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福运炮灰(56)+番外

周夫子见到他,脸色缓和了一些:“可有哪里没听懂?”

顾佳年摇了摇头,鼓起勇气拿出那本书:“请先生收下。”

周夫子一愣,接过那本一看就是自己装订的书翻开。

“这是?”

“是学生默写下来的书,不如原版的珍贵,只能聊表心意。”

周夫子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的学生。

他心底掀起惊涛骇浪:“你是怎么默写下来的?”

顾佳年卡主,半晌才说:“学生之前看过这本书,都记下来了。”

金光展现给他看,看完就记下来,他这么回答也没错吧。

周夫子心底一震,他早知道顾佳年记性好,几乎是过目不忘,但没想到他的天赋出众至此。

“时间太赶,昨晚上我只写完了一本。”

周夫子大为震惊:“其余几本你也背下来了?”

顾佳年只能回答:“只是死记硬背,并不通读。”

周夫子低头,将那本书从头至尾翻阅了一遍。

与记忆中的相比,虽然笔迹尚且稚嫩,但确实是一字不差。

周夫子恍然发现,自以为的因材施教,也许还是太保守了一些。

一时间,周夫子激动的手指都在颤抖,孙大人一时好心,竟给他送了一位少年天才当学生。

他沉吟半晌,忽然道:“佳年,你准备一下,三日之后随我去清源县。”

顾佳年惊讶抬头:“先生要带我去参加文会?”

“可是先生不是说我还小,可以再等两年吗?”

周夫子难得露出几分笑意,摸了摸他的头:“是先生我太迂腐了,今年就可以。”

顾佳年忐忑不安的出来,恍恍惚惚的回去。

蓦的,他在心底问:【神仙大人,你是不是早就猜到了?】

从书房着火,到书本被烧毁,神仙让他默写那本书,以至于周夫子改变了心思。

兜兜转转一圈儿,他没哭,却达到了神仙要的结果。

【哼,你想说什么?】

顾佳年却笑了起来:【这是我们凭本事拿到的机会。】

金光没料到他这么说,哼哼了两声没再说话。

周夫子要带顾佳年去清源县参加文会。

顾家上下知道这件事,顿时忙碌了起来。

程老头口中念叨着:“文会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你入学才半年,周夫子便要带着你去参加,可见是极为看重你。”

顾老爹也说:“得好好准备。”

蒋氏已经开始翻东西:“幸好给你做了两身新衣裳,这次正好能用上。”

“娘,是不是得准备一些干粮?”

“是要多准备一些,出门在外不能吃的太差。”

“对,穷家富路,我也准备一些药丸子,用不上最好,备着也安心。”程老头也加入进来。

顾佳年眼看全家忙碌成一团,连忙开口:“爹,娘,只需带上衣裳和一些干粮就行,先生说了,其余东西他都会准备好的。”

“那不行。”蒋氏反对,“先生这么说,但咱们不能什么都不准备。”

顾延年说:“爹,要不我陪宝儿一块儿去吧,不然我不放心。”

顾老爹也动了心思,但一想觉得不妥当:“宝儿去参加文会,你跟着像什么样子。”

转头却说:“人没法带,银子能带一些,指不定就会用上。”

顾佳年拦也拦不住,只能任由他们去了。

但瞧着全家人忙忙碌碌,顾佳年也忍不住露出笑容来,他知道,这是因为爹娘大哥二姐和程伯伯都疼他。

三天之后,顾老爹亲自将儿子交到了周夫子手中。

“周夫子,宝儿年幼,若是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尽管教训。”

周夫子知道为人父母的担心,温言安慰:“佳年懂事乖巧,出门在外,老夫也会照看好他,你不必太过担心。”

“那就多谢夫子了。”顾老爹微微安心了一些。

但等目送马车远离临川县,顾老爹眼睛一酸,忍不住抹了抹眼泪。

马车上,顾佳年也忍不住探出脑袋往回看,心底很是舍不得。

一直到看不见了,他才坐了回去。

周夫子便问:“可是舍不得?”

顾佳年点了点头:“学生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人。逃难路上,我们都没分开过。”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孩子年幼,并不知道等他考科举入仕途,将来只会离家越来越远。

顾佳年却说:“先生,可我读书就是为了让爹娘高兴,光耀门楣。”

周夫子微微皱眉:“有孝心是好事,可男儿志在四方。”

“不管我去哪儿,都会带上我爹娘,还有大哥,二姐,还有程伯伯。”顾佳年开口道。

周夫子听了这话,反倒是笑了。

“孩子话。”

顾佳年坚持道:“我们一家人一定会一直在一起。”

周夫子没有再说什么,等这孩子长大,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

清源县位于青城府旁,距离临川县不算太远,马车只需走上两日行程。

除了顾佳年,周夫子还带着一位车夫,一位书童。

这两人都是熟门熟路,将一路上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车厢里头看书伤眼睛,周夫子不许顾佳年整日看书,顾佳年就喜欢趴在车窗口往外看,看什么都觉得惊奇。

周夫子顺着他的视线看去,马车外是一片片农田,并无新奇。

“佳年,你在看什么?”

顾佳年笑起来:“先生你看,好多农田,稻子都要成熟了,今年肯定是丰收年。”

周夫子没成想他在看这个,他说:“稻田丰收,百姓们的日子也好过许多。”

他想起学生也是逃难过来的灾民,如今家中开垦了荒地。

难得顾佳年心思正,并不因为家贫而愤世嫉俗,反倒是极为乐观。

“清源县比临川繁华许多,等到了地方,你也可以随意逛逛,但别被繁华迷了眼。”周夫子心底希望学生的这份乐观能一直保留。

“是,先生。”

越是往清源县走,道路两旁的农田和民居就越多,可见繁华。

顾佳年坐在马车上,在城门口排了足足一刻钟才终于进城。

清源县的进城费就需要三文钱,比临川县贵了不少,可进出的马车驴车牛车延绵不绝。

仔细一看,不难发现多是从外地而来,前来参加清源盛会的文人墨客。

等马车缓缓进了清源县城,热闹的市井扑面而来。

街道两边满是商铺,茶楼酒馆当铺作坊应有尽有,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络绎不绝。

顾佳年只觉得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难得见他如此孩子气,周夫子并不生气,反倒是说:“等安顿好了,有的是时间慢慢看。”

顾佳年害羞的红了脸:“先生,这里好热闹。”

“清源文会一年一次,是清源县最热闹的时候。”

周夫子笑道:“这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清源文会持续时间,明天才正式开始。”

顾佳年原以为他们会住进客栈,但没想到马车绕着圈,到了一条小巷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