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320)

不过虽然是喜事,但沈氏没打算大办,想着一家人一块儿吃个饭就好了。首先因为这是削爵,其次,燕国公府在朝中、在盛京已经够引人注目的了,这事儿就不大操大办了。

家里人知道,然后给萧阳、靖安侯府、安阳侯府那边写信递个话,差不多就行了。

也正合了燕国公的心意,不过他很快就不是燕国公了,是老公爷。

等改换门庭之后,这就不是燕国公府了,而是燕安侯府。

不过沈氏相信,等十几年后,几个儿子还会挣得功名,光耀门楣。既已不是颓势,就看日后这些孩子们的了。

从老国公到她这一代,为燕明轩他们做的事已经够多了。

而许静姝是实实在在地松了口气,这回承爵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用燕明轩去为她请封诰命,她都是燕安侯夫人。

不过,明荞出嫁,就没有燕明玉她们风光了。侯府的姑娘和国公府的姑娘不一样,所以嫁妆得多一点才行,许静姝这个当长嫂的,也是拿燕明荞当亲妹妹,打算多留些银子给明荞陪嫁。

当初在青华县,银子花了不少,这一年多慢慢攒,等燕明荞嫁人了,也有不少钱呢。

燕明轩是年底提前两日回来的,正好赶在圣上封笔前忙活承爵的事,还能在家里过个年。

常州离盛京近,若是在兆州,年假这几日都赶不上回来的。

就像燕明烨,因为回来也待不了两日,过年就不打算回来了。

章辛媛也理解,她现在也没心思想燕明烨,这阵子最忙,她和许静姝要操持给各家送年礼的事。每到这个时候,章辛媛就很佩服燕明荞,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把府里管得井井有条,可真是又聪慧,又能干。

真是便宜顾家了。

她和许静姝两个人,都得忙得团团转。燕明轩、燕明烨现在都已经为官了,要给他们的好友、上峰以及从前的老师送年礼。

这么看下来,燕安侯府的亲戚还不少呢。

过年就是走亲访友多,燕明轩如今也会拜访朋友,出门饮酒,等到二十九这日,顾言一大早就来燕安侯府送年礼来了。

逢年过节,都是顾言亲自送礼过来的,两坛好酒、两盒茶叶、点心两匣,还有给沈氏准备的燕窝,给燕明荞单独送的好看的料子。

比中秋的节礼要贵重,但也没有贵重太多,不过这也是顾言精挑细选的,他知道燕家不缺什么,送礼不过是维系关系罢了。

但精心准备,燕明荞肯定会高兴,脸上也会有面子,这些他都知道。

沈氏看着年礼,贵精不贵多,倒也还挺舒心的,顾家挺会办事,毕竟顾言还有兄长在。

沈氏就让丫鬟把燕明荞叫来,让她跟顾言单独说说话去。

燕明荞请顾言去花园的凉亭那儿喝茶了,前两日大嫂把凉亭的八个角都弄上了帘子,桌子和石凳也收拾干净了,还铺上了软垫子。

原先燕明荞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回可算清楚了,来客人说话能来这里,省着大冷天的还去外面挨冻。

燕明荞瞧着顾言比上次见面好像高了点,大约是冬日衣服穿得厚,所以人显得更结实了点,但不壮,看着很好看。

她煮了奶茶,想给顾言倒杯,然后被顾言执意把茶壶接了过去,“我来就好。”

燕明荞就由着他去了,两人在这坐着也不能干瞪眼,她问道:“那你们这回休沐,初几才上职呀?”

顾言看了燕明荞一眼,今日她穿得也好看,斗篷是红狐狸毛的,衬着她人更白了。

顾言看燕明荞一直等着自己回答,忙回过神来,他喝了口奶茶,“嗯,初六上职,一共放七日。我这你也知道,过节也会放一日,翰林院不需要人轮值,还挺好的。”

除了春节放得多,清明、农忙,再加上端午中秋,能放四日。

顾言道:“对了,成亲还能放五日假。”

得提前一日准备成亲,然后成亲后第三日回门,差不多回门第二天就要回去上职了。

燕明荞把茶杯放下,还好没喝,不然准得呛到,什么成亲放五日呀。

真是胡言乱语。

她能说什么,只能说还挺好,“五日还挺多的。”

顾言有点懊恼,后悔不该说这个,不过他到时候的确能放五日。

“对了,今日过来还有事想和你说,我和我母亲商量,能不能正月请期,把婚期定下来。”

如今只差请期了,婚期早日定下,顾言也能早点安心。

当初提亲,燕家的意思是,等后年再成亲,多留明荞两年。但是后年年前和年后也不一样,年前月份好像都不怎么好,但是顾言真的挺急的。

第134章 过年

是按月份来说, 后年开春成亲就很好。

二月份,初二龙是抬头,而且顾言都看了, 有好几个日子都特别好,是宜嫁娶的。

三月份正赶上清明,四月不好五月也不好,虽然也有人不在乎这个,照样成亲办喜事, 但顾言还挺在乎的。

六月份天又太热了, 七月份也是, 况且七月份还有中元节。

那就只能等到八月了, 其实八月也不错, 就是晚了点, 要真等到后年八月再成亲的话, 那还有一年半多。当然, 顾言自己是不愿意等一年半多的, 但是, 如果明荞想在家中多留些日子, 那肯定依着明荞的。

反正他说了也没用,肯定是要以明荞的心意为重。

燕明荞看了眼茶杯, 轻轻抿了一口,入口微甜, 带着茶叶的苦味, 就跟她现在心里一样。

嫁人她是愿意的,但不想那么早。其实她也说不好, 但是她是想多在家里留些日子, 多陪陪母亲。

熙宜他们就算再能逗母亲笑, 讨母亲欢心,可是毕竟是孙女,隔着一辈呢。她和祖母的感情,就没有和母亲的深。

其实十六岁出嫁,过了生辰,也不算晚的。

顾言和她说,估计也是为了心里有数,燕明荞道:“我想等过了后年的生辰着。”

顾言先是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跟他想的其实也差不太多,明荞肯定愿意晚些出嫁,毕竟嫁了人之后,回娘家的机会就少了,哪怕同在盛京,也不能日日回去。

他见平日明荞和沈伯母相处,母女情深,自然是舍不得的。

“也好,八月份也有几个好日子的。”顾言笑了笑,“那正好,兴许等那时候,我就不是翰林修撰了。”

科举之后入翰林的臣子,为官之期三年,之后有继续留在翰林院的,也有去六部和各地任职的。

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出路,跟着皇上议事,拟写条例圣旨,日后前途不可限量。顾言自然是想留下的,倘若留不下,能进六部最好,这样也能留在盛京。

能留在盛京,肯定比去地方任职来得好,而且,顾言也舍不得让明荞跟着他去别的地方受苦。

燕明荞看他这样,心里也不太好受,“你是不是觉得我嫁人晚,心里不高兴呀。”

顾言道:“我要说特别高兴,估计你也不信。我自然是希望早些把你娶回来的,但是伯母养育你多年,你的确应该多留在她身边,尽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