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琼瑶同人)乾隆王朝一锅炖(90)

吴阳辉自然见过这个,在浙江商业银行的炒作下,这米票买卖端的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如今工商银行也大有进军米票市场的划算。如今瞧着永璇不喜,只怕是这米票买卖惹怒了王爷。吴阳辉讪讪道:“王爷可是担心咱们下手太慢?”

“下手太慢?”永璇横着眼睛,“吴阳辉,你倒是说说,你手上囤了多少米票?工商银行可有涉足米票买卖?”

“不曾!”吴阳辉已经是满头大汗,自己乃是永璇门下的奴才,永璇捏死自己不比捏死一只蚂蚁麻烦多少。

“往日里这米价不过200元一石罢了,这一石米票也就是等于200元罢了。而如今米价已经是500元,只怕是再过几个月突破600元也不是难事,但是这米票价格却不过还是300元不到的样子。而往年那些积攒米票的价格才多少?平均下来,一石米票就接近300元的差价。你认为兴隆米行能赔得起这个差价?”

吴阳辉心中一盘算,便明白兴隆米行的米票已经快要拖死自己了。如果要维持自己的运作,只能加大发行量来套现。但是这样一进一出,等于是卖得多赔得也就越多。浙江商业银行当然不害怕什么,只要稍微降低点价格抛售便会有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来抢购。一旦米票市场饱和,兴隆米行无法兑现,自然就是米行倒闭,米票成了废纸一张。银行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而老百姓因此破产得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而这些破产百姓一旦聚集在一起,对于杭州城就是大麻烦。

“王爷,还请您救杭州百姓一救。”吴阳辉也不是傻瓜,为了与浙商一较高低。现在徽商与皖商早就进军了杭州城,如果杭州一乱,只怕徽商与皖商也不得善了。

“你且不用忧心,横竖天塌下来还有本王撑着。”永璇对浙商这一套一点都不陌生,当年陈老总进上海的时候,也曾被同样的局面为难过,但是只要手上握着足够多的资本物资,谁怕谁啊?说到底,资本战争比的就是谁的资金充足。永璇手上握着招商局,身后站着内务府,还有徽商与晋商两个盟友,如果这样还玩不过浙商,永璇觉得自己也算白穿越了。

这边不提永璇正在为解决杭州城滥发债券而烦心,那边李万林看到小厮送来的请帖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恭亲王在杭州城沉寂了一个多月,忽然开门迎客,而第一个上门的客人居然是自己。这说出去是莫大的体面,也怕是一个莫大的烫手山芋。

“东家若是觉得头痛,不若称病?”有幕僚提议道。

“那岂不是驳了那位爷的面子?只怕日后我在杭州城会里外不是人了。”

次日,李万林还是如约而至。如今浙商都认为他是永璇的门人,若是再得罪了永璇,这商界就只怕是再也没有他李万林的立足之地。况且永璇待人还算宽厚,就算真成了永璇门人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李万林,永璇还是拿出了极大的诚意,不过李万林也猜到筵无好筵,只能安静地陪永璇吃饭。不多时,饭毕,便有人撤下宴席,端上了茶水。

“不知道万林兄对米票可有研究?”

“当不起王爷如此称呼,切莫折杀奴才了。”李万林忙起身道,“这米票之事素来是胡荣等人的生意,奴才不过是做做丝绸买卖,这空手套白狼的方法,奴才学不来。”

这李万林倒是个老实人,一心一意做实业。虽然金融乃是国家的命脉,但是投机分子多了,也是件烦心的事情,但是投机收益之高又让商人们趋之若鹜,永璇不忍心将这个泡沫给戳破,但是若不戳破的话,日后带来的麻烦反而会更大。

“那你对这米票可有什么看法?”

“好,也有不好。”

“?”永璇意味深长地看了李万林一眼,“不妨你详细跟本王说说。”

“这米票对于商户来说那是筹措资金的好手段,比起高利贷的利息要低,比起银行贷款要方便,只要商户信誉够高,老百姓自然愿意购买。这样一来,商户资金短缺的事情就会少许多。只是,若是商户多发了米票,只怕最后老百姓要受苦,这竭泽而渔的事情,对商人来说是禁忌。把老百姓弄穷了,我们商人吃什么去?”

“万林兄果然有眼界!”永璇对李万林再度高看一眼,能知道不“竭泽而渔”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中国的商人追求所谓的“儒商”境界,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二字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米票,或者我们叫他有价证券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永璇笑道,“只是这些事物一旦失去控制就有了一些麻烦,就好比钱塘江一般。如果没有钱塘江,杭州百姓要靠什么生活呢?但如果没有堤坝的束缚,那钱塘江一旦泛滥,只怕杭州百姓也要难过。本王并不会去查禁米票,本王只是想修建一条‘堤坝’约束这条资金之河。”

“奴才洗耳恭听王爷的大计。”

“首先我们要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能由衙门的人来管理,因为这‘外行领导内行’迟早就会出事。我觉得应该由杭州商户代表组组建。其次,不是所有的商户都能发布债券,只有具有资格的商户才能向委员会递交申请,由委员会评估商户的资本能力,允许其发行债券的金额,同时商户必须想委员会提供资产担保证明,保证其有能力偿还。保证金必须不低于债券总额的一半。最后,债券交易不是为了生死之搏,而是为了互惠互利。”

虽然永璇提出的建议只有寥寥三条,但是对于日后华夏的债券市场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且他关于债券交易必须“互惠互利”的原则对日后世界债券市场规则的制定都有着指导意义,史称这三条建议为“平湖山庄建议”。

“王爷高见!”

“这是详细的文本,你带给他们看看。”永璇让人取来一沓文件,“若是他们同意,咱们便按此行事;若是不同意……”

李万林很想知道下文,但是永璇却是端起一杯茶来,只是不喝。李万林知道这便是端茶送人,忙告辞离了平湖山庄。

只是过了几日,永璇没有等来浙商们的答复却看到米价终于不可抑制地突破600元一石的大关,与此同时相关的物价也开始快速上涨。

“怎么这几日里,蔬菜肉食就上涨了快一倍?”虽然偌大的一个王府不用静贞亲力亲为地去算账,但是每个月的王府支出她还是必须有个总账的。

由于永璇的推广,自王府到招商局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算账,虽然静贞初次看账单觉得非常繁琐,但是细细一看,这账目比传统的单式记账要清楚明了许多。而且账目清晰,哪里出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

“启禀福晋,这杭州城的物价早就上涨了许多,只是咱们乃是大客户,几个采办才抗住没有涨价。但是如今杭州城里早就价格飞涨,几个采办都抗不住了,于是就统一涨价了。”管事嬷嬷小声答复着。

“那边紧着些吧,王爷那里的饮食断不可少,若是钱粮不够,便从我这里减一些去罢。”

“钱粮不够?”永璇忽然走了进来,笑道,“若是外人听你这般说,非得笑你苛刻了。”

“旁人笑话就笑话去。”静贞忙起身,替永璇解了外面的衣服,又差人将家常的衣服取来。“爷的钱无非就是皇阿玛所赐,或自己赚来,哪一样都不容易?既然妾身当着这个家,就断没有乱花之理。”

“说不过你。”永璇道,“那涨价是怎么回事?”

于是静贞就将府里采办统一涨价的事情说了,永璇微微一皱眉,道:“涨价便让他们涨吧,一时半会咱们府里还吃得消,你也别辛苦自己,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只管打发人去买。若是杭州没有的,便找吴阳辉去外地采买好了。”

既然永璇到了福晋这里,自然王爷的午饭也摆了过来。吃完饭后,永璇略微陪着静贞在园子里走动了一下,便去书房,命人将金镛唤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