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573)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且金银体小而便于携带,是流通铜钱的最好补充。”

自采用铜钱纳税,大唐市场上流通的铜钱急剧减少,用丝帛、米粮做交易极为不方便,而藩镇运送税钱也劳心劳力。

见双方相持,刘麟道:

“我们金银尚少,但既然有了银矿,不妨先试行。岭南多白银交易,放开白银内运,亦可逐步积累大唐白银储量。”

“本王记得日本国使者曾说,最近要派一批遣唐使入京,不知可成行?”李奏忽然调转话题,鸿胪寺卿曾文禄忙答到:

“回殿下,早前日本国书已送圣上过目,说淳和天皇已将皇位传给其侄儿,也就是仁明天皇......日本朝廷忙于两朝更替,要到明年改元之后,再派人来,一并向圣上告禀。”

泱儿那个小机灵还真没记错。

世界上就是又那么多“如有雷同”,大唐此时正面临圣上是否要将皇位传回长兄一脉的问题,而彼时日本国也面临同样问题。

但就是因为皇族两脉支持者力量悬殊,日本朝廷明争暗斗,几年后再次发生政变。

李奏微微一笑,眼光在大臣们的脸上巡视的一圈,漫不经心道:

“日本国奉大唐为宗主国,本王听说,岛国近年建了不少书院,传播大唐文化,他们每每求铜钱、求经书,我们都尽量满足,做为礼尚往来,他们的遣唐使不来,我们的御使可以去。”

这下把大臣们搞懵了,刚才正谈发行金银钱,怎么一下要派御使东渡日本?

“本王得到可靠消息,日本国有个岛根县,那里有座银山,藏银丰富,可挖四百年之久。本王要派御史前去,用铜钱买下那座现在还是荒山的石见山,想必日本仁明天皇不会拒绝。”

日本从一百年前也开始仿照唐朝铸铜币,但因铜矿资源匮乏,铜币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如今两朝更替,新天皇需要用铜钱的地方更多。

大唐拉一船铜钱过去,买一座荒山,就说挖银子回国铸佛像,日本这时还没有金银做货币的思想,一定不会拒绝。

“原来如此!”

“他们前后派来十三批遣唐使,我们海船可装万石,装十三船回来就不得了,何况四百年!”

“古书有云,海外有银山,想不到是真的!”

大臣们议论纷纷。

哪怕白银不做流通货币,以此时的高价,妥妥的算是“财宝”,虽然耗费一船铜钱,但能买座银山,他们还是支持的。

有了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很快,第一位驻日御史诞生了,那就是四方馆通事舍人李景全。

朝廷发行金银锭用于流通,各藩镇可用金银锭缴纳税款的通文也发了下去。

随之下发的还有金银锭尺寸、重量、外形、刻字的标准。

最高兴的是岭南、福建、浙东、浙西几个藩镇,他们都有番商的登陆港口,番商采购多用白银,朝廷却要他们用铜钱交税,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省掉许多兑换损耗。

若不是李奏有柜坊在岭南等地用黄金、白银做生意的实战经验,他也没有这样的概念。

日本国要到华夏的明代才开始大规模采银,那座石见银山也确实开采了四百年,它占当时世界总产银量的三成。

这一世,大唐要捷足先登了。

精通日本、高丽语言的李景全,领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很快就带着五百金吾卫出发了。

他要赶在初雪来临之前,踏上那片海外北国宝地。

------------

第414章 兵变

枝头的小柿子开始一点点泛黄,满园的菊花开得恣意张狂。一切看上去都那么顺利,除了李奏让长史抵交的齐王府请婚奏书。

没了亲爹亲娘的皇子就是这么卑微,自己的婚事要皇帝兄长和嫡母点头。

林美人已经平安诞下了二皇子,可惜他胎里波折,生出来就有些先天不足,白天晚上都睡不安稳, 好哭,也不如别的孩子长个儿。

圣上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李宗,后来,圣上又给他在后面加了个“俭”字。

俭,约也,就是让他约束自己,不要没日没夜的哭。

宫里有个闹腾的孩子, 圣上又瘫在榻上连轮椅都坐不了, 李奏有心去催萧太后,也被太后搪塞过去。

萧太后再喜欢洛泱,可皇宫里那个才是亲儿子、亲孙子,苏家这般本事,她怎会让洛泱嫁给李奏,为虎添翼?

“李蕊的孩子也快出生了吧?”洛泱依偎在阿娘身畔,看桃花用新织出来的棉布给孩子做小衣裳。

“她和你四兄虽未成亲,你也不该连名带姓唤她,要称她一声‘李娘子’。”李明珠不管她听不听,做为母亲还是要教导她。

“知道啦,看见她,我就称她‘四嫂’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