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258)

作者: 临西洲 阅读记录

面对愚昧又贫苦的百姓,极度缺乏耕牛开垦的荒矿土地。

韩彻叹了口气,只能撸起袖子开干。

教化!扶贫!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结果搞着搞着,历来还有“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骇人传闻的安南,突然间声名鹊起。

那里盛产的各种特产,皆引得人们争相抢购。

无数商者因此不惧路途遥远与艰辛,千里迢迢奔赴安南行商。

其中白糖更是与茶,盐,铁一道,被并为朝廷管控的重要战略物资。

自此,韩彻这个名字,重现朝堂。

再后来,韩彻更是凭借着帮扶百姓种田扶贫,一路杀回京城,位列人臣。

后人云:韩公善经济,货通天下。民不知贵,而国富矣。

第90章 090

◎日新月异的发展,美食布匹行业革新,震撼到呆滞的流民们。◎

也不怪裴宝来等人呆滞, 因为现在的县城,真的完全大变样!

三个月前,县城虽然也算热闹, 可哪里会热闹到这种地步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推泥沙车的、盖房子的、扒房子的、挖污水沟渠的、埋陶管管道的,还有走街串户叫卖的商贩!

这个曾经清冷贫瘠衰败的县城,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彻底活了过来。

一砖一瓦都带着蓬勃向上的韧劲儿!

“这条路, 我记得以前又窄又破,现在全都铺上水泥路啦?还有漂亮的花坛,那路两边留下的坑是干什么的?”

“我刚才去问了,说是等彻底修缮好以后,这坑里都会种上树!乖乖, 以后县城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 那该有多漂亮啊!”

“兄弟们快看,人才公寓!三层的人才公寓都已经建起来了!”

“等等, 前面那排房子是我家在的街区啊, 现在全都是崭新的红砖瓦房,这——仨月不回家,我家就大变样了?”

“商铺街!亲娘嘞,商铺街更离谱, 你们去看了吗?那路宽的吓人, 工人们在做绿化带呢,还有固定的垃圾桶!整条街气派又漂亮, 搞得我都不敢认。”

他们一群小子, 在军营里被杜勤磋磨的特别狠。

现在瞧着脏兮兮的, 一个个灰头土脸, 跟泥猴子似的,走到哪里都要大惊小怪一番。

干活儿的江县人听见他们的话,没忍住咧开嘴笑。

三天不来县城,都得感慨一番变化,要是三个月不来,那可真是能到‘震撼’的程度了!

裴宝来站在街道中间,呆愣愣的瞧着现如今变化堪称日新月异的新县城,喃喃感慨道:“兄弟们,县太爷,他真的好牛逼啊。”

是真的牛逼!

以前一直跟着县太爷搞发展,每天都见着江县一点点变好,虽然惊叹,但也没有觉得太过离谱。一旦离开三个月,如今再回来,对比前后的发展,那可真是——

有种见证时代变迁的震撼感!

“确实牛逼。”

李泉点头附和,随后咧开嘴笑道:“但这更让我坚信,咱们做的是对的!咱们在军营里拼命保护的人,值得咱们付出一切去保护他!”

一群小子们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振奋。

因为——他们在没有人知道、甚至连县太爷都不知道的地方,保护了他好多、好多次!

杜勤真的是个很会搞事情的教头。

他那天用‘陈庚年’的稻草人,把新兵们的仇恨值直接拉满,但诡异的是,包括裴宝来在内,大家现在都不讨厌杜勤了。

因为第二场‘保护陈庚年’的战斗,这群小子们赢了。

杜勤毕竟只有一个人,虽然攻势很猛,但面对一群初生牛犊的愤怒反击,还是有些吃力。

当时杜勤手中的长矛,都快要砸到稻草人身上。

裴宝来和李泉齐齐从后面扑过来,一个拽住杜勤的左腿,一个拽住杜勤的右腿,拼命把他往回拉。另一个叫做吴恒的新兵,竟然直接扑过去,牢牢把稻草人抱在怀里。

长矛砸到吴恒的身上,疼的他眼泪都掉了出来。

可稻草人是完好的!

被钳制跌倒在地的杜勤爬起来,盯着吴恒看了一会儿,说道:“你成功保护了县太爷。”

你成功保护了县太爷!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像是有种莫名的魔力,一群新兵们都兴奋的吼叫出声。明明只是一场游戏而已,但他们是真开心啊,就好像他们真的在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成功守护了县太爷的安危。

吴恒更是一战成名,成为新兵当中除了裴宝来、李泉之外,最让大家服气的‘恒哥’。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许多。

杜勤给他们分作两方阵营,一方是敌军,一方是陈家军,双方互相攻击,不许留手。

每当陈家军一方胜利的时候,都会听见杜勤说:你成功保护了县太爷。

那种混乱之中将县太爷成功护在身后的感觉,真的上头又令人自豪。

像是找到了当兵的‘信仰’!而人一旦找到了信仰,哪怕训练的时候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咬牙坚持住。

这段时间的训练中,七十多个新民兵小子,每一个兵都成功保护过县太爷!

是的,每一个!

如今走出军营,看着现如今发展到日新月异的县城,想到这一切都是他们拼命保护的那个人一手造就的,大家怎么能不激动呢?

裴宝来大手一挥:“走走,兄弟们,先去县衙看看县太爷,然后再回家!”

于是,一帮小子们咋咋呼呼朝着县衙跑去。

-

不过,被惦记着的陈庚年此时并不在县衙。

他在经开区呢。

三个月时间,水泥厂、棉纺厂、磨油厂等厂房,都先后盖好了。

现在这片区域足足有十几个小型厂房,四周围曾经是荒地,如今都被铺平,开拓出道路。再距离工厂远一些的地方,准备建几条街区民巷,以后这边就是各种商贸厂子仓库,以及新住宅区混住。

除了一部分愿意搬迁过来的居民之外,大部分的民房,都会住着来这里上工的工人。

棉纺厂。

机器的运作声不断,裴家姐妹俩纺织、刺绣技术超群。虽然说棉花是新型织布材料,但经过陈庚年的指点,二人很快就能熟练上手,并且还带起来了十几个绣娘学徒。

棉花从地里摘出来,到纺织成布,需要的工艺比苎麻精细繁琐多了。

要不然前些时候,裴仲也不会急吼吼盼着陈庚年来指导着过一遍工艺。

首先,棉花从地里收出来,晒干以后,要先过一道‘清洁’工序。

虽然陈庚年叮嘱过,让他们摘棉花的时候小心点,但其实棉花这东西啊,黏连问题很严重,想要全部避免黏不上一点杂质,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就需要用到‘脚踏梳理机’。

它是一个由带有铁丝的滚筒弧面梳板组成的梳理台,把棉花放进去以后,用脚蹬踏板,就可以运作,将棉花里的碎屑、枝叶等等脏东西过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