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607)

作者: 祁晴宝宝 阅读记录

不过,看到秦王的时候,轩辕珞心念一动,眼睛一亮,声音因为兴奋而不自居拔高,“父皇,事关我东澜泱泱国威,数万将士性命,先祖传下来的大好河山,太子所言未免太过儿戏,儿臣有一办法,或可解南疆危机。”

哪怕是金銮殿,如此沉闷的气氛也并不让人好受,见珞王眉宇间意气风发,皇上立即道:“说!”

轩辕珞说得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如今南疆军情紧急,亟待救援,儿臣提议由秦王弟率军赶赴南疆,秦王弟是皇室正统,父皇爱子,秦王弟一到,必能鼓舞南疆士气,而且秦王弟带兵多年,军功无数,相信必能解南疆危局,扬我东澜国威。”

珞王这话虽然说得大义凛然,却让不少朝臣心底犯起了嘀咕,御驾亲征,皇子出征,都不是没有先例,皇家的人亲临战火纷飞的前线,的确可以极大地鼓舞士气,激励人心,重振旗鼓,再接再厉。

可哪怕再蠢的人也明白,京中可安享富贵荣华,前线却刀剑无眼,朝不保夕,所以往往是自己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还从没有听说过自己不去,却建议他人去送死慷他人之慨的道理。

果然,珞王话音一落,就有人说话了,“珞王殿下同为天家之子,臣以为珞王殿下若能身先士卒,必能更加鼓舞士气。”

看见父皇眼中不悦的光芒,轩辕珞发现自己急功近利之下,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所幸他脑袋转得快,“儿臣何尝不想为父皇分忧?心急如焚之下,恨不得立即奔赴南疆,力战甘野,但军情瞬息万变,不是身经百战知己知彼的名将,徒凭一腔热血,逞匹夫之勇,只恐有百害而无一利。”

轩辕珞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机会留给江夏王的,声音越发荡气回肠,铿锵有力,“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秦王弟自幼好武事,习兵法,是父皇诸皇子中最能战善战的一位,儿臣自知不及,纵然有上为父皇分忧,下为黎明安康之心,也不敢毛遂自荐,以免耽误军情国事。”

第四卷 入宫 第五百五十九章 争论不休

珞王一番话也算是为自己挽回了不利之势,不过人在激动的时候容易失去理智,轩辕珞顾此失彼,又给自己挖了一个不小的坑。

太子淡淡一笑,“珞王弟所言甚是,不是身经百战知己知彼的名将,恐无法挽回南疆败局。”

珞王察觉到这个坑的时候,已经晚了,徐渺渺一事打乱了他的计划,令他心烦意乱,以致失去了平日缜密的心思,不断失误。

明明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却仿佛是多事之秋,总不能当众打自己的嘴巴,轩辕珞只得往下圆这个谎,“朝野皆知,秦王弟戎马生涯多年,通晓兵法军事,难道太子怀疑秦王弟的能力吗?”

这个珞王,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察觉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及时反戈一击,挑拨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关系。

太子如何不知珞王的意图?却出乎意料地不接招,而是转头看向一直默然的秦王,“珞王的提议,秦王弟以为如何?”

秦王之所以半晌没有说话,因为他擅长的是平原作战,而南疆多茂密山林,若是刚开战,他或许有信心一搏,但此刻南疆战局危急,已经不允许任何失误,至此,秦王也明白一件事,能力挽狂澜的,恐只有那个人了。

在珞王兄希翼的目光中,秦王忽风头一转,朗声道:“父皇,儿臣认为太子言之有理,梁起已经无法遏制南疆军的败势。”

朝三暮四?左右摇摆?轩辕珞脸色微变,难怪父皇看不上秦王,当即冷笑一声,“秦王弟变得可真快。”

轩辕瑧一直被人忽视,在拜高踩低的朝堂宫城,当然也少不了被人冷嘲热讽,只面无表情道:“珞王兄言重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话却正好让轩辕珞抓住了把柄,挑衅道:“俊杰?不知谁才是秦王弟眼中的俊杰?”

触到父皇森森的目光,轩辕瑧心下一凛,却平静地解释道:“金銮殿上,苍穹之下,当然只有父皇堪为俊杰。”

“秦王弟果然有大将之风。”太子道:“临阵换帅,并非没有先例,关键在于,换谁为帅,此人到底有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皇上冷眼看着下面争论不休,脸色阴晴不定,“太子想举荐何人为帅?”

太子坦然地迎视皇上审视的目光,“儿臣举荐江夏王。”

虽然有些人猜到了,但太子此言一出,还是引起了一片震惊。

轩辕珞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父皇,万万不可,江夏王镇守北境多年,并不熟悉南疆,况且我东澜自开国以来,还从未听说过有北境主帅支援南疆一说,难道我东澜泱泱大国,就只有江夏王能挫败甘野叛军吗?”

珞王一席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啊,说得慷慨激昂,东澜一向号称天朝上国,人才济济,不可能只有一个江夏王会打仗。

曲尚书见皇上没有再把愤怒的矛头对准自己,但他也明白如果江夏王真的支援南疆,那以后梁起的处境就尴尬了,他不能坐以待毙了,小心仔细地斟酌词句,试图让皇上打消这个念头,“陛下,纵然江夏王天纵英才,战无不胜,但他毕竟是北境主帅,若冒然南调,臣恐会引起军中哗变啊!”

第四卷 入宫 第五百六十章 召江夏王入宫

太子不以为然一笑,“曲尚书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再说,江夏王现在不就正在京城吗?以他的行军速度,最多三日,便能赶到南疆了。”

不等曲尚书缓过气来,太子又抛出一把利剑,“况且,曲尚书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北境主帅南调,是震惊朝野的大事,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朝臣不愿意江夏王的权势和声望更加如日中天。

朝堂争斗越来越激烈,有人甚至罗列出了调江夏王去南疆救急的各种不利,言辞凿凿,言明若皇上一意孤行,必然危及江山社稷,葬送祖宗基业。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太子始终从容不迫,不紧不慢道:“如今南疆形势危急,不容有失,诸位若是反对江夏王临危受命的话,可否举荐更为合适的人选?”

只要问到这个关键问题,那些反对的便没了声音,南疆现在血流成河,尸积成山,败局已定,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轻易揽这个瓷器活?

虽然明知太子的提议惊世骇俗,却无法提出反驳意见,康乐伯忽另辟蹊径,“众所周知,江夏王乃太子妃兄长,现太子力荐江夏王往南疆平叛,是不是有什么私心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来江夏王功高震主的流言从来就没有平息过,现在若江夏王平叛成功,权势必定更上一层楼,太子分明是为了坐大东宫的实力。

太子俊美的眉眼渗出一片危险的华光,“礼部尚书心系国事,是朝廷之福,南疆子民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对礼部尚书来说,最要紧的不是救子民出苦海,免遭生灵涂炭?反倒关心起本宫是否有私心了?”

太子的话说得康乐伯一张老脸青白交加,其他人也心有戚戚焉,手中若是没有强有力的理由,谁也反驳不了太子。

正在皇上眉眼森然的时候,一封加急塘报又送了上来,兵部见南疆送来紧急军情,不敢耽搁,曲尚书正在上朝,便紧急送往金銮殿。

这份刚刚抵达的塘报,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关乎南疆瞬息万变的局势,当然也关乎着许多人的利益。

李公公忙呈到皇上面前,谁知,皇上一看,便是龙颜大怒,猛地一把把塘报扔到了大殿地上,眼神阴森可怖,一字一顿道:“召江夏王入宫。”

轩辕珞心底猛地一沉,看来事情他已经无法阻止了,一定与塘报上的内容有关,他用眼神示意跪在地上的曲尚书赶紧捡起来看看。

曲尚书一直都没有起身,跪行几步,手指颤抖地把塘报捡起来,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