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226)

当然,对于谢来吐槽的这些,司马丞相是无动于衷的。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很小的事情了。

什么势力勾结,欺压百姓,收刮民脂民膏。

这不都是明摆着的吗?

不过想来也是,他这学生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家境应该不错。又被家里人护着很好,估计是没被欺压过。

他可见的太多了。

那些所谓上等人,哪里会把他们这样的人的命当命看。

“来儿,所以说,寒门必须崛起。才能让上层的那些人看看底层的百姓。”

谢来道,“可寒门的官,就一定是好官吗?”

司马丞相道,“总比世家的官要好。我且问你,若是要选一边相信,你更信任那边?”

谢来:“……学生觉得这个不好选,能不能都选?”

司马丞相:“……”他以为出身寒门的谢来应当会选寒门。

司马丞相教育道,“来儿啊,骑墙派可不好。你若是都不选还行,可不要想着左右都要。”

谢来点头。他只准备要一小部分,不知道可不可以。反正不给他们伤筋动骨的。

司马丞相见他点头,笑了笑,再次问道,“那你告诉为师,你选哪边?”

“我选对百姓好的那边,谁对百姓好,我就信任哪边。若是不把人当人看,还管什么出身?”

司马丞相道,“那必然是寒门将百姓放在心中。毕竟他们更了解百姓疾苦。”

谢来道,“老师,我还要多看看才行。过早的做结论,是对老师您的问题的不尊重。”

司马丞相但是自信,“你且慢慢看吧。”

他很自信,谢来日后必定是寒门中的新秀。

若是和他所猜测的那样,谢来与他同是一个天下之人,那谢来日后必定是他的接班人。也只能有这么个可能。

他可不会让谢来投入世家或者青云书院那边。

世家吃人肉,青云书院是自誉为正人君子,实则自自傲清高,不理俗物。

他可不想自己的学生进入这两个势力中去,成为他们的一员。

……

谢来虽然不能插手那些茶业商会的事情,但是也不代表他不能去打听。

不过他发现这些消息越打听越艰难。

谢来便自己每日里根据打听的情况,画了一个关系网图。一点点的分析。

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

以前他的脑袋里除了读书就是空想。如今终于可以结合实际。也让他未来的计划一点点充实起来。

孙大庆倒是每日里忙着瓷器市场的建设。

然后来给谢来汇报建设情况。

“我看再有月余,第一批商铺就能完工了,谢兄,接下来是不是要安排了?”

谢来思考了一下,“确实要提早安排了,至少吸引那些手工业者成为市场里面的商户。把这些人要先定下来,不能等商铺建好之后再定。”他怕到时候本地商户看到了势头好,纷纷挤进来,这些手工业者反而就没了机会了。

这些人可是变相的收商税的第一步。必不可少。

这些计划是早已想好的,如今两人又在一起商议补充,比如说这些手工业者拿了铺子之后,能享受怎样的权益,需要向官府缴纳的金额标准。

另外其他人进入铺子之后,需要遵循哪些管理条例,享受何种待遇。

这些细节都要一一核实。

两人忙碌不已,谢来甚至累的连学堂都没时间去。愣是好几天,才将这些细节完善,交给孙知府批复。

孙知府最近心力交瘁,但是对集市的事情还是上心的。

毕竟如今云州府暗潮汹涌,可容不得再生乱子了。

不过谢来弄出来的这些市场管理条例,倒是让他无可挑剔。

在商业方面,这位谢举人,似乎又非同一般的天赋。

因此连续阴沉好些天的情绪也好了一些,连连夸赞谢来才思敏捷,智谋超群。

谢来整个人都不好意思了。

实在不好意思了,都是学别人的。这都是老乡们智慧的结晶。只希望在这里也能用上。

第145章 团结工人

市场一事明面上由府衙的人负责,但是其中规则制定,都是由谢来和孙大庆来做的。

确切的说,是谢来指挥,孙大庆跑腿。

谢来本人并不愿意在这些事情上面出风头。一是他年纪小,难以服众。二是他如今还只是个举人,太过出风头反而不安全。谁知道这盘根错节的关系中有哪些存在?作为一个没有靠山的人来说,谢来觉得自己发育期还是要小心谨慎。

他还是很爱惜自己的。

孙大庆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对谢来的提议是言听计从,执行力度极高。

所以官府的瓷器市场很快就正式的对外“招商”。

起初的时候大家也只是看个热闹,觉得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

倒是有人准备着看看市场建设之后,会出现新的工作岗位。

所以很多有手艺的人摩拳擦掌,就等着了。毕竟在这县里住着的人好多都是没田地的,就靠着给人做工赚钱了。

当市场招商告示贴出来之后,工人们就围了过来。

待有读书人念出了上面的内容这以后。

这些手艺工人都惊呆了。

“官府给我们铺子?”

“只需要赚银子之后,交出一成收入就行了?”

“这是真的吗?”

后面的工人都往前面挤着,拉着旁边的读书人,“先生,您再念念吧,让咱再听听。”

读书人也正吃惊呢,闻言便也再帮着念了一遍。

待确定了官府是真的要给他们分铺子之后,反应快的工人立马往府衙新建的市场跑去。往那边去报名去了。

随着消息传开,往那边跑的工人越来越多了。

白送铺子,谁不报名舒适傻子。

至于那一成的收入,大伙儿都觉得没有问题。一成的收入而已,对生活完全不影响。想想那些种地的农民,每年还要交四成租子呢。

他们这些没有恒产的手艺人,能有个铺子,这简直就是几代人都不敢做的美梦。

报名的人实在太多,市场这里十分拥挤。现场气氛热烈。

孙大庆看着这个场面都也是吃惊。“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谢来道,“能够谋生的产业,对于这些依靠给人做工赚工钱的手艺人来说,太重要了。这其中核实背景一定要仔细。不能让任何人从中搞小动作。”

孙大庆道,“谁敢冒充,我必定不饶。”

他们早就防着一些府上利用家里的工人来抢占铺面的情况了。所以报名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选上。

还要比手艺。总不能这市场里卖的陶瓷都是劣质品吧。另外就是要核实背景。

要家世清白。不允许有作奸犯科的。也不能是卖身为奴的人。

也不能与那些富商有什么大的牵扯。

这些工作都十分繁琐。但是却十分必要。

府城这动静自然惊动了商人们,特别是几家大瓷商。

他们还抱着搞破坏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