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青云路(123)+番外

作者: 梅无阙 阅读记录

小圆还想说些什么,想着冬青要离开她,心里就莫名的害怕,只有跟着冬青,她心底才踏实。

但想了想冬青的话,觉得十分有理,既然她要报答冬青的再造之恩,就该做对冬青最有利的事。

于是默默点头应下,又想起最初冬青要为她赎身时,在客店对她所说的话。

若深陷泥潭,她又怎么报答冬青的恩情?

所以她应该更强大些,至少,达到冬青的一半气魄也好,才能有资格站在冬青身后,说她要报答冬青。

冬青欣慰一笑,她知道小圆不是死脑筋的人,只要好生培养,日后定能独当一面,她也能轻松一些。

而这次她们要去晋安,就是最好的机会,小圆留在山河县,四周有翠枝和李林帮衬着,待她半年后回来,小圆应该已经成长得差不多才是。

小圆答应留在山河县,剩下的日子冬青处理事宜便带着小圆,将要点都交给她。

李言卿给李员外写信没多久,李员外就差了两个仆妇进城,给冬青手底下的那五十余人煮饭吃。

冬青特意交代小圆,新来的两个婆子是外人,与她们没有任何情感可言,也不清楚品性如何,让小圆拿出些手段来,萝卜加大棒治服了才行。

经由发卖一事,冬青明白了一个道理。

以心换心这事并不是绝对的,你对别人掏心掏肺,别人只觉得理所应当。

人不能太软善,该狠的时候就得狠。

毕竟,恶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善人,做一百件好事无关紧要,若做了一件坏事,那便十恶不赦,从前的一百件善事烟消云散,只余下骂名。

小圆认真听着,冬青说的,那就是对的,哪怕不对,她也觉得无所谓。

因为在她眼里,冬青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越接近过年,天气就越发寒冷,在冬月时,冬青就拿自己的钱给院里的工人买了布匹和棉花,让她们自己得空做一身棉服。

没有花很多钱,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二钱银子,却赚得一片称赞感谢之声。

她们跟着冬青干了半年,手里拿了十多两银子,每顿吃得饱饱的,到年底还发到一身棉服。

在被苦难磋磨的众村民眼里,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干活更加卖力,左右干得多她们拿到的工钱也多,不亏的。

冬青正是打着这个主意,过年时要停工让工人们回去过年,至少要有五天时间没人复制挑花刺绣。

年前激励她们加紧赶工,那五天的量就挤出来了,到时哪怕有突发情况延误几日,也不至于断货。

小圆再一次见识到冬青的手腕,怪不得无论是李言卿还是陈君然,或是李林,或是手底下那几十人,都在冬青的运作下服服帖帖按部就班,没有任何人生出异心。

这些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冬青并没有表现在面上,这才是最厉害的地方。

腊月二十三,冬青照例带小圆去给商铺送货,回来时,走在路上,天空突然洋洋洒洒飘起了雪花花。

冬青抬眼看了看,天空是泛着白的灰,心里寻思,不知道今年老天会不会也赏脸,赶在大年三十之前放晴。

正抬头感觉雪花落在脸上的微凉,突然一片碧色挡住了视线。

原来是小圆看雪花给冬青满头青丝点上碎花,就将自己的衣袖拉开,挡住了冬青头上的那一小片天空。

冬青回头看着小圆笑,“不用如此,我们快些走就是,不久就能到家了。”

“嗯。”

小圆放下手臂,跨上前一步,走在冬青身侧,两人一路急行回了家。

冬青没有戳穿,小圆上前那一步,站在了风雪吹来的那个方向,只是因为小圆比她高半个脑袋,拦下了大半应该吹在她身上的寒凉。

王氏和瑾瑜站在屋檐下,正在开门,准备拿上伞去接应一下冬青和小圆。

没想到伞还没撑开,二人就跨进了门。

“快把雪花掸去,免得化了弄湿头发。”王氏看二人顶着风雪进门,立刻忙着拿毛巾帮冬青掸雪花,一边对小圆说道。

想当初,冬青刚被买进门时,王氏先给翠枝掸了雪花,找了衣裳,才看向冬青。

如今却见已见不得冬青受一点罪过。

大狗站在灶屋门口对几人死命招手,笑得脸都快变形了,“快来,我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跟你们说。”

看大狗那没鼻子没眼的样儿,冬青心思转了几圈,到底什么天大的好消息,能让大狗高兴成这样?

进到屋里,两个仆妇烧着火,屋子里暖烘烘的。

仆妇立刻让出几个位置,让冬青等人坐下烤火。

冬青刚坐下,就问道:“大哥,你要跟我们说什么天大的好消息?”

大狗摩拳擦掌,看了翠枝一眼,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寒冷,脸上还泛起两团红晕。

“我要当爹啦!”

家里人愣了几个呼吸,王氏激动得声音发颤,“怎么说?翠枝有了吗?”

当着全家人的面说这事,翠枝还有些不好意思,略带扭捏点了点头。

“哈哈哈我要当爷爷了!”李老汉从堂屋过来,刚跨进门就听到这件喜事,情不自禁大笑出声。

冬青打心底为翠枝高兴,“恭喜啊嫂子!终于得偿夙愿!”

转头看向小圆,“你把我的针线框拿过来,还有床头柜子里那几尺棉布,我这就给小侄子做衣裳。”

没几天她就要跟瑾瑜去晋安,不知道何时回来,趁着这几天赶出一身小衣裳,就算她们赶不及在翠枝临盆之前回来,也能让翠枝的孩子穿她做的衣裳。

翠枝有了身孕后,不管是家里的活还是铺子里的,王氏都不让她做,最多只能让她坐在铺子里卖点心。

他们还记着大夫与翠枝说过的话,生怕悲剧重演。

冬青紧赶慢赶,终于在年前做了几身软软的小衣裳,拿给翠枝收着。

过了初一,李言卿与陈君然从明山镇进城,瑾瑜早已买了马匹与车,几人在马车里装上书卷行李细软,赶着朝晋安去了。

第69章 贡士

几人轮流赶车,一路上讨论学问,又有瑾瑜说些他知道的趣闻,倒也不算枯燥乏味。

途经半个廊州,再横穿整个雍州,偶能见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不时遇到同上晋安的考生。

他们三人带着冬青,就免去了一切后顾之忧。

旁的举子赶考都是带些银票或是干粮,瑾瑜一开始就听冬青的,带了一大袋米和不少腊肉干菜,外加一个锅子几副碗筷。

快到用饭的时间,便寻一处有水源的平坦地势,捡上一些干柴,冬青就地架锅做饭。

碰上路途没有水源,冬青就让在有村落的地方歇脚,只要有人就表示附近有水,无论是河水井水或是龙潭水。

时不时的,冬青去问路,还能从那些纯良的村民手中接到绿色蔬菜。

吃完饭后几个男子轮流洗碗收拾,收拾好东西继续上路。

马车都是顺着官道走,除去天黑实在看不清路或是难以辨认方向,还有给马儿休息吃料,别的时间连夜里都在赶路。

上一篇:驸马倾城 下一篇:浮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