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356)

作者: 寓风 阅读记录

苦,又不是苦。

细腻湿润,柔软香浓,那么大一口一点儿都不噎人。

昌隆侯含糊不清道:“这个!还有那些,每样给我装一个!”

卢栩:“好的。”

他挨个铺纸盒,给伙计包。

蛋糕,尤其是奶油蛋糕,可是要一个装一个纸盒的。

昌隆侯边吃他的蛋糕卷边指挥伙计:“我都要那个样的盒。”

承平伯见他还是要卡通盒子,忍不住又在心中好一阵骂骂咧咧,什么审美?

卢栩给他装好,提醒他提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盒子倾倒。

昌隆侯闻言又觉得这点心似乎又贵重了点儿。

他让下人帮他提好,又要了一个甜甜圈吃起来,他也四十好几的人了,牙也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好了,吃点儿好嚼的刚好!

他爽朗道:“我先给老娘送回去,待会儿再过来!哦对,多少钱啊?”

卢栩笑吟吟道:“承蒙惠顾,开业头三天八折,三十二两。”

昌隆侯脚步一顿,怀疑听错了,“多少?”

卢栩:“总计四十两,头三天打八折,三十二两。”

众人视线“唰”的集中到承平伯身上。

承平伯满脑子回荡着那天他与夫人抱怨卖点心赚不了大钱时夫人说的——

“那便看如何卖了”

“那便看如何卖了”

“那便看如何卖了”

……

都看他干啥?!

价又不是他定的,黑的是那边那小子不是他啊!!

作者有话要说:

——谁是老板?

承平伯挺胸抬头:我!

——谁定的价?

承平伯:他、他、他!就是他!

第229章 投票

装都装好了,昌隆侯也不好意思因为区区三十多两银子说不要。

他很不爽的叫管家给钱,承平伯有心说不要了,可到底不是他的生意,话在嘴边转了转,没说。

卢栩心安理得的收钱,心想贵什么贵,西城那些酒楼,一道菜也要三四两银子,一块儿点心也要一两半两的,他这独门秘方,十几块就要三十二两,哪儿贵了?

纸盒他都没收钱呢!

他无视昌隆侯的黑脸,和颜悦色道:“侯爷今日得空不妨还来,店里的茶水、笔墨纸砚都是不另收费的。”

昌隆侯刚迈出去的脚步又收回来,“不收费?”

卢栩:“不收,店里的书也随便翻看,您若哪日路过月辉楼,适逢天热或口渴,进来歇歇脚,下下棋,都是不收费的。”

昌隆侯:“我喝一天茶也不收钱?”

卢栩:“不收。中午店里还会放冰,欢迎您来纳凉。”

另外有人问:“谁都能进来纳凉?”

卢栩笑道:“只要随便买一块儿点心即可。”

昌隆侯:“……”

承平伯:“……”

其他人:“……”

买一块儿点心,茶水随便喝,话本随便看,还有冰,能纳凉?

他们粗粗算了算,昌隆侯吃的加买的,十多块儿三十二两,算下来,均价一块也才二三两银子。

花二三两,用着冰,喝着茶,还能吃这稀罕的点心,似乎……还挺划算的?

茶水他们刚刚尝了,都是好茶。

早上掌柜说以后雅间还会有好酒。

……

别说别人,承平伯自己都心动了。

卢栩买的是什么酒他可是知道的,二两银子买块儿点心,喝一天,这得多么美滋滋!

过来看看画,下下棋,消暑度夏也不错呀!

要是再有个唱曲儿的就更好了!

卢栩听从他们的意见,还拿个小本子开始做记录:“诸位可认得什么曲艺名家?我去邀邀试试?”

众人:“???”

真去呀?!

有人起哄道:“你要是真能把谷梦姑娘请来,往后你这儿,我天天来!”

卢栩:“谷梦姑娘是谁?”

众人哈哈大笑,“一听你就是外乡来的!”

卢栩莫名其妙。

另一人道:“你只需每日多做些好吃的点心,我便天天来。”

“天天有茶有酒,有新话本便行。”

卢栩:“都有!都有!”

卢栩通通都记上,不怕他们提要求,就怕他们没要求。

每个要求都能变钱,他不嫌麻烦!

昌隆侯也不慌着走了,他叫管家把点心送回家去,他要坐在店里喝茶。

银子都花了,不喝白不喝!

他最理直气壮!

其他人也纷纷挑选起来。

他们再穷也不差几十两银子,有昌隆侯在前面打了样,各自挑选几个看着不错的垫垫肚子,也花不了多少钱。

红的枣糕,绿的茶糕,黄的原味糕。

还有酥脆口感的饼干,堆了不知什么酱料一片脂白的点心。

名字倒是好听,什么芙蓉凝脂,君子如玉,苍山覆雪,玉树琼枝……

一听就是文官那套,瞎讲究。

和他们这些武将勋贵不搭调,不吃!

喜欢绵软口感的,十分喜欢蛋糕。

喜欢酥脆口感的,则十分喜欢饼干。

和承平伯交情甚笃的武昭侯就尤其爱吃咸香味儿的葱花饼干,一口气干掉两盘,在卢栩推荐下正举着块撒子掰着吃,边吃边掉渣。

几块点心下肚,众人品尝过后只觉得这东西吧,好吃是好吃,味道也新奇别致,就是……

不顶饱啊!

那么大一块儿吃下去,也就尝个味儿,没了!

捏一捏,瘪了,根本就不实在!

“你这点心做的,比我家馒头还暄!”别说吃了饱肚子了,根本是吃了更勾着人想再来一块儿!

卢栩呵呵笑着,心说他又不是卖馒头!

没一会儿上百两进账,卢栩一扫熬夜的疲惫,自己也端了块儿方糕坐下,和他们聊起京中的各路八卦。

他们天南海北的一通聊,他们也没觉得卢栩一个平民小子和他们一群勋贵坐在一起侃侃而谈有哪里不对,还有好几人答应下次将家中更名贵的宝物借给卢栩展览。

“我家有个夜光镜,价值连城,连陛下都夸过。”

夜光镜?卢栩心想,大晚上照夜光镜,那不跟闹鬼似的吗?

可提起这夜光镜,竟然好几人都是一副羡慕嫉妒的模样,看来真的价值不菲。

还有什么琉璃盏、翡翠杯、前朝开国国君给宠妃做的双鱼佩、有上千年历史的铜印……

卢栩:“不如我来排个序,咱们每……每五天展览一批?我再找找画匠,把要展览的东西画成画轴,每日挂到店门外,好叫想看的人到时来看。”

“嗯?”

“这样绝世的宝物,纵使是诸位贵为勋爵也没尽数见过,何况是我这样的普通百姓,习武要练,读书要背,可见熟悉的重要性,要是咱们把一些珍品宝物展出来,叫画匠、雕工也能看到,他们兴许也能有所收获呢,我听说很多古时的工艺已经失传,也许看到这些流传下来的宝物,还能重拾一下呢?”

见他们没啥反应,卢栩换了说辞,“虽说财不外露,剑要藏锋,可诸位和那些文官不一样呀,像什么开国时太宗赏赐的宝物呀,祖上陛下、皇后赏赐的珍宝呀,这有什么不好叫人知道的呢?这有什么心虚的呢?若是我家有这样一件,我恨不得让全大岐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