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01)+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颜晗恍惚想起这琴是桐庐公主来到塞上一月后,皇帝巴巴地遣人送来的,说是怕妹子无聊因此送了她的琴来,实际还不是低声下气地认个错,想叫妹子尽快回京去么?

战事繁忙,琴挂在那儿,人来人往,众人都以为那是个摆设。

“颜晗,你醒了啊。”桐庐公主转过头,琴声一停,手指拈起一封封了口的信件,收回膝头。

“这是皇伯父教我的曲子,是皇伯父亲手替我斫的琴,琴铭刻着我的名字。”她抬起双手,落回琴弦上,原本拿在手中的信件不知被藏进了何处,“我把琴从北都带回江南,哥哥又把它送来塞上……”

颜晗不知她何意,挣扎起身,问道:“殿下心中好些了吗?”

他还记得,他们纵马离开北羌的包围后,她紧紧抱着他,哭得泣不成声。她是恨不能当场杀了羌王,为惨死的幼弟报仇吧?

她看见了,隔着一道大江,亲眼看见幼弟死于箭下,甚至数得清是多少支箭,对于一个才十余岁的女孩来说,这是多么痛苦不堪的回忆?结了痂的旧伤疤,被再次揭开的痛,比之剖心刮骨如何呢?

“嗯。”桐庐公主抬起头,望向颜晗,“我没事。我把这琴送给你,一定要保管好它,可以么?琴的名字,叫做‘青青’。”

第122章春蚕

三月春归,江南的村庄一片繁忙,男人们在田间忙活,女人们则搭起蚕房,养下第一批春蚕。

沈家的田庄同样忙碌非常,庄子里特特辟出大片温暖干燥的屋子,屋内铺开团团圆匾,用以养蚕。

仆妇们、丫头们全都抛下手中活计,忙前忙后收拾出空屋子,扫洒一净,在每个竹匾中铺上嫩桑叶与蚕卵,供奉起蚕花娘娘。

翠芽和绿萝一边舒展着胳膊,一边往西跨院去。

“往年在主宅里没见过,不想养蚕还有这许多讲究。”绿萝抱着多余的竹匾,脸上满是兴奋。

她还是头一回亲自养蚕,一想到那些还没芝麻大的蚕卵会变成蚕虫,吐出丝线,就觉得神奇不已。

“吓,也就你们这样的官家娘子不曾见过,养条蚕宝宝也能蝎蝎螫螫的。”翠芽斜眼,“就像大老爷说的,那蜀地的狗儿见了太阳,闽粤的狗儿见了下雪,也是这般模样。”

绿萝一沉脸,作势要打她,骂道:“你这小蹄子,又打趣我!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不过这几月相处下来,绿萝知道翠芽心眼不坏,只是平日看不惯她,嘴上说说便罢,遇上有什么她不会的,翠芽并不吝于教导她。

翠芽嘻嘻一笑,躲开绿萝,一头冲进西跨院。

院中翠色葱茏,数角桃杏正斗芳华,窗前的芭蕉,墙头的泡桐,池中太湖石上的藤萝薜荔,俱是所能长成的最好模样。

“姑娘可真会养花。”翠芽不由赞叹。

“是么?你还没见这些呢。”沈青青的声音从回廊尽头传来。

水色春衫的女郎自回廊那头站起,手中缠着几缕细布。

“娘子做什么呢?”绿萝放下竹匾,走进曲折的游廊。

廊下排着一溜花盆,其中土色不一,有的泛红,有的灰黄,有的黝黑;盆中花木更是千姿百态,偶有几株已捧出樱红的花,绿萝认得是垂枝海棠。

沈青青面前的那盆花,花枝上缠了一段细纱,花盆外洒落着残枝落叶。

“姑娘这是做什么?”翠芽也好奇,俯身捡起一段断枝,断口整齐,还淌着新鲜的青绿色汁液,“这花生得好好的,姑娘做什么剪了它呀?”

“这叫做嫁接。”沈青青笑道,“你看,这枝条是木樨花,底下的却是一株流苏树。”

“唔……”翠芽点头,“姑娘这一说,我才看出来确实有些不同。”

绿萝蹲在流苏树苗跟前,瞪大了眼:“那以后这株流苏树,开的便是木樨花了?”

沈青青点头。

“不会变回去么?”绿萝又问。

“或许吧。”沈青青笑了笑,“你们没听过,陆府那株血木樨的故事么?”

绿萝摇头,翠芽却连连点头,“这个我知道!陆府花园里有一株大木樨,好几十年了,听说是长公主随着太后归宁外祖家时亲手种的,原先是银桂,后来颜色却渐渐深了,这几年已成了殷红颜色,乍一见,倒令人发憷。”

“那株木樨,便是嫁接的。”沈青青道。

那是从魏伯那里讨来的树苗,魏伯长于移花接木之技,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清那株木樨用的是什么砧木。时日长久,砧木的模样也透过木樨现出来,这才有了那奇怪的木樨花。

三人正沿着回廊看花,一个小丫头在院门外探头探脑。

翠芽起身,冲她招招手,“你是林大娘那边的小环吧?有什么事?”

小环跨过门槛,站在阶下不进来,“前一批收下来的蚕茧,林大娘和几位大娘们已经缫好了丝,老太君着我来请姑娘,一道去看看那些丝。”

“是小霜官儿养的那些不是?”翠芽好奇。

“正是。”沈青青放下花剪和小铲,“我们去瞧瞧。”

翠芽一马当先,霜官儿的那些乌桕蚕,这庄子里见过的老人都说,这蚕个头大,织出来的丝定不一般。沈老太君听她们如此说,年前便从霜官儿那儿讨来了蚕卵,着人辟出暖阁,专去养乌桕蚕,因此等桑蚕当季时,乌桕蚕早已结了已批茧。

翠芽的母亲尤擅丝织,只是她自己笨手笨脚,没学好,因此没能留在家中做织娘,被父母卖给沈家做了丫头。

虽手艺被母亲嫌弃,但翠芽的织绸手艺在沈家仍是一流,因而她见了上佳的丝线,就如书翁见了绝版古书一般兴奋。

沈老太君的屋子暖融融的,半熄的火盆放在当地,驱赶初春残留的寒气。卧榻上堆满了各样动物偶人和奇巧玩意,都是霜官儿的玩具。

一束微黄中略略泛红的丝线放在沈老太君面前的檀木小几上。

“老太君。”沈青青凑到沈老太君身边,“老太君觉得这丝线如何?”

“我老眼昏昏,能看出什么来?”沈老太君把小孙女儿搂到怀里,“倒是你前几日给我的戏本有趣,竟日看些旧故事无聊,倒是这近事写进故事里,才有趣。”

翠芽大着胆子往前凑,“老太君,这丝能赏婢子瞧瞧吗?”

沈老太君和蔼一笑:“我记得你,你是家里那个最会织绸的孩子吧?我听人说,你娘也是个最会织绸的。林娘那儿还有许多,你只管问她拿了去捣鼓。”

翠芽既惊且喜,想不到看起来什么事都不管的老太君,连她这样一个小丫头的底细都清楚。

“多谢老太君。”翠芽高高兴兴地拜了一拜,转身蹦蹦跳跳地跑出屋子。

沈青青将那一束丝拿在手中,对着阳光细看。

“老太君、娘子。”绿萝呈上来茶,“这是主宅里送来的新茶。”

“新茶……”沈老太君呷了一口,问道,“老爷可说了什么时候回来?”

沈双全带着两个儿子贩茶去了,一往半年,全不管家中闹得天翻地覆,连沈老太君的信都未曾答复一封。

“翠芽姐昨日说,老爷已到桐庐了。”绿萝笑道,“那不出两三月,就该回来了。”

沈家的祖籍在两浙,沈双全每每离家贩茶,第一站便是两浙,最末一站也要回浙祭祖。因那位助沈家一路攀上高枝的恩人隐居桐庐,因此近些年,沈双全祭祖之后,都会去拜访他。

沈青青手一转,丝线缠在腕上。

不知颜晗他……现在仍在桐庐么?

第123章江南雪

翠芽铺开织机,拈起一根丝线穿过梭子。纤手一动,梭子在绷架上灵巧跳跃,犹如活物。

绿萝帮着拈线,一帘之隔,沈青青带着霜官儿、安心并金哥在外习字,织机的声响伴着幼童们翻过书页的声音。

沈老太君将戏本子放在膝头,招手唤沈青青,“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