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藏在回忆里的风景(2)

徐白捧着自己的碗,接受了他送来的鸡翅。她低头咬了一口,又觉得要礼尚往来,因此夹起一块排骨,准备放进谢平川的碗里。

然而或许是因为,她的筷子太滑了吧,那块排骨夹得不稳,在接近桌沿的位置下落,掉到了谢平川的裤子上。

谢平川说话的声音一顿。

徐白的父母坐在桌子的另一边,他门两个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徐白的父亲笑了笑,随即看向谢平川:“小谢,怎么了?”

“没事没事,”徐白叼着一根筷子,摸向谢平川的裤子,“掉了一块排骨。”

她用手抓起那一块排骨,手指蹭过谢平川的裤子。因为指尖沾了一点油垢,她无意识地在他腿上擦了擦手。

谢平川耳根微红。

徐白眼尖,马上指出道:“你的耳根有一点红。”

谢平川并不承认:“你看错了。”他抽出一张餐巾纸,递到了徐白的右手边,坐姿依旧笔直而端正,仿佛中央卫视的新闻主播。

徐白没心没肺地笑道:“哈哈哈哈哈你的耳朵越来越红了。”

“小白,”徐白的母亲放下碗,语气温柔地批评她,“你不是小孩子了,要有礼貌,注意分寸。”

徐白很听她妈妈的话,她立刻在座位上坐正。

这一回,轮到谢平川笑了一声。

徐白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但她猜想他的心情还可以。于是她不再关注他,捧着碗努力吃饭,谢平川与徐白不同,偶尔还会说上几句话,内容无非与学业有关,体现了优等生的长远规划。

晚饭结束后,谢平川向她父母道谢,又帮忙洗碗收拾桌子——他这么热爱劳动的样子,果不其然,成为了徐白父亲的教育范本。

“你看看人家谢平川,”徐白的父亲道,“就比你大四岁,多懂事,爱劳动又爱学习,都不用他父母操心。”

客厅里灯火通明,正在播放电视剧。

徐白斜坐在沙发上,背靠着一团枕头,腿上趴了一只猫。那猫的毛色锃亮,通身干净到发光,它的脖子上挂着铁牌,刻了徐白家的电话号码。

徐白双手揉猫,揉得猫舒服极了,睁着一双圆眼睛,蹭着她的腿撒娇。

“我今天扫地了,还拖了地板,”徐白振振有词道,“我还给猫铲屎了。”

但是父亲不认同她,父亲站在电视机前,刚好挡住女儿的视线:“你没事就去学习吧,别看电视了,开学就是初三了,学业多紧张。”

徐白不情不愿地放下猫,转身走向她自己的卧室。

猫咪跟在徐白身后,轻轻磨蹭她的脚跟,试图挽留它的主人。恰在此时,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家里没醋了,酱油也快用完了。”

徐白听见她母亲的话,几个箭步飞到厨房,自告奋勇道:“交给我吧,妈妈,我现在就去超市买醋。”

没错,比起待在屋子里闷头学习,她更愿意出门跑腿买东西。

母亲好像知道她的心思,往她的手里塞了几块钱。徐白把钱揣进口袋,拉上谢平川走向了超市。

此时将近傍晚八点,外面的雨渐渐停了。门口的小巷寂静无声,遍布着深浅不一的水坑,徐白和谢平川并排行走,没过多久,她忽然打了一个喷嚏。

“你穿少了,今天降温,”谢平川道,“你出门之前,好歹披个外套。”

“我之所以打喷嚏,不是因为觉得冷,”徐白纠正道,“一定是因为有人想我。”

谢平川不置可否地笑了:“你感冒的时候,想你的人最多。”

徐白没有继续抬杠,她沿着小巷往前走,故意踩着凹凸的石砖,脚下稍微有些不稳,谢平川就会伸手来扶她。

夜空辽阔,晚风轻荡,天边月色如钩,乌云不见踪影。巷子里昏暗逼仄,徐白却有恃无恐,她叫了他一声:“哥哥。”

谢平川没有应答。

徐白抬头盯着他:“哥哥。”

谢平川回话道:“叫我干什么?”

徐白停在原地,切入正题:“我想吃街角的冰糖葫芦,但是买完酱油和醋以后,我就没有钱了。”她有些不好意思,鞋尖抵在墙根处,来回磨蹭了两三下,墙垣的雨滴顺势下滑,滴在她雪白的脚背上,光润一如皎皎月色。

谢平川望着远处的月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去给你买。”言罢他又问:“你晚饭没吃饱?我看着你吃了两碗饭,堆了一座排骨山。”

徐白以为,他在嫌弃自己能吃,她马上说出了实情:“我只是想尝一口甜的东西。”

巷子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交谈声鼎沸喧闹,正是最繁华的时候。大城市一旦开始发展,就很难停下它的脚步,北京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每年不知吸引多少外来人口,夜里闹市街边的诸多摊点上,混杂着天南地北各种口音。

谢平川就站在卖糖葫芦的大爷面前,左手伸进自己的裤子口袋,却只找到了两块七毛钱——五枚硬币排列整齐,依次躺在他的手心,他才想起出门走得急,没有按照计划带上钱。

卖糖葫芦的老大爷凑近一步,笑呵呵道:“一串三块钱,我卖了几年,小伙子哎,要不多买几串?”

谢平川沉默片刻,放弃了他的自尊,他生平第一次讨价还价:“我只有两块七 ,您看这样行不行……”

谢平川的话还没说完,老大爷的眉毛拧了起来。他背着军绿色的挎包,头发几乎白了一半,说话就像是在叹息:“小伙子,你也不想一想,我一串糖葫芦能挣多少钱?你让我便宜一分钱,我就亏了一分钱。”

谢平川和他商量:“我家住在附近,我待会儿回来,再付三十行么?”他仿佛不是在买糖葫芦,而是谈一场赔本的生意:“这两块七就当押金了。”

谢平川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根本听不出是北京本地人,那老大爷并不相信他,摆了摆自己的手道:“得得得,您不买就别耽误人了。”

这一场街边的谈判没有回旋的余地,攥着两块七毛钱的谢平川只好退而求其次。

八九点的夜幕愈加深沉,衬托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徐白从超市出来的时候,瞧见谢平川站在门口等她,他的背影修长且挺拔,仿佛另一个不会发光的路灯。

徐白没看见冰糖葫芦,以为谢平川忘记买了,她心中有一些失落,仍然跑到他的面前:“哥哥,我们回家吧。”

谢平川拿出一个塑料袋,纸包中装了一只烤红薯,他把这个东西递给她,解释道:“我没有带够钱,你喜欢吃的东西里,我只买得起它了。”

夏天的风沿街吹过,带来雨后的青草味,徐白看着他笑了:“烤红薯非常甜,我最喜欢了,谢谢哥哥。”

她说话的嗓音偏软,笑起来也很好看,双眼弯弯像一只小狐狸。

第二章

暑假是最美好的时光,但它一眨眼就过完了。

两周之后,假期结束,徐白不能再赖床到中午,每天都要按时起床。由于开学就是初三,母亲担心她的学业,还给她报了三科补习班——这个消息好比晴天霹雳,徐白听闻此讯,越发无精打采。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谢平川同意带她出门玩。

于是徐白整装待发,兴致高涨地问他:“今天你打算去哪里玩? ”

谢平川把自行车推到院子里,蹲下来捏了捏轮胎。他左手拿着北京市地图,随口报出了几个名字,都是离家不远的地方,话音落后,却没有等到徐白的赞成。

谢平川站了起来,投其所好地解释:“附近新开了一家烧烤店,我听同学说味道还可以。”

徐白果然开心地回答:“真的吗?我都没有注意。”

她提着一书包的水果,飞快跑向了谢平川,橙子从兜里滚出来,刚好落在近旁树下。谢平川见状,忍不住笑道:“你的书包里,装的都是零食么?”

徐白点头承认:“对呀,我还给你带了一份。”

上一篇:男神总是那么不要脸 下一篇: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