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枕东都(642)

作者: 楚潆 阅读记录

“那刺客胡子是假的,脸上被箭划伤了。”

说完,他两腿一夹,马儿小跑起来,朝着前方跑去。一个金吾卫道:“怎么不把他拦下来?”

“箭上有府名,他没打算隐瞒,抓到人再找他。走!先去追刺客。”

阿福经过的那个路口,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着急赶去驿站发加急快递,并没有看到,倒在血泊中的是当今朝廷同平章事李德裕。

这里离皇城仅有一步之遥,不少大臣也是这个时辰经过这里,很快太医也赶到了,李凛也到了现场,万幸的是剑未伤及肺腑,李德裕保住了一条命。

整个早朝都在谈论这件事,早朝路上刺杀相公,这不是第一次了。

要论动机,目前朝廷唯一的矛盾就是,到底要不要支持一个为了女色,放弃太皇太后支持的储君齐王。

杨嗣复私下里找过李德裕几次,在外廷,现在李德裕就是齐王最大的后盾。

他当初在西川便跟随李奏,是因为看到李奏敢于对抗王守澄。内侍臣对外臣的制约,使得大臣们想做成什么事,就必须与内侍臣联手,才能得以实现。

这也是与王守澄走得近的李宗闵,能将李党排挤出京城的原因。

如今内侍臣的权利被齐王收回了,相公之间的权利之争便凸显起来。

李德裕需要一个能给他更大相权的君主,他才能像父亲之于宪宗皇帝那样,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不但要一门三代相公,更要自己青史留名、不输父辈。

经杨嗣复的提醒,李奏对娶妻这件事上的固执,让他看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李奏有能力且太有主见,将来自己的话未必有分量。

最近他在朝堂上不怎么发言,由着路随和宋申锡反驳质疑齐王的大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相公离了心。

难道,这就是李德裕被刺杀的原因。

------------

第466章 弹劾

京兆府、大理寺、金吾卫组成联合追凶队,从多角度全城搜查。

阿福从驿站回来,唐弘已在苏府里等他。

“你就是苏福?”

“回唐将军,在下便是阿福。”

“苏福,在平康坊西门遇到刺杀李相公的刺客,用箭挑了他假胡子的人可是你?”

“被行刺的是李相公?!是……那人正是阿福,当时这支箭的倒刺还划伤了他的脸。”

唐弘点头道:“算你机敏。我们的人追进平康坊就已不见人影,搜了附近两家,皆不见脸上有伤者。你与其照面,可认得此人?”

“我虽不认得,但下次遇见,应能认出。”

“好!若有需要,某再到苏府来请你帮忙,郡主、苏五郎,某先告辞,凶手未找到之前,还请让苏福不要离开府上。”

确认好是苏家的人,唐弘匆匆离开。

五郎则去了浅草堂。刺杀的时间太早,他们的人不一定撞见,但既是一个大活人跑进平康坊,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为什么要刺杀李相公?他并没有与六郎直接翻脸……是太后还是颍王?”

洛泱真为李奏担心。

圣上吊着的那口气随时可能咽下,李德裕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还有李党一众大臣,李奏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失去他们的支持。

邵春低声道:“难道是王氏没有劝住颍王,那要不要我到颍王府打探打探?”

“才刚出了刺杀一事,藩邸怕是不好进,被发现只会惹人怀疑。杨嗣复倒是可以盯一盯,只不过……我怕已经来不及了。”

洛泱蹙着眉,显得忧心忡忡。邵春惊道:

“来不及,难道他们要对齐王下手?”

他们确实已经下手,只不过用的是软刀子。

经历多年朋党之争,让这些文臣外战外行,内战争权夺利,人人都是一把内行好手。

这边刺客还没找到,杨嗣复等人已经在大殿上,向齐王最亲密的支持者发起了进攻:

“启禀齐王,臣有理由相信,今早李相公遇害,于臣今日要上奏之事有关,还请齐王明察,以保臣等生命安全。”

杨嗣复语出惊人,仿佛凶手昭然若揭。

此言一出,颍王微微有些吃惊,他让杨嗣复缓缓,但昨日宫里传出圣上呻吟一夜不能眠的消息,杨嗣复他们坐不住了,他竭力让自己显得毫无波澜:

这样也好。自己没下令,菩萨也怪罪不到他和王氏头上。

殿中侍臣杨钦义上前接过他的奏书,交到齐王手中,杨嗣复继续奏道:

“臣奏请弹劾度支使裴煊。裴度支利用两套账侵吞国库财物,还逼迫藩镇同样使用两套账,用少记多支、此记彼支的方法造假账。

再将多余钱物转给熟识藩镇,威逼其与之五五分成。此事,还涉及因丁忧辞去职务的兵部尚书苏元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