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富贵皇华(177)

作者: 肖某某 阅读记录

不过今天既然高兴,那就不拘泥了。武令媺心里本来就痛快,干脆让人去取出她从宫里顺出来的陈年御酿,让大家尽情痛饮。

众人的话题从皇家大商行又说到下个月皇帝陛下的万寿节,说是有不少属国的重要人物会亲自来恭贺。譬如说认了武令媺做姑姑的南越国十四王子沈观栩,他家父王和母妃就会从南越赶来大周。还有几个小国的国主也将亲至,国势稍盛的国家则会派来宗族最有份量的皇族抵达大周。

多国国主及宗亲前来朝觐皇帝陛下,如此盛事大周不能不重视。几位监国皇子难得齐心了一把,朝堂之上的争执少了许多,政令畅通。

虽说下个月由泰王监国,但是另外两位监国皇子也都卯足了劲儿干活,一意要讨父皇陛下的欢心。也正因为如此,泛大周运动会及武林小会的事先准备工作,禄郡王与瑞王都很识相地在他们监国期间给予了配合。

武令媺不是小气的人。皇家大商行的股份,她不会乱给。但她打着给侄儿侄女们零花钱的名义,已经往几家皇子府上送去了大红包。

既然说到了万寿节,大家就不能不谈论泛大周运动会和武林小会。这两项活动由宗正局牵头,朝廷派了礼部和兵部协办。

前段时间的大海选真是让各州省主官们操了不少的心,他们得挑选好苗子出赛给自己的辖区争光,又要防着有人趁机作乱。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举办大海选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皇帝陛下在继位之初和楚国狠狠打了几年仗,之后换来大周承平二十多年。百姓休生养息,皇帝陛下又爱惜子民,不肯多加赋税,民间日渐富裕。

如今有如此盛事可以观看,海选官深入各县时又不忘了宣传,有钱有闲的民众便再也按捺不住。荷包丰盈的可以选择去京城或者州府;中等身家的也能去省府瞧瞧热闹;最不济的人家在县里大海选时也可以看新鲜。人一多,各种需求自然多,生意可不就做起来了么。

武令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她的声望会因这次几乎遍布大周全境的大盛事而高涨至何等程度。便是属国子民,也多有人知道宗主国有一位了不起的公主殿下。

怀睦老亲王交给武令媺一份家道中落的族人名单,她从中挑选了合适的人选以宗正局的名义委派差事,与朝廷派出的官员一起下到地方挑选运动员。她的声望渐隆,由她安排到各地主持大海选的族人们功不可没。

且不说这份差事办好了,会不会在皇帝陛下和各位显赫皇亲们心里留下怎样的印象,单是宗正局开出的丰厚差旅费就很是滋润了一些落魄家庭。族人们既然感激,大力宣扬她的功劳便再正常不过。

并且,那名单上的人家,只要在两项活动中委任了差事的,薪俸不算,有一户算一户,都能从族务司格外得到一笔辛苦费。这些钱从哪来?还不是玉松公主主持宗业司有方,早早就投资兴建了供外来客们暂住的聚居点!(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名医盈门

武令媺将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分得一清二楚。宗业司帐上根本没有能够大建特建聚居点诸多建筑的银子,但她自己手上却有大笔空置现银。

于是怀睦老亲王奏请了皇帝陛下,用宗族名下的地产和房产作抵押,从武令媺手里借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现在和未来宗业司的持续投资。外人都说玉松公主一心为公,用自己的钱来帮着宗族产业发展。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这是未雨绸缪。

宗业司的帐面上不会留太多现银,所有的钱都会用来在大周各繁华城市成立皇家大商行的分行,族人们也将持有股份。武令媺正在逐步打造一个大大的利益共同圈,将越来越多的人拉上自己这条船。如果以后有人要过河拆桥,她会让那人知道,没了她,宗族产业会衰败成什么样子!族人们会不会答应!

运动会和武林小会必将使京畿诸郡县商机大起,但武令媺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并没有吃独食。那些聚居点和入驻皇家大商行的商铺的背后东家,有不少能找到皇子和臣工们的影子。大家得利颇丰,也给了她的行事诸多方便。

傍晚时分,皇家大商行打烊,恋恋不舍的民众大包小包离开。人大多有从众心理,看见别人买了,自己荷包里的银子就难守得住。第一天便赚得盆满钵满的各商铺按照与大商行签署的契约规定,将自己这一天的销售额报给前来登记的工作人员。

当然,你不能指望这些数据里一点水份都不掺。商户们也知道这些数据将决定进场费的高低,自然会留些心眼。可就算如此,这天大商行整体的营业额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将各位股东的情绪又煽动了几分。

武令媺当即拍板,给当日在大商行工作的所有人立刻发放奖金。梅小草、武宗兴等管理层也同样有奖金以资鼓励。虽说钱不算太多。但总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与鼓舞,梅小草和武宗兴代表几位管理者对股东们表示感谢。

按照契约规定,商铺的安全由大商行负责。这些保安来自各位股东的府邸。都是精干人手。武令媺的要求是保安们不仅身手要了得,而且要做到眼明心亮。

不过呢,也有些商铺的东家自己就养着护院家丁。掌柜和小二离开。东家派来自己的人盯着店里的货物。刚开始嘛,对大商行的安全措施不信任这在所难免。

武令媺回公主府之前。站在同福总店门口,遥遥望着街道对面的大商行,瞧着那些身穿统一服装的保安精神焕发入店执勤,终于松了口气。

她心里其实也有几分忐忑。任何新鲜事物都必须适应当地的大环境才能真正扎根生长。在大商行的筹建过程中,她摒弃了不少前世的营销方法,转而采纳梅小草建议的能被本地人接受的做法。现在看来,理论果然要由实践来证实。

这一天身体倒是不累。心累。武令媺回去公主府,又看见数辆马车从侧门驶入,外院总管凡米来亲自迎进去一位衣着简朴的清瘦老者。这老者身后跟着十几人,当中有几位劲装男子太阳穴高高鼓起,显然是内家高手。

武令媺便知道,又一位名医抵达了。她没有惊动那些人,远远站着等了会儿再带着亲卫和内卫们进了府。此时与名医们碰面,难免多有礼节烦扰。她循近道直入内宅,洗漱一番,请了圣手同来用晚膳。

圣手老爷子今天也跑去大商行看热闹。尤其关心他的药铺生意如何。能不好么。武令媺亲眼看过几回老爷子指挥徒弟们制做药丸,那吹毛求疵的态度简直让她脸蛋疼。难为了那些年纪也都不小的名医,对师父大人的喝斥责备还能甘之如饴,一个两个乐颠颠的。

圣手年过九旬。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他可不止颜无悔一个徒弟。事实上,他老人家还创立了一个圣手门,收了十几个亲传弟子,三十多个入室弟子,而记名弟子就更多了。

武令媺让人去查了一下,得到的结果让她对圣手老神仙的佩服程度又高涨了几分。这位老爷子不光医术好,也相当会教徒弟。仅仅教会徒弟医术还不算什么,难得的是老爷子的弟子们医德医品也都深深为人所称道。圣手门在江湖中亦备受推崇,门中弟子与许多武林人士有极深的交情。

老爷子满天下乱跑,他的徒弟也分布于各国,如今是徒子徒孙灰徒孙一大群。当中多有人同样名震四方,居于乡野的不少,被延请入宫廷成为御医的也有。

不要说召集天下名医,只圣手这一门师徒估计就能把医典和药典给编纂出来。既然决定待在大周将这件大事儿完成,老爷子一纸召令就把自己的徒弟们给弄了过来。

他老人家行踪不定,徒弟们想见他都得提前预约,还要看他有没有那个心情。故而接到老师的传信,又知道要做一件如此宏伟的大事,圣手门可以说是倾巢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