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皇商(231)+番外

杨中元把菜品一一摆放在桌上,扭头就看到三殿下盯着他特地做的小猪豆沙包瞧,杨中元见两位陛下没有什么不满的表情,便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到他跟前:“三殿下,这是豆沙做的,您尝尝?”

三皇子见过杨中元几次,对他隐约有些印象,只不过父皇父君未开口,他是怎么都不敢吃的。

于是哀求地看了一眼父君,瘪瘪嘴没讲话。

沈奚靖瞧他那样子,只好摇头道:“行了,吃吧吃吧,杨爱卿给的东西,可以吃。”

穆缤得了父君的允诺,立马高兴地接过那个有些温热的豆沙包,然后还同杨中元道了声谢谢。

杨中元被他这样一谢,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忙摆手:“小殿下客气了,这都是草民应当做的。”

沈奚靖见他们这样一来一往,不由笑着瞧了穆琛一眼,穆琛会意,道:“好了,此番出京,本也不想扰民,今日多谢杨爱卿跟程爱卿的招待,都坐下一起用吧。”

他发了话,其他人才敢坐下,等他动了筷子,其他人也才敢一起吃起来。

不过虽然如此,却还是有些拘谨的,吃得不饥不饱,算是刚刚好。

大抵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才真正品了每一道珍味,纵使是吃惯御膳的他们,此刻也能知道为何福满楼开得这样好。

等一顿饭食完,程维哲又换了一种茶来煮,杨中元领着蒋行水跟流云收拾餐盘下去,然后又从后厨拿了几个包子给他们:“赶紧的,吃了再上去。”

蒋行水跟流云对视一眼,一起笑出声来。

在宫中,他们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是常事,不过此番身在外地,还能有同样事情感受,到底觉得新鲜。

等他们再上去的时候,程维哲已经跟穆琛聊起天来,他早年是举人,虽然如今做了商人,可幼时所学也没荒废,倒是能同穆琛聊到一处去。

而沈奚靖则学着程维哲的手法,在给儿子泡暗香汤。其实这个方法简单得很,但程维哲经年煮茶,做起来动作十分文雅,显得更好看一些。

小殿下似乎很喜欢这味茶,他并不是喜欢喝,只是特别喜欢看那花绽放的缓慢过程。

小小的花骨朵在水中上下沉浮,片刻之后,花瓣层层绽放,美丽至极。

“好看吗?”沈奚靖问他。

小殿下却没直接回答,却认真问了一句父君:“爹爹,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吗?”

沈奚靖笑笑:“是啊,等你长大了,就自己出来玩吧。”

吃过饭后,沈奚靖就拉着杨中元,陪他们一起逛宝珠街。

杨中元做过宫人,又极有分寸,对衢州也相当熟悉,他一举一动都合规矩,又不让外人看出不同来,倒是最好的人选了。

他带着几位贵客逛了宝珠街上最有名的几家商铺,然后默默看着皇帝夫夫一路买这买那毫不手软,最后瞧着小殿下累了,才道:“不如去清芷园的顾记坐坐?这个时辰,那边茶客多,讲什么的都有。”

皇上跟帝君来南巡,不就是为了看大梁百姓到底如何生活,茶馆自然是最好的去处了。

于是,一行几人又去了清芷园,先是陪着小殿下瞧了园中喂养的白鹅鸽子,然后才去了顾记。

福满楼在衢州也有自己的茶馆,但他们家是以食肆为主,茶馆并不算太大,只为了百姓买茶方便而已,要说喝茶,还是顾记的茶馆最清雅,福满楼的茶这里也能喝到。

顾记的管事认得杨中元,见他来了,忙上前招呼。

杨中元也没说别的,只让他准备一个大厅旁的茶屋,能坐几人便成。

人们来茶馆,不就是为了打发悠闲时光,听听说书先生的故事,谈谈各家的家长里短,也就一天过去了。

进了茶屋之后,杨中元主动接过煮茶的活计,让茶童出去了。

穆琛一直听着外面百姓天南海北地聊着,沈奚靖也一直没说话,倒是玩累了的小殿下躺在一旁的躺椅上,已经安然睡去。

一直到落日时分,穆琛才终于开口:“他们讲的,多半是邻里间的小事,无非就是今天吃什么,明日里穿什么,家中孩子书读的怎么样,新成亲的弟弟们过得如何。”

沈奚靖听罢,微微一笑:“正因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无需为生计太过发愁,也不怕颠沛流离战火蔓延,能谈的,不过就是如此了。”

穆琛回过头来,笑着同他对视。

夕阳里,大梁的两位主人笑容恬淡,仿佛最美的画卷。

夏日末,承载着帝与君的龙船起锚远航,离开了衢州。

杨中元跟程维哲也领着两个儿子去码头送行,热热闹闹的人群里,百姓们都踮着脚仰望船上站着的两位高瘦人影,杨中元看着两位陛下冲百姓们挥手道别,想起昨日沈奚靖同他说的话。

他说:“中元,衢州很好,风景很美,来年,吾在帝京等你。”

第164章 番外二·暮阳

又一年春日里刚至,杨中元跟程维哲一起去帝京斗茶。

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交给了韩世谦跟周泉旭,不过现在酒楼里有钱掌柜跟徐小天,还有已经长大了能独当一面的岑志清跟小山李树,倒是不用他们两个太操心。

挑了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两位老人家就带着两个小娃娃去清芷园踏青去了。

这两个小孙子,一个刚刚启蒙读书,另一个还正蹒跚学步,走路都不太稳当。大抵是心疼杨中元受两次罪才得了他们,所以一家子人疼两个孩子疼得跟什么一样,吃穿用度都打理的极为细致,生怕有个什么病痛。

只是,在教育上,他们却没有半分心软。

孩子人小脆弱,生活上细致一些是理所当然的,可读书识字做人,却要严严谨谨,否则即使将来顺顺利利长大成人,也不能成为一颗挺直的大树。

这一点家里的大人们都很清楚。

当初他们对待徐小天就是如此,平时怎么疼宠怎么来,但是一论说到学习上,就另当别论了。

看看如今的徐小天,年纪轻轻的,已经成为福满楼的大厨,等他再操几年刀,性格稳重一些,楼里的大事小情都能辅助一二。

别看他只学了手艺,可生意上的事情韩世谦也没少教,长辈们的意思很清楚,家里这一大摊子家业他们都给挣了回来,将来三个孩子相互扶持,要靠彼此共同把自家招牌延续下去。这事情一个人做,累死也做不完,分摊到三个人身上还能松快一些。

福满楼一共有五处食楼两处茶馆,在各大郡府都有铺子产业,家里的茶坊更是一再扩大,供应全国各地的茶叶贩卖,做生意是个细致复杂的事情,如今杨中元跟程维哲能一直坚持下来,还要多亏韩世谦的帮扶与手下的得力。

他们家的生意,只会越做越好,所以多些孩子学成出师,才能把家底都继承下来。

这一日的清芷园游人不少,因为天气也日渐炎热,所以清芷园里还设了几个茶棚子,卖些简单的凉茶和瓜果。

上一篇:千里追兄 下一篇:代嫁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