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有不甘(重生美食)(74)+番外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他的弟弟当年几乎是倾家荡产让他离开了华夏。

“我、以为、他原谅我了。”

沈抱石一直把他当成害死自己叔叔的人,怎么可能原谅他,但是他又曾经护送他们离开京城。

大概当时的沈抱石给他换到了船票就是为了表示以后两不相欠吧。

对自己爷爷的别扭性子有所领悟的沈何夕长叹了一口气,家里已经有一个不省心的了,看这个,也没好到哪里去。

自己身边怎么就这么多浪费生命和自身过不去的人呀?

“您这么多年一直年年不忘不过是因为不甘心而已,不甘心自己记忆里最美好的岁月被毁掉,所以只要有一点来自华夏的消息就能让您一把年纪漂洋过海。”

是的,就是不甘心,正川雄一低下头,花白的头顶对着沈何夕。

女孩儿未老先衰地叹了一口气:

“你是希望我爷爷怎么样呢?七十多岁了再给自己找个哥?”

两个老头加起来一百五了,你喊我一声哥我喊你一声弟……沈何夕被自己脑补出来的画面吓出了一身鸡皮疙瘩。

正川雄一抬起头看了沈何夕一眼,默默地转开了脑袋。

“好了,我知道,至少你们能坐下来喝杯茶叙叙旧是吧?”

大师赞许地点了点头。

“老别扭。”

“不管怎么样我是你的长辈。”老人突然觉得只会端着饺子走开的沈何朝真是太尊老爱幼了,兄妹两个一个不会说话,另一个把两个人份的全说了。

小刀真不会养孩子!

沈何夕就差翻白眼给他看了,什么长辈啊,我爷爷还没搞定你来我这里装大头蒜?

“要我说,你们只要坐下谈谈就好了,别扯什么你对得起我我对不起你,说清楚我曾叔祖怎么死的,问清楚是不是我爷爷把你送上船的就行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可我、是……”

“不管您是哪国人,你和我爷爷一块长大的,第一没当过刽子手,第二没干过祸国殃民的事儿……想那么多有的没的您不累么?”

累,但是就是反复的想,反复的用累心来磋磨自己。他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历史就压在他们的肩上,和颠沛流离的记忆一起把他们卷入了一种想自我而又不能的漩涡中。想算得清,但是根本算不清,想放得下,又实实在在地放不下。

沈何夕扶着额头,觉得这位老先生简直纠结到可爱了:

“您觉得是您继续想着自己是多么对不起我爷爷重要呢?还是您找回自己的小伙伴更重要?”

正川大师又喝了一口自己不屑的柠檬水,轻轻点了点头。

“后面的。”

“好了,这就搞定了第一步了,咱们开始下一步。”女孩儿拍了一下手,搞清楚了来龙去脉事儿就简单了。

“什么是、下一步?”

“求我啊。”女孩儿双手抱臂,身子往后依靠在了椅背上,春天午后的阳光斜照进餐厅,她笑的格外灿烂,“你来腐国不就是来求我的么。”

不是说是我长辈么?嫌弃我不尊老爱幼,有本事别求我啊!

没错,我沈何夕就是这么记仇。

*******

送走了世界观受到冲击的一代国宝,沈何夕看了一眼时间,华夏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又不能给爷爷打电话了。

黑豆从厨房里探头出来看着她:“小夕,晚餐想吃什么,我一起准备了吧。”

沈何夕捧着脸坐在桌子旁边一脸的纠结:“我想吃臭鸡蛋炒咸鸭蛋再来个鹅蛋鸽子蛋。”

“啊啊啊?这么多蛋是什么菜啊?”

女孩儿轻描淡写地说:“这是炒混蛋啊。”

看着她脸上的表情,黑豆抖了抖,缩进厨房不再出现了。

“一对让人不省心的老混蛋。”

正好来上班的俞大厨走到门口,看见女孩儿难得活力四射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十点多打烊,熊猫餐厅的员工们开始享用自己的晚餐。

胡萝卜、土豆、牛肉、红枣一起煲了两个小时,搭配着米饭每个人都吃的很开心。

牛肉的火候炖的很好,酥烂可口还带了一点嚼劲,胡萝卜甘甜,土豆香糯,汤水的味道鲜甜还有肉味,非常的下饭好吃。

俞正味看着这些年轻人这么愉快地吃的这道菜,心里的感觉很复杂。

如果没有牛肉,这道菜在几十年前还有一个名字,叫丹心报国。

厨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爱着那个国家,比如沈家的那位先人和自己的爷爷。

第59章 槐花饼

院子外面的柳枝已经长出了新叶,鸟雀叽叽喳喳地从细长的枝条间穿过,槐树开花了,甜甜的香气风一吹就透了出来,细细白白的小花缀满了树枝让无数的人欢喜。

把花从枝头摘下,只留着花朵和花萼,用清水洗过,用热水泡过,洗掉灰尘去掉涩味,捏成一个个白绿相间的团子。

这些“团子”可以切一切直接和上五花肉和香油调成馅料包成包子,也可以放进冰箱里冷冻起来,等到想吃的时候,就是把贮藏了一年的春风拿出来重新品过。

沈抱石看着徒孙们送来的槐树花,花朵鲜白软嫩,花萼新鲜清香,确实是枝头上一点点弄下来的好东西。

槐花包子这种吃法在如今的太平区剧目皆是,沈大厨才不屑于和旁人一样,这些新鲜的槐花被他用井水冲洗过筛,水灵灵白嫩嫩的,看起来更玲珑了几分。

一把面粉从老人的手里一顿一扬就细细地洒在了晾晒着槐花的笸箩里。

一双苍老有力的手又上下颠了两下笸箩,保证每一朵花都均匀地沾上了面粉。

白白的花,细细的粉,高高地颠起,轻飘飘地落下,就是乖顺到恰到好处,就是带着香带着细劲儿。

小腻歪趴在地上,小脑袋随着笸箩轻动了两下就傻乎乎地低了下去,一个小爪子还盖到了鼻子上。

遥遥地从院墙上飞来了两只粉蝶,它们在笸箩上面飘摇而过,大概也以为那是自己的伙伴。

老人轻轻眯了一下眼睛,不用去看,听着声音他也知道现在的槐花面粉已经沾好了。

再用用手去揉捏着笸箩里槐花,逼出花里那一点带着香甜味道的水分浸入面粉粒,揉一下,握一下,不知不觉刚刚还花、粉分明的一摊已经成了一个有些松散的团子。

从团子上抓下一块一揉一压就成了一块饼。

小腻歪跟着老人,老人的怀里抱着一个笸箩里,笸箩里装着白白的小饼,饼里有那么多香甜的秘密。

锅里点了一点油,油温烧到刚好,一个个槐花饼被放进了锅里,滋滋的声音响起,带了一点轻飘飘的香气。

闻到了香味儿,小狗趴在厨房的门口摇晃着小尾巴。

老头儿轻描淡写的拿筷子一挑,看起来松松散散的槐花饼就囫囵着翻了个个。

等到饼的两面都泛着金黄,油星儿窝在上面做着锦上添花的陪衬,一个个槐花饼就算是做好了。

带点黄、带点白、带点绿,一个压着一个码在满蓝釉底的盘子里,盘子里没做什么雕花装饰,沈抱石端着一半槐花饼从厨房走出来,路过小夕门前的垂丝海棠的时候,随手摘了长在一起的一花一蕾摆在了盘子的一边。

包银的乌木筷子,蓝色的满釉盘子,海棠花的花梗搭在槐花饼上,桌子上似乎已经安放里整个属于春天的鲜活和美好。

沈抱石看了看,抱起了小腻歪:“走吧,咱们拿去给大朝尝尝。”

槐花饼里花香清嫩,但是也清淡,对于现在的沈抱石来说,吃在嘴里其实是有些没滋没味的。

他可以用双眼看出一道菜的火候,可以用耳朵听出食物加工的状态,可以用鼻子找到一筐里面坏掉的那个食材。

可是他还是老了,他的舌头不再敏锐,他制作的食物也不再凭借自己的感觉,而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