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富贵皇华(81)

作者: 肖某某 阅读记录

寿王生母本来就是官家小姐,只要皇帝愿意。将她追封为皇后都行。可武令媺的生母出身寒微。其追封最高位份拔高再拔高,接连打破晋封规则,实在令人瞠目。哪怕明辉贵嫔最后没有被追封为皇贵妃。陵寝能有皇贵妃的规格也是崇高无比的荣耀,足够其母家风光几十年。

这次皇帝虽然没有明旨再度提升明辉贵嫔的最高追封位份,却用陵寝规格来表明了态度。人们就知道,等到玉松公主及笄、下嫁、甚至生儿育女。只怕都能贵及生母。由此可见,皇帝对小女儿的偏宠到了什么地步。

在皇帝看来。追封逝去之人的哀荣不过是写在圣旨上的几行字而已,重修陵寝也花不了几个钱。他继续说:“寿王入右龙骧军任龙牙营主将,食双亲王俸禄,赐杏黄亲王旗。赐太平玉松公主三公主俸禄。三食邑贡银。赐太平玉松公主澄心殿听政之权!”

稍微喘了口气,皇帝满意地看见众位皇子和重臣们身体微颤。寿王正式掌军,早在众人意料之中。接受起来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不管是谁当皇帝,都需要保家卫国的大将。寿王早就由皇帝发话。他会忠于任何一位坐上龙椅的皇兄,所以皇子们对他进入龙骧军并不排斥。他们甚至还有些失望寿王为什么不是去分薄禄郡王手里的镇南军。

至于武令媺,旁的赏赐都还罢了,不过是几个钱的事儿,这澄心殿听政之权却非同小可。澄心殿是皇帝位于金銮乾宁殿东侧的书房,他经常在下朝以后在此殿召见皇子和大臣们议事。即便只是听政之权,而非开口议政甚至递上奏章参政,也足显皇帝对武令媺才智的肯定与看重。

别忘了,玉松公主才十二岁!人们不由猜测,皇帝这是想把她培养成先代那些也被赐文武二宁殿听讲的公主们那样的女中豪杰吗?

还别说,向来以历代明君贤帝为超越目标的皇帝陛下恐怕真有这样的打算。先代可以有公主名动天下,本朝皇帝陛下如此英明神武,怎么不能也有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出色女儿?

但是这还没有完,真正重磅级的封赏往往放在最后。皇帝的声音柔和下来,不像方才那么严肃:“十月二十是太平玉松公主的生辰,她将自己的生辰贺礼都捐赠出来填补国库日前的花销,也用来购买厚实冬装军服送去边关。但是朕的小女儿过生辰却收不到真正意义的贺礼,这怎么能行?!”

“朕入主东宫之前的王府是朕的私产,现在还空着,朕就将王府送给太平玉松公主为公主府。这不是朕身为君主的赏赐,是我这个当父亲的给女儿的礼物。若是加加紧,有几个月时间修缮应足够。明年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我会亲自给公主府主持开府设衙之礼!”皇帝很是得意。

儿子们一只眼睛巴巴瞧着太平郡这个象征意义非凡的封地,另一只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他入主东宫之前的潜邸。皇帝偏不如他们的愿,既不改小女儿的食邑,也要把旧时府邸送给她当公主府,就算是未来的陪嫁之一。

阿弥那个陀佛、无量那个天尊、真主那个阿拉、上那个帝!武令媺眼前顿时炸开无数颗小星星,她差点被震晕过去。向来公主府只在公主下嫁之前被赐予,而所有被赐公主府的公主都不会去和亲。她的第一愿望果断达成!可是难道皇帝老子就打算把她嫁出去?

开府设衙……只有皇子离宫才会开府设衙啊啊!没听说过哪位公主下嫁还能开府设衙的,公主府只是婚房而已。并且据武令媺所知,迄今为止,皇帝老子没有给任何一个皇子亲自主持过此礼。

更别说那座王府是皇帝入主东宫之前的私宅,意义非凡哪!大周历代储君的封地太平郡又是自己的食邑,噗……莫非老头子准备立自己当大周的皇太女?武令媺立刻在心里狂掴晕晕乎乎的自己几十耳光。这种可能性绝对比她能够重新回到原位面的可能性还要低一万八千倍!

“儿臣叩谢父皇隆恩,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管怎样,先笃定不会去和亲再想别的。武令媺绝不能让人打岔子搅和了自己的封赏,于是赶紧磕头谢恩。她对皇帝露出万分感动和感激涕零的表情,且真心希望皇帝这棵越来越有父亲模样的大树要万古长青才好。

至于说皇帝的宠爱是否太过份,武令媺可是知道的,原位面大唐帝国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是有史可考唯一享受皇帝亲自抚养殊遇的公主。而此位面,似乎早有公主被皇帝养大,她还算不得唯一。

并且据史书记载,晋阳公主的飞白字体与唐太宗的亲笔真假难辨。武令媺虽然也由皇帝教导学写大字,却从来没有以皇帝的字为临摹范本。她也不敢,生怕皇帝多心。

而晋阳这个封号更足显太宗对爱女的珍视宠溺——晋阳正是李唐王朝龙兴之地。武令媺的封号“太平”也是别有用意,可惜皇帝老子给她这个封号时,大抵没有打什么好主意。那时的她比不得晋阳公主,不知现在的她能不能比?!

大周皇帝陛下不知自己在小女儿心里正和唐太宗比来比去,他眼露慈爱之色,将武令媺亲手扶起,轻叹道:“我儿,父皇舍不得你住去宫外。所以,即便开府设衙,你在未出阁之前还是住在长乐殿陪着父皇。你的公主府,派些妥当人手好生打理就是。有事情需办理时,你再留宿于府中。”

由衷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被唐太宗真心疼爱的晋阳公主,武令媺发自肺腑地说:“儿臣也舍不得远离父皇,就算父皇不说,儿臣也会赖在长乐殿不走的。”

她又巴巴瞧着皇帝,轻声道:“父皇,儿臣从来不敢忘记,儿臣的生辰就是母妃的祭日。今年儿臣想去温化皇陵祭拜母妃,还请父皇恩准。”说完,她跪倒在地,非常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上回武宗厚给武令媺提过两句,说是这么多年只是在京里祭奠,他很想去给终于迁入温化皇陵的生母上几柱香。武令媺在皇帝心里已经博了孝女的名头,没理由对生母置若罔闻,她当时就答应小十二有机会就和皇帝提这件事。

生辰就是生母的死祭,往年武令媺也从来没有大意对待过祭奠之礼。这回皇帝说了修陵的事儿,她当然要趁势提出到温化皇陵去亲自给这具身体的母亲认认真真地磕几个头,表面以示孝心,暗中也为她心中隐匿的谢意与歉意。

皇帝一时失神,却是想起谢骏说过要去孝仁太子墓前亲自上香的事情。心情缓缓变得沉郁,他点头应允,看了看武宗厚才对武令媺说:“你一片孝心,父皇自然要成全。就让你十二哥也同去给明惠夫人拜一拜。你们兄妹俩多给你们的母妃烧些祭奠之物,也告诉她们,父皇心里惦记着她们。”

顿了顿,皇帝又幽幽地说:“既然去了温化皇陵,你们俩不妨去拜祭一下敦庄皇后和孝仁太子,那是你们的嫡母与嫡兄。玉松我儿,你从来没见过先皇后和先太子,这回去一定要多磕几个头。”(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推心置腹

我去,武令媺在心里吐槽,地位再尊贵,丫的她还是庶女一枚。不过当年徐皇后试图把她养在膝下,她却不太情愿。一想到要叫比自己前世年纪还小的女人为娘亲,她就恶寒不已。而且被皇帝亲自养大显然要比托庇于一位名份尊贵却地位实在尴尬的皇后要强得多。幸好皇帝老子拒绝了徐皇后。

武令媺和武宗厚一起给皇帝磕头,表示一定会把皇帝的话带给两位母妃,也一定会恭恭敬敬地给嫡母和嫡兄多磕几个响头,多烧些祭奠物品。

每每觉得儿子们还不够长进,皇帝就会格外怀念孝仁太子。那孩子虽然性情稍嫌慈和,却相当有远见。只要假以时日,多加历练,皇帝相信自己的嫡子就会是最好的帝国继承人。可惜啊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