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一梦潇湘冷清秋(196)

少时,果真笨手笨脚抱了小念林进来,向雍正帝和皇后道:“请皇阿玛与皇额娘瞧瞧您们的孙子罢。”便有皇后的贴身嬷嬷上前,轻轻接过了,抱到帝后二人面前。

皇后的脸色在瞧得小念林后,忽然奇迹般的好了许多,因命嬷嬷,“再抱近点子我瞧瞧。”说完她又忙摆手,“还是罢了,小人儿家家的原就娇嫩,还是不要过了病气儿的好。”

黛玉听说,忙伸手接过孩子,抱到了皇宫跟前儿,强笑道:“那里就那般娇贵了?皇额娘只管好生瞧瞧罢。”

皇后遂强撑着探头细细瞧了片刻,忙又命赶紧抱开后,方笑得一脸欣慰的道:“生得满如朗月,一瞧便知是个有福的,也不枉咱们上下人等盼了他这么久。”说完又喘息着向雍正帝道,“皇上,臣妾明儿去到黄泉路上,也不用害怕没脸子面对大清的列祖列宗了。还请皇上与小阿哥赐个名儿罢,明儿臣妾去到地下倘祖宗们问起,也好答话儿……”

一语未了,已被雍正帝佯怒着打断,“胡说什么的,朕自然会与朕的孙子赐名,只是要告诉祖宗不知道与他们烧冥信,要你这个作皇后的亲自去说?以后不要再让朕听到这样儿丧气话儿了。”眼底却是浓浓的化不开的哀伤,显然对皇后这会子的身体状况,他心里一清二楚的。

闻言皇后不由淡淡一笑,道:“如此臣妾以后不说了便是。”又叹道,“臣妾累了,想先睡一会子,可否请皇上与大家都回避一会子?”旋即便虚弱的闭上了眼睛,呼吸亦是轻到几乎没有了。

雍正帝情知皇后已到了弥留之际了,心里虽大恸,面上却并不表现出来,而是转头令众人,“都退出去罢,让朕单独与皇后呆一会儿。”

众人原非那愚钝之人,如何瞧不出皇后的现状?虽则都不愿退出去,奈何君命难违,说不得行了礼,依次退了出去,与众妃嫔一块儿,焦急的等在了外殿。

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瞧见雍正帝煞白着脸子、步履蹒跚的走了出来,整个人瞧着亦像是骤然老了几岁。众人一瞧,心里都是一“咯噔”,情知皇后必定已薨了,不由都跪倒在地,悲嚎痛苦起来。

原来皇后执掌凤印近十载,素来宽柔待下,赏罚分明,上至妃嫔公主格格们,下至宫女太监们,那一个没明里暗里受过她的恩惠?那一个不口里心里念着她的好儿?如今一旦闻得她去了,又如何不发自内心的悲伤痛哭?

惟独雍正帝不曾掉泪,只是命熹妃暂摄后宫,齐妃从旁协助,务必将皇后的大丧办得风风光光的,又与弘历黛玉之子赐了“永琏”为名儿,便蹒跚着独自回养心殿去了。

余下熹妃心里虽伤心,亦知道礼不可废,因先领着齐妃等人进内殿服侍皇后里外都换了新衣衫,装殓裹整好了,方令人去敲了丧钟;又见黛玉与沁灵犹跪着痛哭,不由越发伤心着急,因命人赶紧搀了二人起来,好生送到她的永寿宫中歇着,免得以后留下什么后遗症或是对肚里胎儿不好;旋即又命传齐了内务府所有的执事太监首领们,开始为皇后的大丧百般忙活儿了起来。

这一忙活儿,就直忙活了整整一个多月,直至将皇后梓宫移至东陵奉安殿暂且停放,等待将来雍正帝百年后再与之合葬后,方渐次消停了下来。其时已是出了四月,小永琏业已经满月了。

皇后的离去,让才失去了怡亲王一年多,犹未自悲痛中走出来的雍正帝,身心再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连带对万事皆灰心起来,幸得彼时大清早已是四海升平,又有弘历监国,朝中上下大小事务,倒亦皆是井井有条的。

这一日,黛玉正半靠在床榻上吃药,——因着才生产了便受到皇后去世的巨大打击,黛玉的身心一如雍正帝,亦是受了不小的伤害,尤其腰和膝盖,更是时常要生疼,所幸经太医们与雪雁雪鸢诊断后,都说还未酿成大病,只要悉心调养个一二载的,管保能痊愈,就见小丫头子进来道,“才爷儿打发方侍卫快马回来传话儿,说是让福晋赶紧进宫,去到养心殿一趟呢。”

黛玉听说,以为是雍正帝不好了,手忙脚乱下到地上,便命紫鹃等人快速与她更衣梳洗起来。

一时到得养心殿,却见除过弘历,弘昼与弘瞻并庄、果二位亲王和张廷玉鄂儿而泰都在,而雍正帝则端坐在御案后的龙座上,瞧着并无异样儿,只容色有些儿憔悴罢了。黛玉不由暗自松了一口长气儿,忙又上前见了礼,便退至了弘历身后。

却听雍正帝道:“老四媳妇儿,知道朕今儿个缘何急着召你进宫吗?”

黛玉忙出列答道:“臣媳不知,还请皇阿玛明示、”

雍正帝便道:“今儿个在场的,不是朕的儿子,便是朕的兄弟肱骨重臣,朕有话儿也不拐弯抹角了。尔等都知道一连失去了怡亲王和皇后,朕心里疼痛难当,对万事儿亦灰了心,因此今儿个召了你们来,就是想告诉你们,朕已决议禅位与老四,只想安心享几年福,未知众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弘历便先跪下道:“皇阿玛万万不可!皇阿玛正是年富力强之际,而儿臣到底年纪儿还小,许多军国大事儿犹应付不来,恳求皇阿玛再辛苦几年,待到儿臣能独当一面时,再安心享福不迟。”说着磕了一个响头。

雍正帝却不接他的话儿,而是转头问黛玉,“老四媳妇,今儿个这样儿重大场合,朕之所以召了你来,就是想问你一句话儿,若是将凤印授予你,你有信心治理好后宫,母仪天下吗?”

黛玉早在弘历跪下时,便已跟着跪下了,如今见问,忙抬头答道:“才太子爷亦说了,皇阿玛正值年富力强之际,又朝中有四位辅政大臣并五弟六弟相助,宫里有熹妃娘娘齐妃娘娘理事儿,而臣媳到底年幼无知,如何敢执掌凤印、母仪天下?恳请皇阿玛收回成命。”

其余人等亦跟着跪下苦劝。

怎奈雍正帝心意已决,执意不肯收回成命,又说弘历早已能独当一面,黛玉亦是治家有方,大清传到他们手里,明儿必定能越发的国富民强!

弘历与黛玉苦辞亦未能如愿,只能领命受了,只弘历再四不肯更改雍正帝的年号,坚持明年仍按雍正十一年来计年。雍正帝一想这不过是一个形式,说来虽有些儿与礼不合,到底无伤大雅,便点头应了。遂次日便下了诏书昭告天下,宣布禅位弘历,自己则退位作太上皇,尊熹妃为皇太后,其余妃嫔为太妃,都好好儿享几年清福,于是皆大欢喜。

是年五月二十八日,雍正帝皇四子宣布继位登基,是为乾隆帝。次月,封嫡妻富察氏黛玉为皇后,入主坤宁宫,从此夫妻二人同舟共济,同进同退,共同开创了大清朝的盛世——康乾盛世,并流传甚广,为后世人所千古传唱!

番外之母仪天下篇(上)

雍正十三年五月,禅了皇帝大位于弘历的太上皇,一心想好生颐养天年的雍正帝因经年旧疾复发,一病不起,弘历与黛玉广召天下名医进宫延治,回天无术,雍正帝犹于同年八月二十二日,驾崩与其禅位后犹一直居住的养心殿中。

消息一出,上至王公大臣、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少,皆又悲又痛,宫里弘历弘昼与黛玉沁灵等人更是伤心欲绝。奈何人死毕竟不能复生,活着的人便是再悲痛,日子犹是要继续过下去的,因此在处理完雍正帝的大丧后,众人便渐渐回复到了以往的生活轨迹当中去,只是将思念与缅怀深埋与了心底。

十月初三日,弘历正式入主养心殿,旋即颁布登基诏书,昭告大赦天下,免民欠丁赋及额赋;并改年号为乾隆,以次年为乾隆元年;又册立了他与黛玉的长子永琏为皇太子。

依大清祖制,新皇登基元年的第一日,俱须在接受过文武百官参拜之后,乘御辇游行至天坛祭天,旋即再到雍和宫酬神,——原本酬神典礼是在地坛进行的,自雍正帝登基以后,便改在了其昔日为亲王时的府邸。自然皇宫上下内外连日来忙碌的主题,便是为了元月初一的祭天酬神大典了,相形之下,过年的气氛反倒不显得那么浓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