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105)

拿了账本之后他直接递给燕明荞,这才呼了口气坐下,“东家先看看这月的账,月饼和其他点心没有分开记。还有六份往外地卖的,他们没回来。”

燕明荞一边翻看账本,一边飞快地在心里算利润有多少。

算的时候伙计上了茶水点心,点心就是玉芳斋的,燕明荞没忍住吃了小块。

账本算着,光卖月饼的利润就有一万二千三百两,月饼利润多,散装的大概才五六成,盒装的利润更高,能有七成。

按照掌柜的说的,还有往外面卖的没回来,姑且把利润加到一万五千两。

燕明荞算术的时候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她心里已经惊呆了,她觉得赚个五千多两就顶天了,一万两,这得多少钱。

换成银子,那真的是好多好多银子啊。

刘掌柜说道:“这阵子忙,便请了八个短工,不过做的都是简单的活,不进厨房,不用担心泄露秘方。”

不然指着铺子里的五个点心师傅烤,那要没日没夜做才行。

钱要赚,人也得顾着身子。

不过就算有人帮忙,那也累得不轻,前两日一人轮着歇了两日,这事儿也和东家说了。

“别的点心这几日生意不太好,月饼卖得最多。到月底利润估计能有一万六千两。”掌柜的嘴巴有点干,喝了一大杯茶水,喝完他道:“比以前的利润高了十几倍。”

燕明玉看向妹妹,燕明荞重重地点了下头,证明刘掌柜说的没错。

没错,就是这么多的银子。

燕明玉是有钱,可自己赚的和别人给的是不一样的,“掌柜的这些日子辛苦了。”

刘掌柜眼神火热,“不辛苦!中秋前的几日,生意好得很,月饼都不够卖的。小的想着,可以先看看开个分店,在盛京不在盛京都行。咱们铺子的点心,也可以让人专门去谈大单子,还可以卖给酒楼饭馆。”

卖给他们的话肯定没那么多的利润,但是胜在数量多。

就中秋这几日,几十上百的单子有的是。

刘掌柜心思活络,见的人也多,虽然燕明荞聪明,但毕竟才七岁,有些事她想不到。

燕明玉是穿越来的不假,但告诉点心师傅做蛋黄酥就顶天了,这些东西的配方她根本不知道,以前也没做过生意,顶多踩过一些刺客的坑,就更想不到这些了。

刘掌柜越说越激动,“坊间有照着咱们点心做的,但形对味不对,不成气候。玉芳斋再过几年,就能和盛京城最大的点心铺子五香居叫板……啊不是,是平分秋色,平分秋色了。”

燕明荞忍着笑,因为玉芳斋背后是燕国公府,所以从开业到今,一切都很顺利。

没人闹事,也没人敢把心思放在铺子上。

其实燕明荞没想过这么快开分店,燕明玉也没想过,说实话,她们都没怎么管过,就月初的时候收钱,有时候还是让丫鬟过来。

刘掌柜是个能人,两人自然不会说不缺银子,就让铺子顺其自然吧,现在每月有几百两就很不错了。

谁会嫌钱多,刘掌柜为铺子尽心打算,也是为了多多赚钱。

这一万多两的银钱和刘掌柜没啥关系,做下人的在这种事上看得极清,国公府也有钱,但银子不是自己的。他也是国公府的人,卖身契还在燕明玉她们手里,但做得好肯定能多拿银子,中秋的时候他拿的银子最多。

“东家,还得趁没开业的多培养些学徒,让几位师傅带着,到时候开分店,也能过去。我也可以带人,教人管账记账的本事。”

开分店要找铺面,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的,装潢、请人,事情多着呢。

刘掌柜也是和两人说说他的想法。

别看赚的银子不少,但都是熟客,盛京城这么大,有多少点心铺子,且有的赚呢。

还有整个越朝,这些事完全可以交给他做。

姐妹俩对视了一眼,燕明玉轻轻点了下头,燕明荞瞬间就明白姐姐的意思了,对着刘掌柜说道:“开肯定是要开的,不过有很多事都得合计,这些急不得。这样吧,等下个月月初,我们再过来一趟,把所有事商量商量。”

刘掌柜忙说好,“东家慢慢考虑,慢慢考虑。”

这个月还没过完,一万两银子在铺子里还不能动,得等下月月初的时候一块算账,盘点后才拿。

不过两人拿了不少点心回去,她们俩常吃,倒不觉得特别想吃,没有到非吃不可的地步。

但给府里人分一点,下头丫鬟们分一点,她们吃着就很高兴了。

燕明荞上了马车,拍了拍胸口,“二姐姐,我觉得我再买庄子,可以加一个温泉了!”

她也和燕明玉说过买庄子的事,两人还不懂别的生意,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买庄子买铺子。

当今盛世,田地和铺子基本最保值的。

燕明玉扑哧一笑,“那我也合计合计先买什么。”

燕明荞揉了揉笑得有点发疼的脸,“二姐姐,咱们还没开分店呢,就想着赚钱花钱了。”

要想开分店,就得选地段选铺子,这些都要花钱的。

姐妹俩如今的生意,玉芳斋和烤肉铺子的铺面是沈氏给的,直接就给两人了,是私下给姐妹俩的贴补。

铺子里的掌柜的、伙计、大师傅们都是国公府的下人,玉芳斋基本上大事是沈氏操办的,没用姐妹俩操过心。

有娘的孩子万事足,但后头的经营,也是姐妹俩用心,再想开分店,肯定不能再让沈氏给铺面。

燕明荞觉得,租合适些,分店开在哪儿、生意好不好都不知道,买个铺面投入太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回本,所以租一个最合适了。

装潢照着玉芳斋弄,就是新铺子里的掌柜点心师傅有难处,得先按刘掌柜说的,找学徒去学,燕国公府的家生子不够,就得去人牙子那儿买人。

也得花钱。

还有一件要紧事,就是刘掌柜那儿,给了一个这么好的主意,如今玉芳斋生意做得好,若还是按以前一样每月十两月钱(原本二两,慢慢涨上来的),就有些少了。

相信刘掌柜说这个也不是靠着十两月钱,他有家室,肯定想要更多。

燕明荞觉得,该给分成,燕明玉也同意,就是不知道这个分成定多少合适。

燕明荞道:“太多肯定是不成的,不然涨到头了,以后做得更好了,涨得就不痛快。”

开始少些,再加上每月月钱,两三年涨一次最好不过。

可以先让刘掌柜带学徒,到时候他去新铺子,直接给新铺子的分成。

燕明玉认同妹妹的说法,新铺子经营得好,刘掌柜得的就多,她现在就是黑心的资本家,也没觉得良心痛。

燕明玉道:“这些事你理一理,写出来,咱们给母亲看看,若母亲觉得合适,月初就这样和刘掌柜说。”

有不妥当之处的话,慢慢改就好了,谁都不怕在沈氏面前丢人。

两人又去春饼铺子吃了顿烤鸭,在马车里说了一路,这就回国公府了。两人声音倒是不大,不过在车外守着的林香流露也能听见一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