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625)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以下内容很快替换)

829年[25]丙申(二十日),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报:南诏国侵犯边境。杜元颖认为自己过去曾担任宰相,文才高雅,因而自诩清高。他不懂军事,却专门积蓄财产,减削士卒的衣食供给。西南戍边的士卒衣食不足,纷纷到南诏国境内去掠夺偷盗,以便自给。南诏国反而赠送他们衣物和粮食,于是,西川的动静虚实,南诏国都能知晓。南诏国自从嵯颠执掌朝政,就密谋大举侵犯西川,西南的边防州郡多次向杜元颖反映,杜元颖一概不信。这时,嵯颠率兵来临,边防的城池毫无防备。南诏军队以西川的降卒为向导,袭击并攻陷了、戎二州。甲辰(二十八日),杜元颖派兵和南诏军队在邛州以南一交一战,西川兵大败。南诏乘胜攻占邛州。

虽然是帝家,但婚礼前后的礼节在如今民间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差别只是排场。主要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我们一个个来看。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

------------

第453章 宫中帖子

每天都会有队金吾卫从皇城出发,在城中巡一圈再回到皇城里的金吾卫营房休息。

李奏要熘出宫的时候,唐弘就要亲自带队,而且队伍必须是过命的亲卫。

最近,唐弘觉得自己有些废鞋,因为某人晚上经常要出宫,他觉得自己都要把长安城的青石板踩烂了, 正琢磨着怎么向内侍省多申领几双军靴。

阿凛倒是不怎么废鞋,李奏出去,他们要留在宫里打掩护。可他感觉自己快要恋爱了,因为隔三差五就要去教坊找马芸,由她在两位主人之间私相传递比较自然。

有时是朵花,有时是份点心,有时只有小小字条。

阿凛和马芸传递东西时又不可能不说话, 有时还要带口信, 那都是要交代清楚的。一来二去, 两人也熟稔起来。

昨晚李奏回得虽晚,但今早天不亮起来准备上朝,人照样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嘴角还挂着藏也藏不住的笑意。

这样从心底溢出来的笑容,此刻也挂在洛泱的嘴角。

昨晚她做了件两辈子第一次做的事,似乎与这个世间的女德相悖,好在她和李奏本就不是初次为人,也不在乎那样的循规蹈矩。

只觉得自然而然,爱意天成。

“小娘子,顾先生已经请到,是不是叫阿呆准备开始了?”荷花进来问。洛泱瞄了一眼面前的铜镜,赶紧收起她那颗荡漾春心:

“嗯,就像前日那样,找些他爱吃的点心给他。”

“阿呆呀,他什么都爱吃,比以前阿慕还能吃。点心早备下了,我去替他拿。”小娘子开心, 手下的人感受得到,也都开开心心。

顾允之就站在门外,看着大家前呼后拥安顿阿呆,他在心里感慨道:

不是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病患,而是很多病患就算是在医者眼前,只要不是来求医的,就没人会在意。

这个阿呆常常往来于春明街,顾允之偶曾见过,只是没想到洛泱会把他也捡回来。

呆傻也能用针灸治?

只有那些旁门左道的野医书才敢这样写,但往往不会被正统医者所采纳。若是太医院能治痴呆傻,装傻的光王肯定没法装这么多年。

阿呆已经有了一回经验,对这位扎针的“娘”已经十分信任,加上手里还有他想都不敢想的好吃点心,那还不是叫他怎样就怎样?

“头针我说你来扎。”

洛泱对顾允之行针比对自己还放心。

留好头针,顾允之便看洛泱行体针。因为这个刺针和捻针各派医者还会略有不同,更讲究手感。

他早就留意到洛泱拿的这枚桃花针,只不过,他见过桃花针几种针形, 还以为它们是一套。这样妖孽的东西,就算是顾允之, 洛泱也没必要向他解释。

两人忙乎了半个时辰,终于收了针。

阿成在中庭拍着手念小娘子教他的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