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娘子驯夫记(171)+番外

同时,郭浩儒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们抵达的第二天,朱棣就立刻接见他,说明那位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郭志礼被留了下来,郭浩儒虽然尚无官职在身,却曾中了洪武年间的探花,有着进士的功名,也算不得白身,穿了一袭宝蓝色缎子长袍,整个人精神奕奕的跟在了朱高熙的身侧,识趣的落后半步,给这位殿下让出路子。

到了宫里,郭浩儒心中百感交集,年幼时他因了祖父的关系,颇受洪武帝的喜欢,出入宫闱如同自家后花园,没想到成年之后,却是阔别多年才重新踏入这里。

粗一望去,许多建筑风景俱都没有改变。细细看去,却又有许多不同——午门似乎重新粉刷了,文英殿又换了全新的琉璃瓦。

随着朱高煕的脚步,郭浩儒脸上的神色越发凝重,越过了前三殿,直接进入了后廷之中,一路之上并未遇到盘查,显然已经提前得到了吩咐。

朱高煕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他回过头,看着郭浩儒道:“还请先生稍待,我去禀明父皇。”

郭浩儒微微低头,恭谨的礼让道:“喏。”

待朱高煕一走,郭浩儒忍不住抬起头来,看着殿前的牌匾百感交集,乾清宫,皇帝日常起居之所,以前,洪武皇帝就是在这里接见他的。

没等郭浩儒缅怀许久,朱高煕回转了来,“先生请。”

郭浩儒脚步一动,视线再不敢便宜,只看着前方朱高煕的袍子下摆,一步步的跨入了朱明王朝的权利中枢。

郭浩儒一迈入殿中,视线扫到前方那一抹明黄身影时,立刻屈膝下拜,口呼万岁。

在他的声音落下后,殿内一片安静,只有香炉里的熏香在徐徐上升着。

半晌,一个大笑声打破了平静,“哈哈哈,郭爱卿,你方才唤朕什么?”

又是爱卿,又是朕的,燕王果真矫情,看来他非是正统得来的皇位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郭浩儒无声的腹诽着,面上却越发恭敬:“皇上自然是万岁了,草民方才唤的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再次大笑,他的笑声肆无忌惮中带着丝丝的凌厉,仿佛一只中了箭的飞鸟拼命的向着天宇冲去。

视线里,那一抹明黄色的袍子从上方飘了下来,在他身前站定,一双阴骛多疑的眼睛在他身上流连不去,郭浩儒镇定的任其打量。

半晌,那一抹明黄色的袍子才往回飘去,同时,朱棣阴冷的声音再次传来:“郭爱卿来此为的何事,想必已经知道了。”

郭浩儒立刻应道:“草民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显然,对于郭浩儒的上道,朱棣十分满意,他手一挥:“给郭先生研墨,起草就位诏书!”

三四个小黄门立刻从殿中四角奔出,搬桌子的搬桌子,捧着笔墨纸砚的,片刻功夫,悄无声息的就在郭浩儒面前铺好了纸墨。

郭浩儒纵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此时也不由紧张起来,只要握起笔,他就要背负累累的骂名,为天下读书人所唾弃了。

郭浩儒徐徐的,不动声色的吐出一口长气,终于还是抬起手,握住了那一支笔,在墨水里沾了沾,尚未提笔,朱棣傲然道:“我说,你写!”

郭浩儒手一个抖,那刚沾好的浓墨便从笔尖抛洒出去一滴,燕王朱棣果然刚愎自用,不过若非如此,又怎能生生的夺了侄子已经坐了四年的江山!

郭浩儒暗自庆幸,那摔出去的一滴浓墨是落到了砚台里,否则他的失态就要落到朱棣眼中了。

朱棣借用他这支笔,要的却也是他的心甘情愿,不然随意写个诏书,安上方孝孺的名头,再把方孝孺关起来,天下人虽然多,又能有几个看穿真相。

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122 内阁大学士

“昔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三十年间,九有宁谧,晏驾之日,万方嗟叹……朱允炆……秉心不孝,戕害诸王……”

“燕王朱棣乃高皇帝嫡子,祖有明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王得兴师讨之!”

“诸王大臣谓燕王朱棣乃太祖之嫡子,应天顺人,上章劝进,燕王拒之再三,为国之大器者,无奈登基。”

洋洋洒洒几百字,先是表彰一番太祖功绩,随后把建文帝贬的一钱不值,出兵乃是情非得已,最后也是在众位大臣王公的劝说下,勉为其难的登了基。

郭浩儒抿紧双唇,下笔如飞,掌心却早已经是汗水淋漓,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莫怪乎方孝孺不愿意写这登基诏,此诏一出,建文帝立刻被打成千古罪人。

“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郭浩儒的手一顿,前面的那一串话都比不上这一句带给他的震撼,太祖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建文登基四年,朱棣这是要生生的抹杀建文帝的历史,郭浩儒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古来帝王者,对史官向来是又爱又恨,也有不少人施压攥改史实的,但基本仅限三两事。

像是燕王朱棣这般,公然攥改一段历史的,历史上唯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能与之相比了。

察觉到郭浩儒的异样,朱棣不悦的眯起眼,冷声道:“郭卿可有不妥?”

郭浩儒心神一震,转眼这爱卿就变成了卿。一字之差,意思却差了远了,他收敛心神,手中笔锋重新动了起来。

接下来全部是一些律令。基本上把建文帝做出的努力都给抹杀掉了,一切重归旧制。

当最后一个字落笔完成,郭浩儒赶紧直起身子。往后靠了靠,额头上的汗水已经快要滴落到纸面上了。

朱棣站起身,走到了郭浩儒身前,看着那一手方正的楷书,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大笑道:“好!好!!”

朱棣笑罢,猛然转身。看着殿中一角的屏风,阴森森的问道:“方先生,现在你又有何话讲!”

朱棣的声音未落,几个小黄门上前,移走了屏风。露出了里面被五花大绑的男子,面目端正,一双眼睁得滚圆,喷火一样瞪着郭浩儒。

郭浩儒睁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一步,下一秒,一股凉气从脚底升起,直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有些酷热的秋日。却让人觉得异常寒冷。

郭浩儒万万没有想到,方孝孺十族已经被诛尽,他本人却还好好的活着!

电石光火间,郭浩儒便想清楚了前因后果,燕王朱棣故意留着方孝孺的性命,让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尽皆被诛。再看着和他一脉相传的郭浩儒提笔拟了诏书。

刹那间,燕王朱棣对方孝孺的恨意铺天盖地而来,有如实质,粘稠的让人动弹不得。

燕王果然精明,知道文人士子多重气节,用酷刑折辱反倒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要想摧毁方孝孺,莫过于直接摧毁他的信念,让他亲眼看到,自己所坚持的毫无意义,这样的打击才是最致命的!

朱棣挥了挥手,几个小黄门安静的上前,七手八脚的解开了束缚着方孝孺的绳子,方孝孺一经脱困,立刻捉出口中棉帕,往地上狠狠一掷,指着朱棣开口就骂:“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上一篇:重生超级巨星 下一篇:重生之美食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