已经得了殿下的粮草、稻种,各州民心安定也全赖于此。”

又聊了几句,他们将堪舆图悉数展开让李奏和苏元枫过目。

就等过了今日休沐,再择时觐见圣上。

他不知道,此刻大明宫宣微殿里,正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圣上每日服用金丹,精力充沛,咳嗽也渐少。他以为是金丹的作用,殊不知太医署已经停止给他用相反的药,伤寒自然就渐渐痊愈。

今日休沐,上了几天朝的圣上不但精力充沛, 甚至还略显亢奋, 大病初愈的他,满意夸到:

“金丹就是金丹,太医医不好的病,金丹能治。朕觉得,朕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有精力,就像重新回到了十八岁。

仇公武,你献丹有功,朕升你为门下省侍中,与你师傅并肩同为枢密使。”

仇公武一听大喜,暗想:齐王虽有智勇,但他与圣上只相差几岁,要夺天下,还不如他手上的另一位。

他忙向圣上跪拜行礼:“公武叩谢圣恩!必与师傅同心协力为圣上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