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起居注(311)


不过,皇帝往清宁宫请安的脚步明显是频繁了很多。这采选女官的事也不再提起了,徐循自然也不会多事地张罗操办,她现在每天都在等着汉王什么时候正式造反,简直比小时候等看社戏还要迫不及待。
到了八月初,这事终于彻底爆发开来,几乎是一夜之间,宫里就传遍了这消息,连皇后都破例从她养胎的坤宁宫后殿出来,参加了妃嫔们的三日一请安。
“汉王谋逆。”皇后面色苍白,开门见山地道,“国家将有兵事,皇帝有意御驾亲征。我等姐妹在宫中当谨守门户,好生度日,莫要给大哥心中添事。”
这一次是大请安,小嫔妾们也都到了,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均都是面色各异,有兴奋的,也有恐惧的,还有担心的。倒是几个妃子都很淡定,何仙仙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至于孙贵妃,应该是早就知道了,丝毫没有异色地还补充了一句,“姐姐怀有身孕,养胎事大。我们几个姐妹年小德薄,出面管事只怕是不能服众,还请姐姐向太后娘娘建言,请娘娘出面镇压宫廷。”
这已经不是什么明争暗斗的时候了,没有个老成而有权威的管家人,万一朝廷战事不利,被汉王的军队打到城下呢?朝廷里的事,当然有内阁大臣,和监国的藩王做主,但后宫里这将近一千多个人口,没点本事怎么管得下来?就是指派给赵昭容来管,大家都不会服气。太后出面是最好不过的办法,她老人家经历了多少风雨,有她镇着,这宫里就乱不起来。
徐循、何仙仙都没有异议,嫔妾们根本没资格发话,皇后和孙贵妃可能是早有了默契,闻言便点头道,“正当如此——只是我要安胎,不便走动,此事自会和大哥商议,由大哥出面相请。”
越是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储君的重要性就越大。皇帝御驾亲征看来是不可能更改的决定了,那万一他要是在征伐中出事的话,一宫人就都得指望皇后肚子里这个没出世的孩子了。——起码还有个希望在。不然,就算是把汉王给打退了,一群人也没什么好日子过。做皇侄媳妇不是什么很美好的事,做皇嫂也没好到哪里去,多数是要被迫殉着皇帝一起去的。
也所以,皇后这时候都没有矫情的,直接就说她要养胎。众人也是一点异议都没有:看皇后的脸色,这一胎的胎气可能也的确不是很稳。徐循第一个不敢久坐,见事说完了,便站起身辞了出来。
然后……然后就没啥啦,作为高等妃嫔的一员,徐循这时候就学着孙贵妃把自己手底下的人约束好了就行了,余下的事就是被人安排,然后安静地见证着事情的发展。
事情也是按部就班地在发展着,军队向京城集结,御驾亲征前的大小礼仪被安排着,人事部署被安排着,一路的粮草被安排着,出征期间的政事被安排着……皇帝出征期间,宫里由太后掌管,宫外由郑王、襄王监国,这都是按部就班的事。当时昭皇帝去世的时候,皇帝还没有赶回来,这两位藩王也是监国了两天的,现在其实也就是挂个名儿,起个人肉图章的作用。
徐循这里,不论是谁监国都和她没有关系,身为太孙的女人,她入宫后根本都没有见过同年龄段的男子,即使是在太子宫里,也会有人先行通报,免得两边撞个正着。只要规矩不乱,哪怕是她亲爹监国呢,徐循不管宫务也是没有和她见面的机会的。她就是宁静地在宫里过着自己的日子,除了吃的东西少一点以外,生活也没什么大的区别——战时减膳那也是老传统。
皇帝则相当忙碌,他这回是真的休耕够了——从汉王的消息传回来的那天开始,就没怎么进后宫,也没有招人侍寝过。当然,御驾亲征前也不会有余地给众妃嫔上演十八相送,临走前一晚他去清宁宫请安,足足待了两个时辰,这就是皇帝在这段时间和内宫的全部接触了。连皇后和贵妃都没例外的,一样是半个多月没见皇帝,皇帝直接就动身出城了。妃嫔们还不如中官,能够跟随左右,指不定还可以见机立下一点功劳什么的。
不过,也不是说后宫中就是一切如常了。毕竟,汉王造反,气势汹汹,据说现在山东一地都已经为之震动。还有说法,在彰德的赵王对哥哥的举动也是乐见其成的——才刚就藩没有多久呢,赵王心里的热血可还没有散尽,反正现在彰德一带也是风声鹤唳的,好像河南也马上就得乱起来了。
河南和山东都距离行在不远,宫里人多,有些谣言也是在所难免的事。现在皇后的居处肯定是被重重保护起来了,连着孙贵妃和何仙仙那里,因为有小皇女,所以也受到太后的关照,倒是徐循这边,因为没有皇嗣,而且也不是什么很重点的人物,也就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上一篇:皇后别闹了 下一篇:庶女生存手册