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媳翻身:老公,乖乖就擒(74)

作者: 音若笛 阅读记录

待一槽糯米团被均匀的捏好排好之后,两个人抬起另一块抹上蜂蜡油的门板,与放满了糯米团子的门板合二为一。

这个时候,就要轮到孩子们上场了。

孩子们负责站在门板上,蹦蹦跳跳,不放过每一个边边角角,以确保每一个糯米团子都会被压成一张厚薄差不多的饼子,也就是成品糍粑。

姜淑兰和沈凌云来到操场坝的时候,一切都还未开始,只有大队队长和会计几个人已经围着一张桌子坐了下来,正在商量着一会儿怎么做。

迁桥村二大队的队长姓王,名叫王建民,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穿了一件黄绿色的中山装,头上还带了一定同颜色的帽子,帽子中间绣着一个红色的五角星,看起来有几分旧色。

“王叔,张叔,你们早啊。”

沈凌云放下了炡子和木槌,迈着步子就走到了桌边,朝着王建民和会计张海打起了招呼。俩人一看到沈凌云,忙咧了咧嘴,笑了一下。

“凌云也来了,快坐快坐。”

沈凌云也不客气,慢条斯理的来开板凳坐了下来,从兜里掏出了一包香烟,一人递了一支,还用打火机分别给点上了。

“队里的工分是不是都算出来了?我们家还差多少?”

张海摇了摇头,咂巴了一口香烟,“我这刚开始算,还没算出来呢。不过你放心吧,你妈和淑兰没少干活,一年到头也就是今天冬天耽误了几天,回头你拿钱补上就行了,花不了多少钱。”

沈凌云点了点头,“行,那叔你算出来跟我说一声,我把差的分折成钱给你。”

张海自然点头称是,视线一转,与正在抽烟的王建民对视了一眼。

眼中深意,别开视线去看别处的沈凌云并没有看见。

旁边人看着沈凌云穿得体体面面和队长在一起说话,队长和会计对他的态度都十分好,再看看自己一身衣衫褴褛,只能站在旁边,不由得心里冒起一股酸涩。

“凌云啊,听说你们单位福利越来越好了,前不久还给你们一人配了一辆自行车?怎么不把你那自行车骑出来,让咱们大家伙儿也开开眼,摸上两下子。”

沈凌云抬头看了那人一眼,拧了拧眉,轻启嘴角,“那算什么福利,也就是照顾我们这些结了婚的人,能够天天回家照顾一下家里。那车也不是属于我们的,还是属于单位的,坏了还得赔钱。”

☆、第95章 前面还再长

那人一听,不由得咧着嘴笑了笑。

口气,越发的酸了。

“你这是欺负我们没文化不懂吧?那铁疙瘩做的玩意儿,摸两下就能摸坏了?”

沈凌云抬起头,视线深邃的看着那人,也不说话,也不笑,看了一会儿,那人首先抵不住他那犀利的目光,率先找了个由头,转开了。

王建民和张海对视了一眼,忙拉着沈凌云说起了别的事情来。

男人们聚在一起说话,女人一般是不过去扎堆的,跟村子里的妇人们也少有往来的姜淑兰看着人还不多,便围着操场坝转悠起来。

他们大队这个坝子不大不小,足足有好近千个平方那么大,平时队上有个大期小会的,都是在操场坝上进行。

会场的正东方,搭了个高台,高台背后的黑色板墙上,写着当下最时兴的一些标语,宣传语句,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甚至看不出来是什么话。

王建民等人围着的桌子,就正好在那高台下面不足一丈的距离,一帮人围在一起,也不知道说起了什么,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从姜淑兰站的位置看过去,正好逆着今日明媚的阳光,让她迷起了双眼,看着那个逆光坐在桌边挺直了脊背的男人,大家都干惯了粗活,也习惯了在村子里无拘无束,笑起来的姿态各种格样。

唯有沈凌云,只唇角微微勾起,看出来心情不错,却不像旁人那样夸张而……大咧。

明明他坐在里面,与所有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偏偏姜淑兰却觉得自豪。

胸脯,悄无声息的挺了挺,与有荣焉一般。

那是她的男人,是这个村子里最出色的男人!

“你干什么呢淑兰?”秦素芬和刘桂芝也来了,两个人身上穿着差不多颜色的棉袄,一个梳着一根长辫子,一个梳着两根辫子,齐齐朝着姜淑兰走了过来。

看到两位嫂子,姜淑兰急忙缩回了微微挺出来的胸口,干巴巴的笑了一下。

“我就是在这站一会儿,没干什么。”

秦素芬闻言嘿嘿一笑,伸手拍了拍她的后背。

“我们可都看见了,怎么?是不是前面还在长,不舒服了?”

!!!

“大嫂,你在说什么啊?我……我都已经二十一了……”

秦素芬白她一眼,“二十一很大吗?我当年啊,也以为结了婚就不长了,结果没想到到了沈家……后面又大了好多。”

说着,秦素芬拿眼瞄了一下四周,见没人往她们这边来,忙不着痕迹的挺了挺自己的胸。

姜淑兰瞪直了眼,忙拍了她肩头一下。

“大嫂,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凌云坐在那里,跟大家都不太一样,我觉得自豪而已。”

她根本没有半点关注自己胸口的意思啊。

秦素芬闻言,不由得脸红了一下,忙不迭的掐了姜淑兰的胳膊一把。

“你这婆娘,原来是在这儿偷看自己男人呢,亏我还以为是凌云不理你,你又不高兴了,跟你二嫂过来看看你。”

姜淑兰忙笑了笑,“他一个大男人,这时候怎么理我?再说了,咱们一会儿就要去捏糯米团了,哪有空?”

秦素芬忙拍了拍脑门,笑了一声。

“也是,那咱们先过去吧,那边的锅都架起来了,咱们也过去帮忙去吧。”

别看一个大队的人不少,足足有四十多户人家,除了几个单身汉,一家最少也有两三个人,最多的能有十多人之多,所以这糍粑一人一个,也得打不少。

与高台相对的方向,操场坝的边缘,摆着好几口大水缸,都是从各家各户借来的,水缸旁边,摆着十来对水桶,以及担水的担钩。

姜淑兰她们刚刚走了几步,就听到王建民在那边吆喝了起来。

“各位乡亲们,大家站到这边来,咱们先把事情都安排妥当,等一会儿大家就开始各司其责的做事,争取早一点把这糍粑打利索了,分到属于的自己那份拿回家去,咱就开始过年。”

今天除了打糍粑以外,一年的工分也会由会计核算出来,并将队上的余粮除了交税以外的,按照工分发给大家。

忙忙碌碌一年,为的就是这么一天。

所以,一听到王建民的吆喝,大家都激动起来,一张张朴实无华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快点,快点,要分粮食了,要分粮食了,家里的米缸都要见底了。”

“你家是要见底了,我家早就见底了,要不是我在自留地里种了几根队上不要的红苕秧子,只怕现在全家都在喝西北风了。”

“有红苕吃的就知足吧,我家这一个月都是喝的稀饭,说是稀饭,放在锅里的时候,里面有几颗米都能数的清清楚楚……”

主管家里口粮的妇人们,细数着家家户户的不易,脸上却带着餍足的笑容。

马上就能够分到粮食了,再不用像前几年一样,不但过年吃不到好吃的,甚至还有人饿死。

姜淑兰心情也格外激动,倒不是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她差了饭吃,而是因为她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过过这种大家集体过日子的生活了。

以前她只觉得这种日子苦,不公平,累,可现在,能重新过上这种日子,却是她一生的幸运。

她走过了悲呛的一生,也有别人走过了遗憾的一生,别人成了一抔黄土,她却换来了第二次机会。

她自当珍惜这份机缘,再不让自己步上自己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