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别闹了(394)


中锋么,总比前锋好一点,乐琰松了口气,和朱厚照交换了一个眼色,若无其事地道,“那你就封他一个官嘛!”
皇家外戚被封武官,是很大的荣耀,至少证明了皇帝对夏家的信任,只是这样一来,张太后说过的分宠,又跳到了乐琰眼前:她本来就够高调的了,乐琼有了武职,夏家,也就真的过于耀眼了……这宠,是分,还是不分呢?
她很快又甩掉了脑海中的念头,轻声问起了朱厚照这次出行的见闻,虽然两人已是谈过无数次了,但朱厚照依然是耐心地重复着他在路途上的所见所闻,直到乐琰渐渐睡去了,他才起身为她盖好被子,自己披衣下床,拿了一叠奏折看起来。
才看了几封,朱厚照就不耐烦了,这些官样文章背后隐藏的信息,当然不能说不丰富,但很大一部分官僚也都是尸位素餐之辈,许多小事在他看来,根本用不着上奏请示。朱厚照气闷地把奏折拍到了一边——这都是自己不许老首相退休,老首相和自己闹的脾气。李东阳也真是的,做戏也未免做得太逼真了吧?说自己是老弱不堪驱使,就真的把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上报了。哪里有什么
137、阴魂不散 ...


祥瑞……这种一看就是编造的段子,也往上报!
他又翻了翻奏章,便打开了另一个衬着黄色锦缎的小匣子,这是锦衣卫设在各地的卫所每个月固定上报的资料,很多时候,朱厚照都宁愿看这种文理粗浅,很多时候还会出现错字的文章,这里头传递的信息,要比朝廷的奏章来得更直接,也更有用。
翻阅到大同卫所上的一封密折时,他的动作顿住了。
“昔日喧嚣一时之美美案,近日在大同一带也传开了!民间无不传说,张美美已逃入鞑靼境内,所生育之大明皇子,正在小王子帐下长大……”
朱厚照的神色,蓦地冷了下来。
这个谣言,他在大同时也听人传过,只是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号称张美美是逃到了他们那里,并生下了小皇子。这几年来各地官府为了辟谣,杀掉的人命都有几十条了,当时他也没有当真。
只是,当时他也没听到这谣言的后半部分。
生育了一个大明皇子,在小王子帐下被抚养?
朱厚照的拳头,已经不知不觉地捏紧了!

 


138

138、钱可通神 ...


正德六年对比着过往五年的风起云涌惊心动魄,其实还算得上是平静,唯一夺人眼球的大事,大概也只有杨慎杨升庵大才子终于状元及第,风光入仕这件事,可以让八卦民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一场了。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的消息,杨家定下的“考不上进士就不能圆房”这规矩,一时间是不胫而走,叫众人看杨慎的眼光里,除了钦佩,还有无限的同情,要知道杨升庵当时已经二十四岁,在大明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也不知有多少暗自羡慕状元风光的读书人家,顿时也效仿起了杨廷和的做法,给自己的子侄立下了类似的规矩,这都是后话不提。
虽说杨廷和位高权重,已是坐到了大学士的位置,但杨慎中状元,并没有给他惹来太多的非议,杨升庵这些年来才学如何,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两年前和现在扬帆远航的王守仁大学士一场关于心学的论战,两人来往的信件被人抄录了出来,在士林间引起很大的反响。杨慎文采风流、博学多识的名头,也越发响亮了。这样的人都不能当状元,那谁能当?
身为一甲进士,到翰林院当个修撰,一向是惯例了,而朱厚照对这个师兄还是照顾有加的,不但给了修撰的职位,还特地给他加了侍讲的头衔,让他可以常伴君侧,当然啦,这说的是皇上对经讲有兴趣的时候。按照正德帝听经讲的次数嘛,这个侍讲多半还是荣誉大于实质。饶是如此,也让上门道贺的人流更增多了几倍。只可怜了杨慎,连日里应酬不休,累得人都脱了形,还是杨廷和看不下去,让他称病闭门读书才罢了。
当年在端本宫上课的几个同窗,如今张仑是小公爷,一生的富贵荣华不必说了。朱厚照和乐琰么,更是享尽人间富贵——虽然这对叛逆的夫妻恐怕对个人享受没有太大的兴趣,随着杨慎的入仕,他们终于又回到了同一个舞台上,只是起跑点各自不同而已。已经有好几个阁臣暗示杨廷和,若是小皇帝再偷跑出京,就得把抓人的重任交到杨慎手里了,他们的算盘打得也很精:第一回帝后两个人跑到天津去,三个大学士跪在地上求皇上回宫,都比不上张仑的一句谎话。当然小公爷回京后被家里人责怪得不轻,现在是请不动的了。可请不动小公爷,杨慎总能调派得动吧?一样是当年的同窗,一样是机敏聪明之辈,皇上又是一副跃跃欲试,还想再出京的样子……这追人的重任不交给杨慎,又该给谁呢!

上一篇:妃常难搞 下一篇:贵妃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