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196)

再穿过前堂,拾阶而上,就是正屋。

正房左右各两间厢房,正房旁有小路能绕到后面的花园去。

沈氏先带着女儿看正屋,从外看是青砖檐瓦,石雕花窗。进去之后,网上看承尘干净整洁,地下是青砖铺地。正屋又分三间,中间的是用以待客、吃饭的厅堂,摆着八仙桌和椅子,往左一面珠帘,则是燕明荞住的地方。

上午阳光正好,珠子散发着莹润的光芒。

燕明荞都能想到,日后穿过珠帘,珍珠碰撞叮当响的样子。

珠帘后是屏风,也是沈氏精挑细选的,用的是缂丝织就,珍贵非常,上面织的是旭日初升,云雾缭绕,看上去栩栩如生。

绕过屏风,才是内室,四个衣柜靠墙整齐摆放,木料颜色发黄,是黄梨木的。

窗前放着矮塌,旁边曲几上摆着香盒。

屋子南北通透,西面也开了扇小窗,窗沿铺着砖石,窗纸洁白明亮。妆台也是新打的,比燕明荞如今用的更大,连妆匣都是新的……

妆匣虽然没装什么,可是妆台上摆着一把扇子和一柄玉如意。

燕明荞道:“母亲,这些用原来的就够了。”

沈氏觉得不够,府上不缺银子,这些等明荞嫁人了都能带走,她道:“你都十岁了,以后衣服首饰越来越多,那屋里的小,马上就装不下了。再看看别的,喜欢么?”

怎么可能不喜欢,母亲精心准备的,她什么都喜欢。

燕明荞看地上铺着地毯,床是拔步床,里面有好多个抽匣,外面还有小柜子,能放不少东西的。

床帏也好看,床上还绑着香包,真是哪里都好。

堂厅右边的屋子是小室,里面一个窄边书几,上面也摆着香盒和熏炉。南边窗子是石制小几,上面放着茶具,还有一方小榻,丫鬟们可以守夜。

看着极其雅致。

厢房有间是浴室,一间做书房,另有小厨房和库房,燕明荞一人便用了七间屋子,现在在正院,一间屋子一间库房,已经足够了。

燕明荞觉得哪儿哪儿都好,喜欢得不得了,“母亲,我很喜欢。”

沈氏笑了笑,“喜欢就好,正院的饭菜你吃得惯,厨娘过去一个。”

燕明荞哪儿能要母亲院里的厨娘,“母亲,我更喜欢吃辣菜,再找一个厨娘就好了,没找到的时候,我就去您那儿吃。”

沈氏自然由着女儿的性子来,“好。”

燕明荞又和沈氏看了看后院,这处在寻常人家,便是一家人的住处。后院也不小,种着许多花,海棠紫荆茉莉杜鹃,但现在时节不对,只等春日来了,就知道景色如何了。

真好看,由正屋去后院的回廊上画着壁画,夏日还能在这儿避暑乘凉,看书也行。

沈氏:“觉得哪里不满意,就让下人们改。”

燕明荞道:“母亲,在廊下种点葡萄吧,就算不能吃,看着也好看。”

“好,要不要在葡萄架旁架个秋千,”沈氏觉得秋千架也挺好,坐着赏景看书。

燕明荞使劲点了点头,“好!”

种葡萄得等开春,秋千架也得慢慢弄,燕明荞在正院多住了一个多月,等开春葡萄秧种上之后,这才择了黄道吉日,准备搬院子。

三月初八,天气晴朗,燕明荞屋里的丫鬟都喜气洋洋的,只等时辰到了,就开始搬东西。

第85章 六十大寿

雪竹晴日带着新来的两个丫鬟, 去清点东西记单子,记好之后便搬到荞安轩去,夫人给添置了好些东西, 有些用不到了,就得归到库房里了。

放到库房的也要记上,不光记名字,还得记摆在哪儿,日后姑娘嫁人了, 这些都是要做嫁妆的, 当然, 也是怕下人手脚不干净。那么多东西, 若是不记, 丢个一两件也发现不了。

如今丫鬟多, 足足有八个, 根本不用李嬷嬷做什么, 只看着这群丫鬟忙活就好了。

今日燕明荞要上课, 不过就一节, 等她回来大件东西估计已经搬好了, 比较珍贵的衣裳首饰、钱匣子……得等她回来再搬。

库房的东西攒了三年多,差不多给占满了, 不过荞安轩的库房更大,这些东西放进去后还有很大的空余呢。

宁湘带着正院的丫鬟来帮忙, 来来回回的, 沈氏站在窗前,静静看了许久。她记得当初明荞来正院的时候, 吃过晚饭, 就留下了。

那会儿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什么都不缺。是李嬷嬷和两个丫鬟回去收拾了衣裳首饰,过来就一人一个包袱,这不知不觉间,都有这么多东西了。

是长大了。

多是用过穿过的衣裳,这些不必扔,日后看看留作念想也好。大件的摆件,差不多一两年就换一次,各种字画笔墨,有长辈给的,也有哥哥姐姐们送的。

而燕明荞这几年跟着管铺子做生意,自己手里也存下了不少银子的,沈氏轻轻叹了口气,她想得很明白,女儿大了,不能总和她住在一起。

但还是舍不得,哪怕就在一座府上。

宁夏见沈氏神色伤感,开口道:“五姑娘一会儿回来了,看荞安轩布置得那样好,心里铁定欢喜。”

姑娘长大了,从那么小一个,连字都不识,变成如今这样,识字懂礼,能帮衬着管家理账,这便极好了,以后总归是要嫁人的呀。

再看四姑娘,虽然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可跟养在正院的姑娘是不一样的。

沈氏也笑了,她道:“嗯,她那边小厨房尚没开火,以后不去寿安堂吃,就来正院。不过还是留意着,她爱吃辣的,找一个做早食新鲜的。”

还是尽快找个厨娘,这看书饿了也有吃的备着,不然总这边送或是往大厨房跑,味道也差了不是。

燕明荞尚且不知沈氏的打算,她就想去母亲那儿,反正每日就一节课了,她不用那么着急地吃饭。

陪陪母亲祖母他们多好呀。

她算过,她最多也就在燕国公府待六七年,也就能吃几千顿饭而已,吃一顿少一顿的。

下课之后,燕明荞没去荞安轩,以前看过,便不觉得多稀奇。

屋外丫鬟忙忙碌碌,燕明荞就坐在沈氏旁边,母女俩一个看账本,一个看书,互不打扰。

等吃过中午饭,燕明荞又把书拿出来,沈氏道:“快回去睡觉吧。”

燕明荞道:“我想今日中午在母亲这儿睡,等晚上我再回去。”

燕明荞抿着唇,沈氏不答应她就一直不走,沈氏拿女儿没办法,留下睡了中午觉。

等到晚上,燕明荞没用催,乖乖就走了,其实,不舍归不舍,能一个人出来住,有自己的院子,她心里还是有几分欢喜的。

其实长大不仅仅意味着分别,还意味着懂事,意味着她能为母亲分忧,能为母亲遮风挡雨,她长大了,可以做母亲的依靠。

这样想,长大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就算她不想长大,日子不也要一天一天过下去吗,哪怕想闭着眼,害怕一天天黑天明,但太阳还会落下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